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有年寒假結(jié)束,送我外甥去學校,一路上我們聊著南瓜馬車的故事,特別開心。到了學校后,有很多家長,很多小朋友,都興高采烈的說著鬧著。我外甥怯怯的走到老師跟前說:老師,過年好!
我站在門口,看著這個這個老師低頭看了一眼,轉(zhuǎn)頭向別處。外甥是個差生,學習不好,長的也不帥。盡管他常常拿著鏡子,比劃著各種手勢,卻還會嘆著氣說,長的一點都不好看啊!
前天接到一個媽媽的電話,說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特別不喜歡英語。有次她去學校,跟英語老師聊孩子學習的事兒,英語老師當著孩子和媽媽的面,夸贊孩子還是進步 。孩子卻覺得老師的夸獎很虛偽,一點都不真誠。
關于虛偽這件事,每個人都能夠感知。你是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還是虛情假意,都能分的清。
我上初中時候,英語老師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只是因為講到不好的單詞,他會拿我舉例子。比如說,初中升國旗的第一天,我就暈倒了。英語課上出來fall down 時,他就會引用一下。我的內(nèi)心是極其不開心的,畢竟smart ,brave 等是用來學習優(yōu)秀或長的好看的人身上。
今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孩子上小學。
若是沒有猜錯,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家長群。老師每天會在群里布置作業(yè),有有要求晚上八點,家長把作業(yè)發(fā)群里的。例如英語,老師會要求學生八點在群里念一段話,來糾正發(fā)音標準與否,過了這個時間點就不關了。
不得不承認,互聯(lián)網(wǎng)的全民普及,對工作效率確實提高了不少。可是對于教育,我們需不需要不斷的提供效率,做出更多的成績,還是能夠耐心的春種秋收呢?
一個家長說,老師每天會布置很多作業(yè)。
孩子寫完作業(yè)后,家長必須檢查,若是作業(yè)里出現(xiàn)了錯誤,就是家長不配合,沒有認真檢查,幫助孩子糾正錯誤。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在群里被批評。
那么家長幫助孩子檢查作業(yè)到底好不好?
若是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高,關于孩子的學習問題也能輕松應對,那么在孩子思考之后仍不得其解,那么家長幫孩子去解決是不錯的選擇。
可我們不能忽略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無法應對。很多家長因老師的要求,不得不去給孩子做“輔導”“檢查作業(yè)”。而這個“輔導”“檢查”會借助網(wǎng)絡,借助身邊的人。這樣得到正確的答案,完成了老師的正確率,不用挨老師的批評,可孩子還停留在這個問題上。
上學為什么會有學生寫作業(yè)和老師批改作業(yè)呢?
寫作業(yè)是幫助孩子溫故而知新,不斷強化所學過的知識;老師批改作業(yè)是為了解孩子對課程的掌握,以及每個孩子所掌握的情況,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有針對性的教學,并做到因材施教。
可現(xiàn)在很多家長取代了老師批改作業(yè)這個過程,老師的工作量相對減少,卻對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也再減弱。家長代批改作業(yè),對人配合了學校的工作,可對于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卻沒有幫助。更可能導致孩子卡在某個知識點上影響以后的學業(yè),并出現(xiàn)厭學的狀態(tài)。
在跟家長的交流過程中,也知道了現(xiàn)在存在很多教師“為師不正”的現(xiàn)象。逢年過節(jié)收禮,我常在想若是某個家長沒有正常的給老師“紅包”,那么他真的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對這個孩子冷處理嗎?還是我們家長做的太多了,對孩子的成長擔心太多了。
前段時間做了一個家庭教育的問卷調(diào)查。
有35%的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主要在幼兒園,跟家庭成長環(huán)境并沒有多大關聯(lián)。
這個數(shù)字,這個結(jié)果太另人吃驚了。
而對一些幼兒園的了解中,發(fā)現(xiàn)很多幼兒園已經(jīng)開了學前班課程,數(shù)學,語文,英語有模有樣,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旗號,確實能博家長的心思。卻也讓孩子的成長不堪重負,幼兒時期,本身培養(yǎng)興趣,品行的最佳時期,卻不得不去以成績來衡量一個孩子是否聰明伶俐,是否優(yōu)秀,是否引以為傲。
這個社會是否能夠真的靜下來,每一位父母是否能夠靜的下來?
走進社會,深入生活,去觀察周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云,讓孩子去體驗這個世界的變化,讓他們能夠感知這個世界的美好和奇妙,讓他們心生向往與熱愛,這才是每一位父母和幼兒老師應該去做的事情,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韓愈在《師說》云:古人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告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那么如今,我們的道究竟在何處?
我想,這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
因為教育不是一個人事情,卻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
晚安·萬世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