增強回路
價值規律告訴人們,資本總是流向高利潤行業,也就是用同樣的資源,資本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其實,從這段話我可以挖掘出底層邏輯——增強回路。
什么是增強回路?
兩條增強或者減弱的因果鏈,首尾相連,形成一條回路,就是增強回路。其中,“因”增強“果”,“果”又增強“因”的,叫正向增強回路;“因”減弱“果”,“果”又減弱“因”的,叫負向增強回路。
《底層邏輯》中提到的增強回路那個比喻讓人印象深刻,宗教學家叫它馬太效應,經濟學家叫它贏家通吃,金融專家叫它復利效應,互聯網叫它指數型增長,但其本質就是增強回路。所以,這個資本追求的利益最大化與增強回路也是一個道理。下面我們對這幾個名詞一一解釋。
馬太效應:
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名字來自于《圣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它反映富的更富、窮的更窮的一種兩極分化的社會現象,其廣泛應用于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等領域,是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常用的術語。該理論的主要缺陷是缺乏辯證思維。現在也指各個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形成的頭部效應,根據二八原則也能看出來,在頭部的20%的企業,貢獻了80%的財富,所以,頭部企業不但具有壟斷效應,盈利效應也是其他企業不能比的。
贏家通吃:
市場競爭的最后勝利者獲得所有的或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失敗者往往被淘汰出市場而無法生存。形成“贏家通吃”的原因就是信息產品存在“鎖定”效應。由于信息處理與傳播網絡日新月異,那些占據高位的才智之士握有的籌碼日益增長,留給他人的利益空間相對的也就愈來愈小。“贏家通吃”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里其他眾多層面上。簡單來講,在頭部企業中有總成本領先的競爭優勢,所以往往行業中的第一、二名盈利,第三名基本保本,其它都是陪跑的節奏。久而久之,排在后面的一些企業無法生存,逐漸被市場淘汰。
復利效應:
是指資產收益率以復利計息時,經過若干期后資產規模(本利和)將超過以單利計息時的情況。事實上,復利計息條件下資產規模隨期數成指數增長,而單利計息時資產規模呈線性增長,因此長期而言復利計息的總收益將大幅超過單利計息。愛因斯坦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便是復利效應。我想他更多說的是知識領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在前人積累的知識上前行可以走得更遠。現在股市投資中,同樣適用,巴菲特便是復利效應的高手,投資追求的是價值投資,堅守長期主義,做到延遲滿足,最后往往收益也是驚人的。
指數型增長:
就是指一個變量增長的速率與它此時的數量成比例。假設變量x隨時間t指數式增長,那么根據定義,x的變化量遵守如下的微分方程:其中,k>0,是一個常數,表示x增長的一個比例。對這個方程求解,可以得到x的解為。直接看下圖,可以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往后x增量越大。指數增長是冪次法則的具體體現。
通過以上的專業術語,我們也可以解釋為量變與質變的關系。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并且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質變體現并鞏固著量變的結果;另一方面,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量變是數量的增減,是不顯著的,漸進的變化。質變是從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在量變的過程中有看部分的質變,在質變的過程中有看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比如,你越有知識,積累新知識的能力就越強。積累新知識的能力越強,你就越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就更能理解新知識。如此不斷增強,這就是一條正向增強的回路。
比如,你越有信用,別人就越愿意和你合作。別人越愿意和你合作,你就能積累越多的信用,就越有人愿意和你合作。如此不斷增強,這也是一條正向增強的回路。
總之,講了這么多的原則,我們也能理解為什么好的資源都要集中到好的企業或好的員工手中,因為,只有他們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現在,我們雖然處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中,外部環境比較惡劣,但任何時候,這個世界是不缺資金的,只是欠缺好的項目,而好的項目又欠缺優秀的執行團隊。所以,按照這個邏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競爭將越來越激烈,馬太效應將越來越明顯,強者恒強將是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