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臘哲學中,無論是哪一個學派,無論是自然哲學,還是形而上學,甚至懷疑主義,都具有很強烈的理性精神。
基督教哲學更多地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和救贖理想,它對于那些理性研究對象和邏輯推理過程不感興趣。基督教哲學既不是一種建立在理性之上的自然哲學或形而上學,也不是一種同樣以理性為根據的懷疑主義,而是一種建立在信仰之上的生存哲學。
對于一個生活在苦難處境中并且有著堅定信仰的基督徒來說,希臘式的理性和辯證法只是一種矯揉造作的無聊玩意兒,那是分文不值的。況且理性是人所特有的東西,而信仰的對象卻是超出人之上的,是上帝的奧秘。面對著上帝的奧秘,人的理性又算什么?因此,早期基督教神學充滿了超理性的信仰色彩
因為在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看來,有些問題是不能討論或者無須討論的,例如關于上帝存在的問題、關于靈魂不朽的問題等。
早期教父可以根據文化背景的差異分為兩派,一派是希臘教父,另一派是拉丁教父,在他們身上分別反映出希臘和羅馬這兩種文化的不同特點。相比而言,希臘教父要比拉丁教父更加尊重希臘哲學,更加富于理性精神,力圖把希臘哲學與基督教信仰結合起來;而拉丁教父則更加狂熱,對待希臘哲學和理性的態度也更加極端,主張用基督教信仰來徹底取代和否定希臘哲學。
在基督教神學里,最高的真理就是奧秘,基督教的那些基本教義,如三位一體、道成肉身,死而復活、原罪與救贖等,都是奧秘。而奧秘之所以是奧秘,就在于它是違背常識的,是理性根本無法把握的。
早期基督教神學所探討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是上帝論,探討上帝的本性和特點;第二是基督論,探討基督的本性和特點;第三是人性論,探討人的本性和特點。
關于上帝論,最后形成的正統觀點是“三位一體”教義,該教義確定上帝具有一個實體和三個位格。
基督論主要探討基督耶穌到底是一個神,還是一個人?
基督教的人性論主要涉及原罪與救贖的問題,這個問題構成了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基督的重要意義就在于他構成了神與人之間的中介,構成了上帝與我們之間的中保。
人性論所討論的原罪與救贖理論,就是直接從人的生存處境出發來思考我們與基督以及上帝的關系問題,因此它構成了基督教核心教義的核心。
如果說希臘哲學最核心的問題是追問世界的本原是什么,那么基督教神學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人如何能夠從罪惡中獲得救贖。
自由就是一種自主選擇的權利和能力。如果人完全聽從上帝的話,完全按照上帝規定的秩序生活,那么人與狗以及其他動物之間就沒有任何區別了。所以,自由首先就表現為對上帝秩序的背叛,對上帝安排的那個處所即無憂無慮的伊甸園的背離,而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惡
奧古斯丁認為,罪惡最初就是由于人不聽上帝的話,濫用了自由意志。所以,罪惡既不是上帝造成的,也不是自由意志的結果,而是人濫用自由意志的結果。
一切宗教最后的心理原因,都是為了超越這種苦惱,都是為了給死亡問題提供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