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冬悅”一鍵訂閱
我在時光深處,等你
寫煙火人生,講紅塵故事
《大約在冬季》,我看的是小說。
饒雪漫,享有“文字女巫”之稱,她的作品大多都是青春成長故事。文筆獨特,語言優美,耐讀。
同名電影目前正在熱映,馬思純飾演女主安然,霍建華飾演男主齊嘯,魏大勛飾演男二于楓。
這三個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其實并不復雜,用一句話便能概括:這是一個“我愛你,你愛他,他傷害你,我治愈你”的故事。
“我”是于楓,“你”是安然,“他”是齊嘯。
01、于楓:“我會照顧你們,寵你們一輩子,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于楓,冬日里的一抹暖陽。他的愛很溫和,不會太過炙熱而將愛的人灼傷。默默守護,溫情陪伴,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于楓癌細胞復發,時日無多,每天最喜歡的事是聽女兒給他讀書。
一日,女兒讀張愛玲:“遇見你所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唯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于楓聽著陷入美好回憶。他第一次見到安然,正是這種感覺。那是在大學迎新晚會上,身穿紫色裙子的她,驚艷了他的眼眸。從此,心心念念唯她一人。
按理,近水樓臺先得月,于楓早該追到安然的。可惜,他性格過于溫和,即便深愛,也做不出多么狂熱的事來,只會默默守在她身邊,為她做各種事,卻不表白,也不求回應。
性格決定命運。他的不激進,不爭取,決定了他只能當備胎的命運。
安然不愛于楓,至少不是怦然心動那種愛。她后來嫁給他,無非兩個原因:
一、在無望的愛情里受了很嚴重的傷,身心疲憊,心灰意冷,需要溫暖的陽光。而他,正是那一抹暖陽。
二、等不到自己愛的人,不如選擇愛自己的人,安安穩穩過日子,而他,是最合適的人選。
熱烈愛過一場,余生簡靜安然。熱烈的愛給了別人,余生給了于楓。
也許會有人覺得,安然不厚道,欺負老實人。但其實算不上,現實中太多女人都是如此,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刻骨銘心的愛情,然后嫁給了最合適的那個人,從此一心一意踏踏實實過日子,收獲了一生的幸福。
從于楓的角度看,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娶到了自己最愛的女人。
雖然,她曾熱烈愛過別人,但她心甘情愿做他的妻,并為他生兒育女。雖然,婚后的她因舊愛回頭也曾動搖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他和孩子。
她對他沒有怦然心動的愛,卻有相濡以沫的情。這份情,遠比青春時代那種狂熱的愛深沉厚重。
于楓在彌留之際,與安然談起從前。他質疑自己當初選擇帶她娘倆移民洛杉磯,是不是太自私。如果她有別的選擇,是不是比現在生活得更好。
安然想也沒想,說:“別傻了,我從來都沒有后悔過嫁給你。”
這句話讓于楓幸福無比,笑得像個孩子。
“我要和你生個小姑娘,和你一樣漂亮。我會照顧你們,寵你們一輩子,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天。”
于楓做到了。毋庸置疑,他的人生是幸福圓滿的。
02、安然:“你在害怕什么?你有妻兒老小我也認了。”
安然,冬天里的一把火。像她這樣的女孩子,一旦愛起來,真的熱烈到讓人難以抗拒。
安然的偶像是齊秦。1991年,齊秦的演唱會上,當《大約在冬季》的旋律響起,她激動地跳到椅子上瘋狂揮舞手中的圍巾。追星尚且如此瘋狂,追愛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與齊嘯,戲劇性的相遇,奇跡般的重逢,仿佛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盡管重逢距離初見相隔兩年,她一時也并未認出他,但即便沒有認出,她對他仍莫名有種好感。當他與記憶中的影像重疊,這種好感便迅速升溫。加上他的有意靠近,有些東西早已心照不宣。之后的相處,不過是越陷越深。
安然主動問齊嘯:“你喜歡我嗎?”
提問即表白。一個女孩子,主動向喜歡的人表白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即便是熱情如火的安然,也一樣會很緊張。
小說里寫道:“我承認我很緊張,我故意把自己逼到絕境,是因為早就清楚地看到絕境的存在。如果能絕處逢生,是我的運氣;如果不能,我就踏踏實實認命。”
安然的熱烈、勇敢,是青春特有的氣質,很多女孩都曾經有過,只是后來經歷了一場情劫,耗盡了所有的愛與熱情,才變得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主動可能會受挫,不主動可能永遠不甘心。所以,女人一生之中,至少該有一次主動的表白。無論結果是什么,將心意勇敢地表達出來,就不算白白愛過一場。
安然的表白,被齊嘯巧妙應付過去。他沒有說喜歡,也沒有說不喜歡,但他說的話、做的事,又總在給她希望,給她期待。于是,她徹底掉進了愛的深淵。
“你在害怕什么?你有妻兒老小我也認了。”這就是安然對齊嘯的愛,狂熱到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顧。
甚至在齊嘯的妻子反悔離婚,并拿孩子威脅他,他不得不暫時放下安然時,安然還對他說:“你離開她,我們帶著孩子遠走高飛。”
熱烈的愛讓人難以抗拒,太過熱烈的愛卻又讓人心生畏懼。為何?因為害怕自己給不起同等的愛,害怕自己辜負對方的一片深情。
"再給我一點時間,如果可以的話,你再等等我,我會繼續想辦法。但如果你不愿意,我也沒任何話好講。"這就是齊嘯的態度。直白一點就是,你愿意等,就等,不愿意就算了,我不怪你。
再癡狂再熱烈的愛,也有被耗盡的一天。安然對齊嘯,終于徹底死心。
安然用整個青春去愛一個人,認認真真體驗了一場愛情,從喜悅到悲傷,從甜蜜到絕望,刻骨銘心,此生再也不想來第二回。
所以,她收拾好破碎的心,嫁給一個愛自己的人,從此,“繁花似錦妥安寧,淡云流水度此生”,也算是另一種完滿。
03、齊嘯:“當我終于給得起,你卻已經等不起。”
齊嘯,冬天里的一場雪,裝點了別人的夢,然后消失無影蹤。每一次出現,都仿佛是上天的恩賜,短暫,匆忙,無可追尋,唯有等待,等待下一個冬季的到來。
齊嘯這個人,溫文爾雅,氣質迷人,既有成熟男子的魅惑,又有懵懂少年的單純。安然既崇拜他,又忍不住捉弄他。兩個人在一起,仿佛空氣都甜的。這種曼妙感覺,令人迷醉。于是,兩人雙雙陷入愛情。
只是,他們的愛情,開始很美,過程很苦,結局很悲。
一來,齊嘯總是往返于臺灣和北京之間,與安然一別就是幾個月,或一兩年。他那句“別離是常態,相聚是奢華”,道盡現實的無奈與內心的掙扎。
二來,齊嘯初見安然時,已有女友。兩年后再遇安然,已生下兒子。他們之間,不僅隔山隔海,還隔著世俗倫理,想掙脫一切廝守一生,太難太難。
很多人認為,齊嘯就是典型的“渣男”,家有妻兒還放任自己的感情,消磨別人的青春,一邊說要對老婆孩子負責,一邊要求所謂的真愛等他。最后雞飛蛋打,孤獨終老,實在是罪有應得。
的確,齊嘯作為一個有家室的男人,即便對別的女人心動,也應該努力克制,而不是讓感情放任自流,擾亂別人的心。還在連自己都無法確定能不能給對方未來的情況下,一次一次要求別人等待。等?憑什么?就憑別人傻傻愛著你?
感情里最怕的就是一個“等”字。想象一下,愛的人只有在他偶爾得空,或者因為工作有了機會,才順便前來與你相見,給你些許愛的溫存,然后對你說:“我很愛你,但我不得不離開,我會再來,等我。”那是怎樣的感受?
齊嘯寫給安然的信中有一段話:“對不起,小安。你應該知道,我是愛你的,很愛很愛你。然而愛最怕的就是:當我終于給得起,你卻已經等不起。不敢對你有任何要求,渴盼愛有生路,渴盼與你重聚。”
一邊說不敢對她有任何要求,一邊又試圖用感情做羈絆,拴牢她的心。一邊說很愛很愛她,一邊又說怕她等不起,意思還是希望她能等。至于等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在你生活一塌糊涂,一地雞毛的時候,一個男人是沒有辦法去談戀愛的。”這句話很對,不僅男人如此,女人亦如此。只是,既然沒辦法談,那就不要談,為什么還要去招惹呢?如果一開始是情難自已,后面意識到問題,何不干脆一點,直接了斷?
愛就給,給不了就放手。別給不了,卻又拖著不放。
墜入愛河的女人,男人說什么就信什么,要求怎樣就怎樣。她們自以為癡情,其實是愚昧,是犯傻。可惜,人總是這樣,不撞南墻不回頭,不經歷戳心戳肺的痛,永遠不會醒也不會懂。
慶幸,安然最后覺醒,放下執念,不再傻傻等待。她嫁給于楓,過得很幸福。
“當我終于給得起,你卻已經等不起。”齊嘯的話應驗了。但并不是安然等不起,而她再也不需要了。她,已發自內心地把他放下了。
再見,再也不見,齊嘯先生。
04、他們的故事,也可能是我們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面對生活,愛情,也都有自己的選擇。錯錯對對,是是非非,都不是絕對的。
小說《大約在冬季》里,于楓的癡情和他對愛人的包容,令人感動到心疼。這樣的男人真的很好很好,誰遇上了都是一生的幸福。
安然前半生對愛情的執著和勇敢,后半生對生活的坦然與從容,都讓人由衷欣賞。這個聰慧的女子,愛的時候用盡全力,傷了痛了也不沉淪,拐過彎同樣可以很幸福。這不是她運氣好,而是她不僅懂得付出愛,也懂得接受愛。
齊嘯雖然不應該招惹安然,但感情這東西哪是應該不應該呢,它源自內心,不受大腦控制。有時候,明知不對,但就是愛了,又能如何?所以,可以理解他的痛苦和無奈。他最終離了婚,獨自守著回憶度過余生,既是懲罰,也是成全。
藝術來源于生活。于楓,安然,齊嘯,雖是小說人物,但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他們的故事,也可能是我們的故事。從他們身上,多少都能找到一點自己的影子。而他們面對的情感困惑,人生選擇,我們可能也曾遇到。
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走向了不同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