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雜志》曾這樣形容亞馬遜:“People come because this is the last destination on earth(人們來到這里,因為這是地球上最后一個目的地)。”當在文明世界待久了,肩上的戒備日漸沉重時,就會發現這是人類最后一片喘息之地。但愿每天的日落都在亞馬遜,一同與禽鳥日入而息。生活從此回歸簡單,就好了……
世界第一大河
長達6000公里的亞馬遜河是世界第一大河,一千多條支流覆蓋著南美洲八個國家,孕育了無數的動植物,交織出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河水道縱橫,沼澤遍步,蘊藏地球1/4的淡水量,更有“地球之肺”的稱號。這次的旅程,我們造訪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河,從瑪瑙斯(Manus)出發,沿著它其中一條支流黑河(River Nergo),游走這片原始森林。
在悶熱的雨林中過夜,吊床是最適合的工具,一來較涼快舒暢,二來可避免與地上的蛇蟲鼠蟻有親密接觸,但睡不慣的我連上吊床都有一定難度。
森林探險
帶領我們在亞馬遜森林探險的導游Michele,是印第安與葡萄牙的混血兒,身材嬌小但身手矯捷。我們一行八人先通過“次生林”,才再進入原始森林。
“次生林”其實是20年前原始林被砍伐后重新長出的森林。由于原始林生長過于茂盛,遮擋了陽光,致使林中的土地非常貧瘠,所以對原始森林進行砍伐,之后再生的樹木最高不過五六米,樹木之間的空隙又大,因此猛烈的陽光可放肆地射進來。不過這就苦了我們這些探險者了,林中沒有一絲風,我們又因為怕蚊蟲叮咬穿上了長袖衫,天未下雨,我們汗珠已如雨下。
好容易逃離烤爐,進入到真正的原始雨林里。濃密的樹冠層為我們擋住了陽光,氣溫也略降了好幾度,但林中光線極差,幽暗一片,令人不覺生出一絲怯意。突然聽到轟隆巨響,我們都以為是雷電,原來前方一棵枯木正倒下,險些擊中一馬當先的德國籍男團員,幸好他為了拍攝樹上一只蜘蛛而退后了數步,就此避過一劫。難道這就是蜘蛛俠的化身?枯木倒地原是熱帶雨林常見的現象,但導游說發生在這既沒刮風又沒暴雨的旱季就十分少見,大概它的底部已經住滿了白蟻吧。
林中到處都是寶
Michele說,雖然原始樹林里險象環生、危機四伏,但其實到處都是寶。她隨手捧來大把黑泥,我走前一看,原來全是蟲!Michel二話不說,拿起一堆放進口中,看到黑蟲在她的牙縫中蠕動,嚇得同行游客大叫不已。調皮的Michelle十分享受地說:“This is my chocolate!”
向前走了沒有多遠,Michele在一棵樹前突然停下來,她橫刀一砍,樹干中流出白色乳汁,她就伸嘴去喝,還揮手示意我去嘗嘗。我笨拙地用雙手捧著汩汩不絕的樹汁,最后還是一滴也沒接住。Michele笑說流在地上的“樹奶”已夠猴子過活一天了,如此珍貴的天然資源被我白白浪費,真是罪過。
早聞亞馬遜流域有食人魚,來了以后又聽說半年前上游地帶翻了兩條船,死傷過百人,不少死者更被食人魚吃得只剩骨架。不怕死的我們乘著船游過兩色河道后,決定去捕魚。
船夫把船駛到一處較平靜的河面,給每人分配了一支簡陋的木制魚竿和大堆魚餌。魚餌可不是普通魚糧,而是新鮮的牛肉!
把魚竿拋進水中,不出一分鐘就感覺到魚竿抖動,我使勁扯起魚竿,果然是一條有手掌般大小的食人魚上鉤了!魚兒腹部呈金黃色,一對紅色的眼睛仿佛怒視著我,臨死還拼命掙扎。我試圖用雙手去捉住它,沒想到被Michele當即喝止——食人魚性情兇殘,亂動它,恐怕會給它咬傷。給Michele檢查過后,認為魚兒太小,要放回河中保持生態系統。
興奮的叫聲此起彼伏,平均每分鐘都有人釣到食人魚。真不敢想象,如果把手放進河中,五只手指還能剩下?Michele提議我們將魚燒來吃。那晚,我們把食人魚煎皮拆骨,有生以來從沒有吃過如此美味的魚塊!
我笑森林人原始,原始森林人笑我
短短幾天的行程,我們沒有機會與森林中最恐怖的食人族碰面,卻遇到一個依然過著原始生活的印第安家庭,令人感觸頗深。
他們的房子是由棕櫚樹搭建而成,屋里的老伯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刀把撿到的巴西堅果逐粒逐粒斬開,婦人則在大鐵鍋上炒制木薯粉粒。真不敢想象,他們怎能把這些粗糙的小石子當飯吃?
我讓導游問問她,為什么他們不像其他家庭一樣制造點紀念品出售,或者是開墾荒地養牛糊口?或許她只是生活原始,但頭腦卻絕不原始吧,聽過導游翻譯后她沒有說什么,卻放聲大笑起來,那清脆的笑聲仿佛告訴我們,我比你們這些自命文明的人更明確知道自己需求。
Ariau Tower度假村:這是亞馬遜熱帶雨林最大型的度假村,蓋茨當年到亞馬遜就是住這里,兩晚住宿連交通接送、參觀森林、釣魚等,每人300美元起。但房間沒有熱水、冷氣、電視,去得亞馬遜就要過最原始的生活!
氣候:亞馬遜雨林全年悶熱潮濕,日間溫度約35攝氏度,夜間約25攝氏度。
提醒:雨林中蚊子極多,最好穿長袖衫;有毒動植物比較多,隨身小刀、打火機,以備消毒之用。
瑪瑙斯
雖然瑪瑙斯市不是最好的出發點,但人人都習慣把這里當成亞馬遜行的起點。這座城市坐落在黑人河(Rio Negro)畔,位于索里莫斯河(Solimes)與黑人河交匯處的往上游的10公里處。城市里最易認的標志就是著名的亞馬遜劇院(Teatro Amazonas),它是安琪利斯(Domenico de Angelis)在1896年橡膠經濟繁榮時設計的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建筑。
花一天時間走遍瑪瑙斯市,也可以用小船代步,欣賞叢林花卉和雀鳥,更有趣的是途中可以看到卡波克洛斯人(caboclos)(亞馬孫河沿岸城鎮居民)的生活情形。請不要打算到偏遠地區見識印第安部落或野獸,因代價是破壞了原始生態,而且他們早就逃離了現代文明世界的范圍,要從瑪瑙斯出發走一段很遠的路程才可到達。
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發源于秘魯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全長6751公里,在巴西境內3165公里,河面寬廣,支流眾多,流域和流量均居世界第一,水量占世界淡水總量的20%。由亞馬遜河沖擊而成的亞馬遜平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大多位于巴西境內。亞馬遜流域適合植物生長,有浩瀚無際的原始森林,各種植物兩萬余種,盛產優質木材,并被譽為“地球之肺”。亞馬遜河上游由黑河和索利芒斯河組成。索河河水為黃色,黑河河水為濃咖啡色,因比重、流速不同,兩種河水在交匯處長達數十公里的河面上黑黃分別,互不相犯,成為一大景觀。
亞馬遜叢林
亞馬遜叢林仍有許多讓人捉摸不透的秘密,至今仍有很多亞馬遜河的主要支流未被開發。在亞馬遜的大約1.5萬個品種中,還有上千種鳥類和哺乳動物尚未進行詳細的分類。這里昆蟲的種類也相當多,有1800多種蝴蝶和200多種蚊子。魚類數量多得驚人,當中包括食人魚、土庫麗魚、巨骨舌魚、安努納魚、皮萊巴魚和電鰻,種類復雜得連生物學家都無法識別。
熱帶雨林
熱帶雨林是一種茂盛的森林類型,進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來到一個神話世界。在這里抬頭不見藍天,低頭滿眼苔蘚,密不透風的林中潮濕悶熱,腳下到處濕滑。這里光線暗淡,蟲蛇出沒,人們在其間行走,不僅困難重重,而且也很危險。但是,這里卻是生物的樂園,不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是陸地上其他地方所不可比的。
亞馬遜平原的熱帶常綠雨林不僅面積最廣,而且發育也最為充分和典型,這是由于亞馬遜平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結構,使它具有特別有利于該類型發育的現代氣候條件,另一方面也與它發育歷史悠久、在形成過程中自然地理條件相對比較穩定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