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HR新邏輯 原創首發
作者丨HRLogic編輯中心
嗨,這里是HR新邏輯!
進入2022年,比亞迪氣勢如虹,形勢一片大好。
比亞迪從4月底開始進入上升通道,短短一個半月時間,股價上漲近六成。
到了6月初,比亞迪市值終于沖破萬億大關。
說起比亞迪,就會想到技術狂人王傳福。
王傳福有多狂?
永遠要比別人做得好 年少的王傳福嘗透了生活的苦楚。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王傳福在升學的路上,幾經挫折。 早年喪父讓王傳福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穩重,他深刻的認識到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他明白家人對他寄予厚望,所以在他的心里永遠有一條信念,那就是“永遠要比別人做得好”,這個信念對后來的他也影響頗深。 在初中畢業考試時,王傳福因母親去世,缺考兩門課程,沒考上當時的熱門中專,去了普通的高中。 雙重打擊下,王傳福也曾想過放棄,在哥哥的鼓勵下才繼續升學。在他哥哥眼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再苦再累,賣房也要讀書,只要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他全力支持弟弟上學。 進入高中的王傳福埋頭苦讀,在兄嫂的照料下,考上大學、讀完研究生,最后進入人人羨慕的“鐵飯碗”體制內。 剛毅,努力,優秀的王傳福在體制內一路綠燈。 對于王傳福來說,讀書是他成功的唯一出路,深厚的知識底蘊也讓他后來在創業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王傳福走了很久的路,才讓大家看到,知識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會讓你跑得很快,但卻能讓你在風暴來臨的時候,穩穩地扎根下來。
扎根下去,再等風來 王傳福的創業勇敢而堅定。 1994 年,王傳福去到深圳,看到了深圳市場一片繁華,經商的種子也悄悄發芽。 他意識到世界將面臨鎳鎘電池的巨大供需缺口,十分看好這個機會。 于是王傳福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下海。 那個年代辭去體制內工作、下海經商,是多么瘋狂的一件事。 但王傳福敢!
(比亞迪創始基地) 說做就做,王傳福開始四處拉投資,多次碰壁后終于拉到了表哥和朋友的投資。 在1997 年,比亞迪賣出 1.5 億塊鎳鎘電池,期間飛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亞迪大額采購。 做電池就要做到最好,從鎳鎘電池到具有核心技術的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王傳福干這件事是堅定不移的。 王傳福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產品,專注創新,自主建造生產設備,也為后來比亞迪戰略轉場的順利打下基礎。 到了 2003 年,王傳福就把比亞迪做成國內第一、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制造商,成為名副其實的“電池大王”。 有人說比亞迪的崛起有運氣的成分,但做到全球第二手機電池制造商,靠的不僅僅是運氣。 從做“大哥大”的電池到手機電池,是機遇也是持之以恒的專注力。 中國香港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王干芝評價說:“王傳福是我見到少有的非常專注的人,他大學學的是電池,研究生學電池,工作做的還是電池。”
電池做好后,王傳福又把視線轉移到“汽車”這一塊。 2003 年,王傳福不顧反對收購了“秦川”,在股東一片罵聲中,王傳福認真回應:“我干這件事是堅定不移的。” 收購秦川,比亞迪股價暴跌,市值蒸發 27 億港元,在制造汽車,王傳福交了不少學費。 比亞迪選擇自主研發,將汽車生產的上下游重要零部件都掌握到自己手中,自己給自己做配套。 從 03 年到 09 年,王傳福通過一系列造車,讓比亞迪股價從暴跌到暴漲。 他讓自己的能力產生更大的復利效應,持續深耕在制造汽車這個領域。 如他所料,制造汽車是一件對的事,也讓比亞迪從此轉型。 作為創業者,王傳福眼光獨到,對于新領域、敢于深入發展,而不是淺嘗輒止。 他帶領團隊從0到1的創造,不但讓企業成功轉型,也為日后的發展打下基礎。 運氣可能會來,也可能不會來,但是這不影響你做好一件事的決心。 向上攀巖,即使到不了頂峰,也能看到山底沒有的風景。 扎根下去,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彩虹。
獨特視角看待機會 王傳福做項目有他的獨到之處。與國內很多企業盲目追求現代化,往往不切實際地花大價錢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生產線相比,王傳福從頭到尾都是自主開發研制產品。 正因為獨特的視角,他所創造出來的效益是不可企及的。
王傳福最為媒體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是“股神”巴菲特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 在2008年,巴菲特以18億港元認購比亞迪10%的股份。在2009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上,巴菲特稱王傳福是“真正的明星”。 巴菲特的入股,讓比亞迪股價飆漲,王傳福成為人人追捧的對象。 然而,王傳福沒有就此止步,在20年疫情期間,口罩供不應求,企業又要復工的局面下,王傳福說干就干,比亞迪自主制造起了口罩。 在一個采訪中,俞敏洪問王傳福:“你為何會去做口罩,當時你沒生產線也沒原材料,居然會去做口罩?”
王傳福跟俞敏洪說:“我們要復工復產,比亞迪有22萬員工,如果僅僅是自己使用,我們每天就需要至少50萬個口罩。那個時候全中國每天的口罩產能是2千萬個,你根本沒有地方買到口罩。” 為了讓企業順利復工,王傳福親自出馬,比亞迪僅用7天做出了第一條口罩生產線,第10天比亞迪的第一個口罩就生產出來了。 從最初的自給自足,到產能不斷加大,日產口罩高達1億個,比亞迪口罩開始供應給其他的公司,后來更是出口到了全球70多個國家。 僅僅用了3個月,比亞迪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 從0到1,王傳福用了三個月印證了初中時的信條:“永遠要比別人做得好”。 不可否認,王傳福是這個時代的傳奇人物。 巴菲特認為王傳福是愛迪生和韋爾奇的繼任者——既像愛迪生可以解決技術問題,又像韋爾奇完成他該做的事情。 芒格這樣評價王傳福:“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人。” 作為一代技術狂人,王傳福敢為人先,說到做到。
寫在最后 王傳福從失去雙親和兄長相依為命到成為了比亞迪的創始人,憑借一己之力躋身中國首富。 他的經歷完美詮釋了生活中的每一場絕地反擊,其實都是知識帶來的疊加效應。 在成功之前,王傳福走了很遠的路。 他歷經風雨,上完大學,保送研究生,獲得人人都羨慕的“鐵飯碗”; 他敢為人先,辭職下海,四處奔波拉倒啟動資金開始深耕電池制造; 他勇于變革,居安思危,絕不故步自封,堅持自主研發產品,擁有先進的研發團隊; 他不問勞累,不走捷徑,他稱自己是“苦命的人”必須把一件事情了解透徹,掌握核心,然后做到最好。 世人笑他太瘋狂,他笑世人看不穿,關于比亞迪的成功,其實是王傳福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