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心理療愈&最落地的身心靈平臺
文: 凡默(斑馬)
二級心理咨詢師|一級婚姻咨詢師
塔羅師|資深占星探索者
主播: 錦若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斑馬天空簽約咨詢師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僅不能體驗到顏回的這種境界之樂,往往還會有質疑,人真的可以簡單到一簞食,一瓢飲就可以充滿快樂嗎?
在討論這個之前,其實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幸福的源頭不在外面,而在我們的內在。
當我們初出茅廬進入社會的時候,我們往往給幸福下的定義是,我要買大房子,開好車,賺好多的錢光宗耀祖,做一個幸福的人。
可是我們隨著殺進社會很多年,人到中年會發現一個問題,無論這些物質的目標是實現還是沒實現,我們似乎發現這一切與幸福關聯不太大。
跟著胡因夢老師修行以來,慢慢的開始感受到能量對自己的影響,每當內在念頭少不內耗,能量比較足的時候,就會容易感受到那種簡單的快樂,并且越來越少的物化。
每當能量比較低,念頭雜亂的時候,就算與平時一樣也可以吃的極好的美食,也跟心愛的人一起,但仍然是感受不到快樂。
我們現代人總容易把快樂、幸福建構在物質條件上或者關系里,總認為得到愛人的肯定與呵護,我就幸福;總認為我努力一把在北京買上房子,我就快樂了;總認為我有很多的錢買上我想買的名牌包包衣服,我也就開心了。
其實我們這些賴以生存或者幸福的條件全部是無常的。
錢可能花掉就沒了,企業也有可能會破產,運氣不好的時候工作都找不到;那個說愛我們一輩子的人轉身愛上了別人,或者慢慢的相看兩厭也就走散了;名牌包包也會過時,再好吃的東西總會吃膩。
所以,依賴外在的人事物獲取的幸福與快樂,并不能長久,擁有時候我們多半是興奮,失去的時候多半是巨大的虧空與匱乏。
那到底是什么讓顏回在貧苦的物質條件下卻如此的自得其樂呢?
這里分享一個我自己在覺知內外世界時的體驗,我發現當我內在的念頭比較少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能量上的飽足感,同時就會體驗到一種寧靜的快樂。
當我因為外在的人事物的攪動或者內在自發的念頭活動比較多的時候,我就會有一種被耗能的感覺,雖然身體沒有做過多的活動或運動,卻總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疲憊感,而快樂當然就不翼而飛了。
如果再往里探究,我們容易被外在的人事物影響的原因是,我們內在的價值感不足,往往需要外在的人事物來證明,所以外面的世界太容易攪亂我們那偶而出現的平靜湖水了。
很多年前開始在一位老師的開啟下誦讀《心經》,對里面的“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的如如不動境界十分的向往。
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在紅塵的種種欲望與頭腦的造作下“苦不堪言”,要么會活在一種小我意志控制下打了雞血般的生活狀態,要么就會在能量耗盡的情況下產生“厭棄心”,覺得活著沒有意思。
而這一切,其他人是看不出來的,別人看到的是一個充滿活動打拼事業的女人,孩子看到的是一個忙碌著做美食的媽媽。
可是只有我知道,我的內在有多少沖突的波動在,這些波動讓我疲憊不堪,直到我開始走上靈性成長。
開始偶有片刻感受到一種不由外在引發的巨大的寧靜與安全感,雖然只是少有的片刻,那是一種不用力的幸福,是一種還不能自主調整的狀態,也或者只是一個偶然的發生。
但是從那開始,我慢慢的走上了探討深度心理學的路,尤其在去年跟隨胡因夢老師學習后,開始從因果律、佛家終極真理、基督信仰開始探索,并嘗試著展開了通過覺察內外而觀看內在的念頭、言行、模式,去探索內在到底發生了什么。
從我個人發展的淺薄認識來說,我們需要建構起屬于自我的內在價值后,我才能不被外界干擾,才能真正的安靜的與自己在一起,同時不再消耗能量,那么就可以再次體驗那股強大的平安喜樂的感受。
當我們的內在價值不需要外界認可的時候,我們就會進入一個相對比較“定”的狀態,當心定的時候煩惱也就會減少,煩惱減少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緒,相對來說我們的脈胳就不會堵塞,然后我們就會隨著這個“入定”功夫越來越深,內在就會呈現一種清明。
在現實當中,我們不會因為愛人今天與別的女性說話而投射到“我不好”這個造作中,因為他跟不跟其他女性說話,我的價值并不會隨之減損,因為那個價值是我內在的,是一個不動的內在源泉。
我們也不會因為“證明價值”而拼命的追求物質而在欲望永遠沒有滿足的狀態下,造作出渾濁不安的內在。
在這種狀態下,反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真正的需求,從而進入一種較快樂的狀態。
這個時候無論物質的多少,我們都會體驗到內在的一個清明,一份不隨境轉的淡定,也是一份因了悟生命了悟因果而不畏懼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