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9年10月陸續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
35歲英年早逝,為后世留下了幾乎涵蓋當時所有類型的不朽音樂作品,堪稱音樂界的曠世奇才。
- Overture (序曲)
-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Sir Georg Solti;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Mozart: The Singles - 66 Classic Tracks 03:56
莫扎特,作為音樂神童的他在幼年便游歷歐洲,盛名在外。或許是身上的光芒過于耀眼,成年后卻被四處排擠。
無論境遇如何變化,音樂始終是他與這個世界交流的語言。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1756—1791年)出生于奧地利薩爾斯堡,父親列奧波爾德·莫扎特是薩爾斯堡大主教教廷交響樂隊的演奏員和作曲家,母親安娜·瑪麗亞·波特爾也具有極高的音樂素養。
受益于良好的遺傳基因,3歲的小莫扎特便展現出奇特的音樂才能,具備絕對音準和超出常人的記憶力。5歲時,他便請求父親教授大鍵琴,隨后亦涉及小提琴、管風琴和樂曲創作。6歲的小莫扎特已譜出三首小步舞曲(KV.2、4、5)和一曲快板(KV.3)。列奧波爾德珍視兒子的音樂才能,親自編寫練習曲,教他認識各類曲目的調式、節奏和風格,為莫扎特以后的音樂之路打下了良好基礎。1763年由法國多棲藝術家卡蒙特勒繪制的水彩畫。莫扎特一家:父親列奧波爾德,少年莫扎特以及姐姐安娜,一家三口在風景宜人的花園中彈奏和歌唱。 1780年的莫扎特一家。畫中最右邊手拿小提琴的是父親列奧波爾德,正在四手聯彈的是莫扎特和姐姐安娜。墻上的肖像畫則是莫扎特的母親,也算是莫扎特一家的全家福了。
列奧波爾德挖掘出兒子的音樂天賦,并且愿意與眾人共同欣賞曠世奇才的音樂。為了鍛煉兒子的演出能力,同時讓兒子可以有機會聆聽當時歐洲先進的音樂大師的教誨,父親帶著6歲的莫扎特和姐姐安娜開啟了歐洲巡回演奏之旅。這次巡回演奏歷時11年,足跡遍及慕尼黑、維也納、海德堡、巴黎、倫敦等歐洲各大城市。各地民眾都驚異于這個孩童超乎年齡的音樂演奏能力,美妙的音符流光溢彩般的從其貌不揚的小朋友手中傾瀉而出,充滿了天然的純真與自由的詩意。法王路易十五聆聽了莫扎特的演奏,并且熱情款待了巡游的莫扎特一行,“音樂神童”的美名遍及歐陸各地。
列奧波爾德不是瘋狂的炫子狂魔,在展露兒子的音樂才華的同時,時刻關注提高小莫扎特的演奏能力。列奧波爾德抓住一切機會安排兒子與當地的音樂家會面,耐心聽取他們的指導,督促小莫扎特集眾家之長進一步提高演奏技巧。值得一提的是,小莫扎特在倫敦結識了巴赫,兩個跨時代的音樂大師實現了第一次接觸,可謂是音樂界的重大事件。
另外,小莫扎特一有機會就去欣賞不同樂派的演奏,開闊自己音樂視野的同時兼收并蓄,為己所用。為了提高莫扎特在歌劇方面的技巧,1769年到1773年列奧波爾德又帶領小莫扎特開始了第二次音樂旅行,此行的目的地主要是歌劇的故鄉意大利。除了正常的演奏工作外,莫扎特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聆賞著名歌劇的演出上。莫扎特提高自己的舞臺經驗的同時得以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音樂理論和一流的演出,全方位的提高了自己的音樂素養,積累的音樂素材成為他后來創作各種類型音樂作品的不竭源泉。莫扎特具有罕見的音樂天賦卻沒有停留在神童的光環下止步不前,除了糖果和漂亮的衣服,沒有其他東西可以把小莫扎特的目光從音樂上移開。莫扎特佩戴著金靴徽章的半身像。這枚徽章是1770年在羅馬教宗克利蒙十四世授予他的,該幅半身像是1777年的一個復制品,原作現在已經丟失。此時,莫扎特處在第二次音樂之旅中,演奏技巧和方法都已經有了較大提高。
也許莫扎特太過流光溢彩,他就像高飛在天上的雄鷹,尋常地方很難讓他棲息,成年之后的莫扎特長時間無法找到令自己滿意的主顧。在他的故鄉薩爾斯堡,新的雇主柯羅雷多充滿掌控欲,不但反對莫扎特的出游,而且規定他的作品必須為了宗教儀式而作。自由不羈的莫扎特對這些限制十分不滿,他與親王大主教之間的關系在未來的三年里不斷惡化。所幸的是莫扎特在這段時間與海頓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對他孤獨的心靈總算是個慰藉。在上帝面前,我要誠實地告訴你,你的兒子是我所認識或知道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他有最好的作曲學問,也很有品味。
莫扎特也十分喜歡與海頓交流,稱“只有他具備了能使我歡笑并且深入我心靈的秘密”。
莫扎特與海頓的交往體現到音樂中,他吸收了海頓音樂方面的諸多長處,豐滿了自己的音樂風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薩爾斯堡可能是莫扎特最愛也最恨的地方。愛它是因為這是他的故鄉,生了他養了他;恨它是因為他始終沒有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滿腔的音樂才華卻被逼逃向他鄉。親王大主教變本加厲的諷刺揶揄歸來的莫扎特,經常公開的以“飯桶、廢物”稱呼音樂神童。莫扎特是何等的心高氣傲,難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此般羞辱,終于與親王大主教徹底決裂,以獨立作曲家的身份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在維也納,莫扎特遇到了康斯丹彩·韋伯,兩人很快墜入愛河。盡管列奧波爾德和未來岳母極力反對二人的戀情,可是陶醉在甜蜜愛情中的年輕人怎么能聽進父母的意見呢?莫扎特與韋伯不顧一切的步入婚姻的殿堂。莫扎特的一意孤行導致父子關系破裂,父親留話“好自為之”,終止了對莫扎特的經濟支持并離開了維也納。莫扎特夫婦雖然感情和睦,婚姻生活幸福,可是兩人都不善于理財,加之喜歡玩樂,兩人經常入不敷出。為了改善經濟狀況,莫扎特被迫接下大量作曲工作。此時的莫扎特,經過了生活的歷練,音樂開始走向成熟。在維也納兼收并蓄的音樂環境中,莫扎特創作出耀眼的音樂成果,他的流傳甚廣的歌劇主要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例如《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女人皆如此》《后宮誘逃》《魔笛》。可是超負荷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莫扎特的身體健康,為他的英年早逝埋下了禍根。莫扎特親筆謄寫的《莫扎特 d 小調安魂彌撒曲 K.626》中的一部分,該樂譜現收藏于維也納的莫扎特故居中。《安魂曲》是莫扎特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可惜的是未待最終完成莫扎特就去世了。 三十幾歲本該是一個音樂家的黃金歲月,可是莫扎特的身體狀況卻不斷惡化。《魔笛》等歌劇使他名利雙收,不善理財的莫扎特迅速千金散盡。一位不知名的灰衣使者用豐厚稿酬作為誘惑,促使莫扎特答應匿名為他創作一首《安魂曲》。因疾病和貧窮而衰弱的莫扎特,仍然勉力維持,用生命最后的榮光創作《安魂曲》。不祥的安魂曲成為莫扎特最后的遺作。應他的妻子康斯丹彩的要求,后來這首曲子由他的學生完成。傳說莫扎特在《安魂曲》里見到了自己即將死去的先兆,這個傳說被用在福爾曼《莫扎特傳》的電影橋段里,浪漫的想象是否符合事實只能留給后人猜測了。
莫扎特年少即有盛名卻在35歲英年早逝,貧病困頓的生活也沒有使莫扎特放棄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他和海頓一起開創了古典樂派的新風格,他的音樂吸收不同地區和派別的長處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樂風。莫扎特用最簡單的音符演奏出的音樂中充滿靈巧、純凈,輕輕打開聽眾的心扉。聽眾在莫扎特音樂中接受洗禮,遠離塵世的煩囂,傾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這位音樂曠世奇才為世界留下了最接近天堂的旋律。 在維也納的莫扎特雕像。音樂之都維也納,莫扎特的第二故鄉。他逃離了薩爾斯堡的親王大主教,也逃離了父親的掌控,在維也納開始了生命中的黃金十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