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道有這樣一條法則嗎?它與牛頓發明的萬有引力一樣重要。現在想一想,萬有引力似乎也與這個法則息息相關。
您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當您的身體某個部位感到不舒服時,其它部后也會跟著不舒服?
當您一早起來遇到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時,您一天會喜事連連?
當您希望與一些有共同愛好的人成為朋友時,您就真的夢想成真了?
沒錯,這就是吸引力法則,這也是宇宙的法則,萬物的法則。
過去,對吸引力法則的理解就是與同頻共振的人靠近。
很多人樂趣愛好、性格思維甚至長相都很相近,我們可以和他們成為朋友。
所以,喜歡閱讀的人成立了讀書會;喜歡寫作的人加入了寫作社;喜歡打牌的人錄集橋牌室;喜歡喝酒的人出入飯館。
融入什么樣的圈層很重要。老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就有了靠近正能量的人,遠離負能量的人的說法。如果想了解一個人,就觀察他周圍3個朋友就可以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融入那樣的圈子。如果不適合,也不必強融。
但這只是吸引力法則的一部分。
其實,吸引力法則的核心有兩點:思想和感受。
吸引力法則是宇宙法則。我們每個人都是帶有頻率的磁場,當你有了思想后,禰的頻率就會發射到宇宙間,宇宙接收到信號,它就會調動與你同頻的事和人來到你的身邊。聽起來是不是覺得有些迷信,但是這就是再告訴我們我們的思維方式很重要。
威爾·鮑溫博士在《不抱怨的世界》中寫過一句話:“大腦是生產商。”很是認同。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著你的行為,而你的行為決定你的命運。而這個命運,我現在就理解為你發射給宇宙的訊號,究竟是正向的還是負面的。所以,掌控好自己的思維模式很重要。
你想過上什么樣的生活?美好?頹廢?向上?灰暗?陽光?這些都取決于你的思維!
我身邊有兩位阿姨。兩位都得了癌癥。一位發現早,醫生說只要按時吃藥,合理運動,定期檢查,與醫生配合好,就會治愈。可是這位阿姨她并沒有按照醫生說的去做,整日躺在床上,胡思亂想,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藥也想不起來吃,最后,沒過多久,就病逝了。他的家人說,她嘴里老是念叨得了這個痛,真是倒霉,結果倒霉事兒接二連三的發生。本來只是長了個腦瘤頭疼,但是之后渾身上下的痛。最后胃部肝部也全都疼痛難忍。
而另一位阿姨,大夫對家屬說,你們要有思想準備,最多只有半年時間。但萬萬沒想到,幾個月之后阿姨再去醫院檢查時,癌細胞明顯地減少了。過了一年,阿姨又去醫院檢查,醫生感到詫異,原來阿姨體內的癌細胞消失了。
原來,自從醫生把結果告訴家屬之后,阿姨并沒有灰心。她先是要家人為自己進行合理的飲食搭配,按時吃藥,漸漸緩和體力。然后,在自己身體狀況允許下,讓家人推著輪椅到社區門口曬曬太陽。時間一長,阿姨的免疫力和體力開始增強,又讓家人攙扶著遛彎。
漸漸地,她不用任何人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散步,甚至到公園跳起了廣場舞。就這樣,合理的飲食搭配,適當的體育運動,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樂觀向上的心態,讓她把病魔從自己身邊趕走。
有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認為賺錢不是好人做的事或者說有錢就會讓人變壞。
在《秘密》這本書里,作者講了一位朋友的故事。
她的朋友過去一直生活在錯誤的觀念中,而這正是他父親傳遞給他的,那就是“賺錢是一件壞事”。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朋友,向他講述了吸引力法則,他才恍然大悟。那時他的年收入8000美元,那位朋友讓他設立一個大的目標,他設立了10萬美元。于是他每天視覺化,想象自己達到每年10萬美元時的情景。那時他寫了一本書,他突然想到一季賣出40萬本書就會有10萬美元收入。結果他通過一份報紙宣傳真的賣出了40萬本書。
其實,吸引力法則無處不在,我是從人際關系、財富、健康三方面做了舉例,給我的啟發卻極其深刻。
吸引力法則還有一個核心元素是感受。如果說思維是你向宇宙發射的頻率,那么感受就是頻率所處的位置。而你的感受影響著你的語言。
威爾·鮑溫博士在《不抱怨的世界》里還有一句話:“嘴巴是消費者。”當思維模式全是負面時,感受也會受到牽連,那么你說出的語言一定是帶有負面情緒的。
當我們遇到糟糕的情況時,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思維模式。因為這樣做你實際是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當你的感受和言語是一些正能量的、美好的。那么你就會吸引到美好的人和事。換句話說就是,一定要說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自己不想要的。
要知道,宇宙間有個法則就叫吸引力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