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5個人,6個鄉鎮,7天,“說茶”帶你深入安溪主產茶鄉鎮,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鐵觀音。
主題: 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茶鄉巡禮
時間: 2018年10月24日-30日
地點: 10強選手所在6個鄉鎮
路線: 感德鎮→長坑鄉→祥華鄉→虎邱鎮→西坪鎮→龍涓鄉
采訪對象:鄉鎮領導及10強選手代表
走訪茶園:選手茶園及部分鄉鎮示范生態茶園
大師賽茶鄉巡禮告一段落,但我們內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說茶”作為扎根在福建,專注于茶領域的媒體,自創辦以來就認識安溪鐵觀音,深度服務了兩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原本以為對它的了解已經足夠多足夠全面。
然而,這趟深度走訪,才發現我們對安溪鐵觀音的認識早已嚴重滯后。
不評判,不引導,我們所見“安溪鐵觀音”,即文、圖、視頻所示 ↓↓↓
△走訪實時記錄小視頻
第一站:安溪縣感德鎮
時間:10.24 -10.25
關鍵詞:中國茶葉第一鎮
已進入尾聲的茶葉交易市場,
依然人群熙攘
剛到感德鎮時,茶葉交易市場人群熙熙攘攘,一排排摩托車堵住了路。
△感德鎮茶葉交易市場
我們興沖沖地準備停車拍攝,結果人群實在擁擠,10分鐘后才穿過這一小段路。
所有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甚至連旁邊坐著湊熱鬧的大爺也是,樂呵呵地跟我們聊了起來。大爺告訴我們,這幾天已經進入茶葉交易尾聲了,現在這人流算是少的,都是小場面,要是早幾天來,那人才多。
△ 感德鎮茶葉交易市場
我們采訪了一位從安溪縣官橋鎮過來收茶的茶商,她說今年的秋茶整體質量都提升了,市場上主要還是以“正味”的傳統鐵觀音為主。當我們問到秋茶價格是否有上漲時,她連連點頭:“有有有有,去年差不多是60,今年漲到80,主要是今年的品質提升了…”
△“說茶”采訪茶商
來賣茶的茶農也都滿臉是笑地表示,今年秋茶價格確實都有上升,主要原因還是質量變好了。
△“說茶”采訪茶農
敢閉眼坐20分鐘摩托
才能到的茶山
許金錫是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10強之一的選手,他的茶園在感德鎮龍通村,一個非常非常偏遠的山上。
一開始聽說要坐20分鐘摩托車時,同事小陳就開始打退堂鼓。
最后,是“敬業”說服了她!!!鼓起勇氣,勉為其難跟大家上山!
2臺攝影機,2個腳架,4個人,5輛摩托車載上去。為什么4個人要5輛摩托車?那是因為有輛摩托車要專門運機器。
剛開了一小段水泥路,路就開始變小,小,小,小。。 同時開始變顛簸,只剩下一條20公分左右的泥石小路蜿蜒而上。
“啊啊啊啊啊啊啊!”
來,感受一下,因為上山時全程閉眼,所以這是下山 ↓↓↓
當然,茶園是真美,生態是真好。
△選手許金錫介紹這片生態茶園
我們原來以為僅僅只是深山里的茶園,改變了鐵觀音“矮化”種植的習慣。沒想到第二天,在感德鎮茶業服務中心主任裴傳枝的帶領下,看了感德鎮政府附近的茶園,才知道安溪鐵觀音已經開始長高很多年了。
據裴傳枝介紹,感德鎮自3年前開始改造生態茶園,自改造以來,全鎮共計5.5萬畝茶園,以槐東村集體茶園為先行示范點,帶動全鎮茶園改造成功將近1萬畝左右。
△裴傳枝介紹“生態茶園”改造情況
依然熙熙攘攘的交易市場尾聲,需20分鐘僅摩托車能到達的生態茶園,1萬畝左右已“長大成人”的鐵觀音茶園,中國茶葉第一鎮——感德鎮,已經元氣滿滿!
第二站:安溪縣長坑鄉
時間:10.25 -10.26
關鍵詞:“名聲”后起之秀的產茶鄉
“左邊是感德,右邊是祥華,
長坑在中間,茶怎么可能不香?”
歷經了摩托車洗禮,帶著茶園小蚊子贈送的兩手“包”,我們來到了長坑鄉。
我們5個人,原本對長坑鄉不甚了解。但在長坑鄉主席團主席張炳燦的帶領下,從達摩巖的全景→到太湖巖的大葉烏龍母樹和圣泉→再到整片大葉烏龍生態茶園→最后再站在一字排開的審評桌前,喝完10款長坑秋茶之后,說“征服”太夸張,但的確感受到,長坑鄉是“名聲”后起之秀的產茶鄉。
▼ 達摩巖的全景
▼ 太湖巖的圣泉
▼ 張炳燦介紹大葉烏龍母樹
▼ 選手劉協宗介紹大葉烏龍制作技巧
▼ 審評品鑒長坑秋茶10款
長坑鄉,從地理位置來看,地處明星產茶鄉鎮感德鎮和祥華鄉的中間↓↓↓
在回答關于長坑鄉是“后起之秀”的問題時,長坑鄉主席團主席張炳燦說:“左邊是感德,右邊是祥華,長坑在中間,茶怎么可能不香?”
據張炳燦介紹,長坑鄉茶葉產量占安溪全縣1/6,茶園面積占全縣1/6,銷售人員不完全統計占全縣1/3,森林覆蓋率達到80%。近幾年長坑鄉主要通過舉辦茶王賽、初制大賽,為茶農等解決茶葉制作場所用地問題,利用“制茶能手”及“大師”“名匠”開展“傳幫帶”,同時鼓勵茶企整合,做強做大,讓茶農看到希望,靠自己的骨頭長肉,共同打出長坑特色鐵觀音品牌。
他說:“長坑的茶是'名聲’后起之秀,長坑的茶很香,只是你們還不了解它。”
大師成長的地方,
石頭壘起來的茶山
△選手劉協宗成長的長坑鄉老家
木制晾青架,手動搖青桶,不那么智能的炒青設備,還有靠近天井梁上曾懸吊搖青籃的掛鉤和繩索……都在靜靜地記錄著幾十年前做茶的場景。
劉協宗講起他小時候跟著父親做茶的場景,他每天早上6點左右被茶香喊醒,他的房間剛好在客廳右側正對面,推門穿過天井就去炒青。
△選手劉協宗講述小時候做茶經歷
△選手劉協宗介紹“木制晾青架”間距和現在的區別
“父親做茶時非常嚴格,如果看到地上有掉落的茶葉,一定要讓我自己把茶葉撿起來,我在睡覺也被喊醒,把茶葉撿起來再去睡!”劉協宗說,父親對制茶的嚴格也傳染給了他。
△石頭壘起來的茶山
萬萬沒有想到,我們又去了一個30分鐘摩托車程才能到的茶山!!!
一路上還能碰到運茶青出來的茶農們,騎著摩托車載著茶青馳騁在茶山小路上,一路顛簸一路茶香。
這是一個石頭壘起來的茶山,山上的茶樹都已有20年以上的樹齡。山很陡峭,徒手爬上爬下就夠費勁,扛著攝像機的同事好幾次差點連人帶機滑下去,更何況扛著茶青下山這個危險動作了。
△選手劉協宗介紹這片茶園
但,不得不說,長坑的茶,確實是香的。
△石頭茶山的茶葉,葉片厚實
第三站:安溪縣祥華鄉
時間: 10.26
關鍵詞:盛產制茶名師之鄉
一鄉十茶王,10強4名額,
一個盛產制茶名師的地方
? 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 “自采茶青” 制茶環節一、二、三名皆來自祥華鄉;
? 10強選手有4位來自祥華鄉,分別是詹忠祥、陳寧石、陳雙泉、詹朱祥;
? 1995——2005年,各個茶王賽誕生了陳金銳,張良輝,陳振華,吳順義,陳火進,吳水龍,吳詩禮,陳福進,陳國富等來自祥華鄉的十個茶王,于是有了“一鄉十茶王”的美譽;
? 原福建省省長、商業部部長胡平題:“祥華觀音、茶葉極品!”
據祥華鄉鄉長蘇清江介紹,祥華鄉是安溪鐵觀音秋茶做得最遲的一個鄉鎮。這個時候,幾乎所有鄉鎮秋茶都結束了制作,但祥華鄉還會再持續幾天,主要原因是祥華鄉的平均海拔在750米左右,茶葉長得遲,于是做得也遲。
△ 祥華鄉鄉長蘇清江
于是我們5個人前往選手陳寧石家,近距離體驗安溪茶農制茶,非常幸運地趕上了祥華鄉最后一波茶葉制作。
△選手陳寧石介紹搖青工藝
“搖青,要保證最小葉的鮮活度,不能搖死掉…第四遍搖青要重搖,搖出蘭花香和觀音韻…”↓↓↓
“茶葉做出來就是要靠質量說話,沒質量采再短也沒有用,采個心也沒用,是吧!?”↓↓↓
“做茶最好的天氣,就是晚上這種天氣,北風天…”↓↓↓
選手陳雙泉也分享了他的制茶心得:“每一道工序,都很講究,都有互補性,如果有一道出差錯了,你就滿盤皆輸了!……祥華鄉人大多做茶幾十年,曬青曬到什么程度,搖青要到什么程度,已經可以憑經驗、憑感覺了。”↓↓↓
△ 選手陳雙泉
祥華鄉,真是一個盛產制茶名師的地方!
“做茶30年,一直堅持傳統,
總算熬出頭了”
在采訪祥華鄉鄉長蘇清江時,他跟我們分享了一件印象深刻的小事。
2016年開始,祥華鄉開始主動走出去,到鐵觀音主銷區舉辦茶事活動。
2016年秋茶時節去的是廣東普寧,在普寧旅游市場考察時,看到一個店面,寫著“主營X茶、X茶…”最后有一個“鐵觀音”,字體還比前面小了一號。
2017年,祥華鄉依然和普寧市聯合舉辦茶事活動,再次到旅游市場考察時,看見之前那個店面的牌子換掉了,寫著“主營安溪鐵觀音、X茶、X茶…”,不僅字號一致,還放在了第一位。
△每一年都來祥華收鐵觀音的廣東茶商
“雖然我們經歷過挫折,但是我們在慢慢地將之前的市場陣地奪回來!”蘇清江說。
安溪鐵觀音近幾年力推“回歸傳統”,也是祥華鄉始終都在堅持的方向,這也是祥華鄉走出去的力量,是將原來的市場一個一個奪回來的底氣!
△選手詹忠輝介紹這片茶園
“我覺得回歸傳統,就是回歸原生態,做好傳統茶。”選手詹忠輝在談到回歸傳統這個問題時說。
“之前市場上流行其他風格鐵觀音時,我也曾嘗試做過,做不出來,失敗了,只能做自己擅長的傳統風格鐵觀音。”在談到祥華鄉的鐵觀音幾十年來是否在風格上有過變化時,陳寧石說。
最后,陳寧石感慨地說:“做茶30年,一直堅持傳統,總算熬出頭了!”
第四站:安溪縣虎邱鎮
時間:10.27-10.28
關鍵詞:質量安全先行示范鎮
野蠻生長的老茶園,
迎風搖曳的花海茶園
原本以為,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決賽拍攝時,在高建發茶莊園住過4天的我們,對虎邱鎮會是比較了解的。沒想到兩個茶莊園走下來之后,才發現我們對高建發茶莊園都一無所知,更不用說虎邱鎮了。
▼ 野蠻生長的老茶園
▼ 高建發迎風搖曳的花海茶園
無需太多言語,只剩下兩句話:
“天哪,虎邱居然還有野蠻生長的生態老茶園!”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格桑花好漂亮啊!”
值得一提的是,據高建發茶莊園園主,選手陳春介紹,茶園里種植格桑花并不僅僅是為了好看,一是茶園套種的綠肥,可以驅除蟲害,改良土壤;二是可以“以茶促旅,鄉村振興”, 據不完全統計,高建發茶莊園人流量最高時一天觀光人數達到五六千人,門票僅10元/人,由莊園所在的省級貧困村——雙格村村民收取,響應政府促進茶旅融合,實現精準扶貧的政策。
“有質量才能產生效益,
市場上都是質量說了算!”
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決賽場地都選擇虎邱鎮,據虎邱鎮黨委書記王小鵬介紹,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虎邱鎮有適宜的人文環境和海拔高度;二是有足夠的場地規模,可以為40個決賽選手提供公平的比賽條件。這跟虎邱鎮近幾年一直以扶持“茶莊園+”的模式,保證茶葉質量安全,推動茶產業發展分不開。
△虎邱鎮黨委書記王小鵬介紹虎邱鎮茶產業
茶葉作為農作物,質量安全是生命線。據王小鵬介紹,虎邱鎮自2008年開始創建國家級烏龍茶質量安全示范區,更加將質量安全放在首位。2010年安溪縣被福建省政府確定為國家級烏龍茶質量安全示范區,并將虎邱鎮列為試點鄉鎮。“有質量才能產生效益,市場上都是質量說了算!”王小鵬說。
△虎邱鎮黨委書記王小鵬介紹虎邱鎮茶園管理措施
當問到關于虎邱鎮茶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時,王小鵬說:“兩個關鍵詞:提質和增效。提質,要練好內功;增效,要管好茶、制好茶、賣好茶!”
第五站:安溪縣西坪鎮
時間:10.28 ,10.30
關鍵詞:“鐵觀音特色小鎮”氣質初顯
一個茶文化氣息濃厚的鄉鎮
△ 《鐵觀音故鄉》
首先,請點開《鐵觀音故鄉》,別名《西坪之歌》(小編取的),循環聽兩遍,那你就會唱這首歌了,小編親測有效。如果還不會唱,那就再聽兩遍??。
一首《鐵觀音故鄉》,一本《原鄉 | 十里茶路》,只想說:“西坪鎮,在鐵觀音茶文化上,你贏了。”
一個初具“鐵觀音特色小鎮”
氣質的鄉鎮
我們經過西坪鎮與虎邱鎮交界處時,就開始感受到了西坪鎮不一樣的氣質↓↓↓
聽完鐵觀音發源的兩個美麗傳說↓↓↓
△西坪鎮黨委書記陳杉福講述“皇帝賜名說”
認真地學習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短穗扦插技術↓↓↓
△西坪鎮黨委書記陳杉福演示“壓條”
△西坪鎮黨委書記陳杉福講述“短穗扦插”要點
感受了“觀音托夢說”發源地的美麗生態↓↓↓
看過按照“鐵觀音地理標志”標準種植的茶園↓↓↓
△選手王木輝介紹“鐵觀音地理標志”
參與了前后左右全是人的“追源尋韻 · 安溪鐵觀音發源地茶王賽” ↓↓↓
去了據說在凌晨之時還能看到太陽落山的千年古寨——“月寨” ↓↓↓
△ 月寨
還有“最早沐浴陽光的地方”——“日寨”、總有關帝爺顯靈的“三安寨”、烏龍茶“半發酵”制茶工藝發明傳說的“烏龍將軍廟”,還有“代天府”、“茶禪寺”、“泰山樓”、“奇苑樓”、“聚斯樓”、“映寶樓”,都還沒有來得及去。
據西坪鎮黨委書記陳杉福介紹,西坪鎮對這些散落在各處的茶文化印跡串點成線,打造成一條“原鄉十里茶路”,將西坪鎮打造成一個集尋根、探源、茶旅為一體的鐵觀音特色小鎮;同時將對這些古跡進行修繕性保護和開發利用,目前正積極將百年土樓、千年古寨申報第八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參觀“皇帝賜名說”發源地的母樹時,陳杉福提到對這個發源地的規劃,不單單是作為一個景點,而是要作為茶文化尋根探源的文化層面來打造一些列項目。“以母樹為中心,圍繞發現母樹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將歷史遺跡一個點一個點恢復出來,比如'王士讓公園’、'烏龍將軍廟’、“南軒”等,打造成鐵觀音探源文化的基地。”
據介紹,西坪鎮“原鄉十里茶路”的項目正在建造,預計將在年底建成,屆時可接待大批鐵觀音愛好者來西坪鎮尋根探源,僅“皇帝賜名說”發源地,便值得駐留大半天時間,深度探尋發源地的“觀音韻”!
西坪鎮的“鐵觀音特色小鎮”氣質已經初步顯現了,可以規劃一下 “原鄉十里茶路”的鐵觀音深度茶旅計劃了。
第六站:安溪縣龍涓鄉
時間:10.29
關鍵詞:各具特色的莊園茶鄉
“真正一流的師傅,
一定要來管理茶園”
終于,我們來到了選手劉金龍位于龍涓鄉的茶基地。
這片茶園承載的很多,是?茶界中國?第七集“生態茶園”主題拍攝地,央視茶園科教電影拍攝地,福建省茶產業重大農技推廣服務試點,安溪縣國家級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基地上有“氣象監測站”、“空氣質量監測站”……
逛了一小部分茶園,發現處處都是驚喜。我們禁不住開始懷疑,這么多年,選手劉金龍是不是就忙著“種花種草種豆角,化作春泥更養茶。植樹養蟲引老鷹,遠看森林近看茶。”了!
不信你看↓↓↓
▼ 望江南引寄生蜂
▼ 檸檬香茅護坡強
△ 檸檬香茅草,長得跟雜草一毛一樣,可以固土護坡,聞起來像檸檬精油的香氣
▼ 茶園生態引蟲棲
▼ 遠看森林近看茶
▼ 還有一五十年留高茶
△ 一年“茶樹留高”區
△五年“茶樹留高”區
△十年茶樹留高區
當然,說劉金龍忙著“種花種草”是句玩笑話,他茶園里種的每一棵花花草草,灌木喬木落葉樹,甚至蟲子蜜蜂,都是為了讓茶長得更好,讓茶園生態更好,打造一個趨近自然的生態茶園。當問到茶園是否有做茶旅時,他表示沒有,如果人流進來,會對茶園生態有影響,他甚至想把茶園圍起來,不輕易允許人群進入。
劉金龍說:“真正一流的師傅,一定要來管理茶園。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制茶師,才能做出好茶!”
將龍涓鄉打造成
一個大莊園茶鄉
△舉源合作社茶園基地
龍涓鄉目前已有華祥苑茶莊園、中閩魏氏茶莊園、高鼎茶莊園,舉源合作社(選手劉金龍的茶園基地)四個茶莊園。據龍涓鄉黨委書記楊進寶介紹,龍涓鄉的四個茶莊園都已較為成熟,有比較高的接待能力,能夠提供比較深度的茶旅體驗。
△華祥苑位于龍涓鄉的茶莊園
雖然,我們還有三個美麗的茶莊園沒有去,但據去過的同事和龍涓鄉人民說,一個比一個美!那下回巡山時,一定要列入路線中去!
△龍涓鄉黨委書記楊進寶
近幾年,龍涓鄉開展“十佳茶園評比”活動,針對的茶園皆為茶農自家茶園,茶莊園、茶園基地等皆不能參與。楊進寶說,龍涓鄉通過“十佳茶園評比”,提升茶農管理茶園的意識,以四個成熟的茶莊園為標桿,積極引導培福村、福都村、內灶村整合村里現有茶園,發展有個性的立體化茶產業園,將整個鄉打造成一個大莊園,實現龍涓“莊園之鄉”的建設目標。
劉青洲:“天公作美人努力”
最后,我們采訪了安溪縣茶管委辦常務副主任劉青洲,請他談談這六個鄉鎮的茶產業發展階段差異化的原因。
△安溪縣茶管委辦常務副主任劉青洲
他說:“今年大師賽所產生的10強,基本上都來自安溪茶葉的高檔主產區,有新興的例如龍涓、虎邱、長坑,也有傳統的例如感德、西坪、祥華。每個產區的發展有先后有差異,源于它們不同的自然環境、海拔高度、土壤條件,因此所形成的每個鄉鎮的鐵觀音也各有特色。新興的產區可以學習最好的制作技藝及管理經驗,而傳統的產區有悠久的產茶歷史和經驗沉淀,所以不論新興還是傳統產區,都在不斷學習和進步。”
我們大師賽茶鄉巡禮行程結束時,秋茶制作也幾乎收尾,劉青洲說:“今年的秋茶,天公作美人努力。天公作美,就是遇到了十年來最好的氣候綜合條件;人努力,就是我們舉辦大師賽,全縣縣委縣政府對安溪鐵觀音傳統制作技藝的堅守、發揚和提升。從而把茶葉質量從茶園的基礎管理到制作加工技術進行全面提升,把安溪鐵觀音品質這個金字招牌做好!”
(完)
說明:本文數據來源《安溪縣茶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安溪縣人民政府(2018年10月)》《虎邱鎮茶產業發展概況》《龍涓鄉推動茶產業發展相關工作匯報——龍涓鄉人民政府(2017年2月23日)》《安溪縣茶產業發展情況介紹——安溪縣農業與茶果局(2018年1月12日)》《安溪縣茶產業轉型升級與茶旅融合發展情況(2018年5月16日)》《提升茶業發展水平,推動全面小康建設——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2017年5月8日)》《推動“四個龍涓”崛起 助力“莊園茶鄉”騰飛——中共龍涓鄉委員會、龍涓鄉人民政府(2018年1月)》《龍涓鄉近年來茶業工作的經驗做法及下階段茶業工作思路》《2016年龍涓鄉茶業基礎管理重點工作開展情況匯報——中共龍涓鄉委員會、龍涓鄉人民政府(2016年12月30日)》《長坑茶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
撰文 / 蕭 蕭
編導 / 陳信如
攝像 / 要求匿名的同事、黃升
攝影 / 蕭 蕭、陳信如、張志煌、黃升
編輯 / 曾金蓮
責編 / 蕭 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