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活里的貓事狗事多起來。
起先是看莫言《生死疲勞》里有驢有牛有豬有狗有猴,讀完甚有趣味。接著是同事們閑談起養貓養狗的情感,周圍熟識的人中,因為愛貓愛狗,后來干脆連人也不愛了。不談戀愛,不耍朋友,也不結婚。總之,是把貓貓狗狗當作自己的終身伴侶了。我不是愛貓愛狗人士,實在很難茍同貓女狗兒。
我總以為,貓要有貓樣,捉老鼠是本分;狗要有狗樣,看家護院是職責。譬如貓狗因為主人的寵愛,既不捉老鼠,也不看家護院,只作為寵物的存在,實在替貓狗惋惜。失了貓性狗性,還是一只貓么,還是一只狗么?只一味地依恃主人的寵愛而過活,譬如一天,主人不寵不愛了怎么辦?那豈不是貓也不貓了,狗也不狗了?
看城市里的貓狗愈發多起來,我總以為有兩樣東西是需要深究細思的。
一則見得人性的孤獨。人們不再樂意與同類打交道、作交流,而慣將自己的精神與情感寄托于貓狗上。而這,總不免讓人疑心,許是與同類的相處傷害甚重,又仰或干脆對人性的失望,以為還不如寄情貓狗,見得貓狗比人還要長情、有情。
二則見得人性的弱點。正是自知難以長情、有情,就養著貓狗添些樂趣,貓狗的壽命總是不及人的,它們總是在人快要厭倦的時候及時消匿隱退,托體同山阿。于是,貓狗們順里成章地活在了主人永恒的憾恨與懷念里。再譬如人厭煩的時候,貓狗實在也比人好擺脫些。想不要就不要了,想丟開就丟開了,也不見得貓狗去投訴,去聲辯,以對主人的聲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文學散打圈里一位朋友發了一個故事。故事原文是這樣的:
“一朋友家里養了只貓,是一只非常非常漂亮的胖貍花貓。這家人都很寵它,寵到什么程度呢?甚至出門去辦事怕它在家孤單,也要帶著它。上次這個親戚來,帶著小孩。我偶然問起這只貓,她說:“一懷孕就把它送到幾十里外扔了。也不知道現在怎樣了。”說完還挺惋惜的樣子。”
朋友說,這個故事讓他總想寫點什么,說點什么。說什么呢?我想,這就是依恃別人靠恩寵過活的貓的一般性下場。貓要有貓的覺悟,以美寄望恩寵的,要想到不美的時候,譬如李夫人以美色侍君,病容拒見漢武帝,最終替自己留得永恒的念想。貓除了取媚于主人外,也當修煉一二真本事,譬如也捉老鼠吃,甚至也偷腥吃魚什么的,如果只一味地獻媚取悅,養成嬌貴的胃口,只吃貓糧,難免遇不測時下場悲慘。
貓性狗性其實都是一定的,惟人性難測。貓貓狗狗寄望人之有情、長情,我以為不免蠢了些,這實在難怪人鄙薄貓狗,視之為寵物。我想,如果貓狗們有些真性情,有不做寵物的自覺,還是應該當長出貓爪狗爪出來,遇著危險,遇著被拋棄,還可以捍衛,還可以尋食安生。
另則,貓狗們也當思量自個兒,既然靠著主人的恩寵過活,就當老實本分些,不要任何時候一副趾高氣昂的樣子,到處招惹是非,遇著不爽你及主人的,難免會一腳踢飛你,還有打狗棒侍候你。你算個屁,不過就是阿貓阿狗罷,有啥本事?有啥好得意的?去你的世界里呆著吧!吃老鼠去,吃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