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引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一)

【引用】企業財務報表分析(一)  

2011-07-23 18:24:46|  分類: 默認分類 |  標簽: |字號 訂閱

 

財務分析是以企業的財務報告等會計資料為基礎,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的一種方法。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功能是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換成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以減少決策的不確定性。

現代意義上的財務報表分析,起源于19世紀后期至20世紀初期,它最先由我們的同行——美國的銀行家所倡導。當時銀行面臨越來越多的資金需求者及更為龐大的資金需求額。作為銀行家,在決定是否向企業發放貸款時,最關心的是申請貸款的企業能否保證按時償還本息。后來,銀行的這種分析結果不但為銀行本身所利用,而且被逐漸應用于工商業的信用調查、業績評定和企業管理,他們往往以銀行對企業的評價作為自己行為決策的參考。后來,分析的對象也由早期的資產負債表擴展到各種定期的財務報表、審計報告、會計政策及其他的相關資料。

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七個方面的內容。

有人說編制財務報表是一門科學,分析它則是一門藝術,我們用年報中任意兩個數字相除,就可以得到一個比率,但關鍵是選擇哪兩個數字,到哪里去找這兩個數字。

企業財務會計是一種特有的商業語言,而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功能是將大量的報表數據轉換成對特定決策有用的信息。那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會計報表和他的補充資料。

 

第一章  財務報告體系

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根據2000年7月國務院頒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及2000年12月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我國企業財務報告體系概括為:三張主表、六張附表、一個附注、一個說明。

2006年2月,財政部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紤]到小企業的特殊情況,可能無法編制金流量表,新基本準則還規定了小企業編制的會計報表可以不包括現金流量表。新基本準則取消了財務情況說明書。

新舊比較,不難發現,新基本準則中沒有提及“會計制度”的說法,因為,當新的會計準則發布實施后,舊的已經發布施行的各個會計制度將停止實行。

第二章   財務分析方法

第一節   報表分析的步驟

  財務報表分析的關鍵是搜尋到足夠的、與決策相關的各種財務資料,從中分析并解釋相互間的關系,發現報表異常的線索,作出確切的判斷和分析結論。報表分析的步驟:

   1.收集與決策相關的各項重要財務資料。包括:定期財務報告、審計報告(為什么沒有人打“包票”)、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和臨時報告,相關產業政策、行業發展背景、稅收政策等。

   2.整理并審查所收集的資料。通過一定的分析手段揭示各項信息間隱含的重要關系,發現分析的線索。

   3.研究重要的報表線索。結合相關的資訊,分析內在關系。解釋現象,推測經濟本質,為決策提供依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第二次全國基本單位普查結果,截至2001年12月3l日我國共有企業法人302.6萬個,其中股份公司30萬個。截至2005年3月,我國上市公司家數為l 377家。也就是說,大多數企業的財務信息資料是不公開的。這一點不僅是我國存在的問題,其他國家也一樣。如果需要對財務信息不公開企業進行企業分析,實地調查、面談和側面調查是常用的方法。實地調查是通過訪問企業,了解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實地調查時必須事先對已取得的資料或信息進行研究,準備好要調杳的重點、問題和需確認的事項。

 

第二節   行業背景與經營決策分析

公司的行業背景、競爭策略、會計政策選擇等對形成公司價值,解讀會計數據至關重要。報表分析只有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產業競爭程度,其結果才能客觀和正確;只有將這些分析與企業的宏觀大背景和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相結合,分析者才能理解管理層對會計政策的選擇及其選擇對報表數據的影響。

一、行業分析先于報表分析

   行業分析有助于了解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和發展前景。企業的經營與外部環境、投資環境、市場環境、政治環境、金融環境、經營環境等是密不可分的。這些環境因素與產業政策、信貸政策、稅收政策和區域發展關系密切。比如受美國“9.11”事件沖擊,美國各大航空公司境況艱難,其中在“9·11”事件發生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美國第六大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于2002年8月11日向弗吉尼亞的亞歷山德里亞破產法院提交申請,要求享受破產保護,成為“9·11”事件后首家受連累而破產保護的美國大航空公司(US Airways Group Inc.)。

企業所處的環境對其經營狀況有重要影響。一個企業是否有長期發展的前景,首先同它所處的行業本身的性質有關。身處高速發展的行業,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一筆財富;當一個企業處于弱勢發展行業中,即使財務數據優良,也會受到大環境的下行趨勢而影響其未來的盈利能力。對一個企業的行業環境評價,也可以從證券分析、信用分析、公司并購、債務評估、紅利政策評估等方面分析,這些分析有助于估計企業與行業間的經營差別和持續經營能力,有利于估算企業為保持競爭優勢所需的投資。

二、競爭策略與利潤走勢

公司的價值取決于能否獲取超過資本成本的回報,而達到資本增值的能力又取決于企業的行業選擇和競爭策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會面臨許多競爭與挑戰,因而分析競爭來自何方,出于何種動機,哪個威脅更大,其隨時間變化的趨勢等,對于準確分析公司前景有莫大的幫助。

(一)現有競爭對手間的競爭程度與利潤攤薄

同行之間的競爭手段主要有價格競爭、新產品開發、服務質量提高以及促銷等。同行競爭總是由一個或幾個企業認為存在改善其市場地位的機會而引發的。比如我國家電市場上,四川長虹幾次依仗資金實力和規模經濟發7起價格大戰,導致家電價格大戰硝煙四起,引起同行業其他企業報復性的反應。競爭的結果可能會使彼此都無從得益,特別是在行業中競爭者數量較多的情況下。

同樣,如果行業內競爭者較為集中,實力、規模相當,如美國軟飲料業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它們則可以心照不宣地相互合作,避免破壞性的價格競爭,從而獲取穩定的利潤。   

(三)替代品威脅利潤大餐

競爭還來自于替代品的威脅。所謂替代品,即其他企業所提供的具有相似功能的產品或服務。比如電子報警系統對勞動密集型的保安業帶來了致命打擊,因為電子報警系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功效,此時保安公司的競爭策略應該是重新定義保安人員,即熟練的電子系統操作人員,而不是硬性排擠電子系統。所以,企業的產品一旦被模仿和替代,其利潤趨勢必然下滑。

(四)退出障礙和進入壁壘

從行業利潤角度來講,最有利的情況是進入壁壘高而退出障礙低。因為新進入者將被壁壘阻擋,而不成功的競爭者可以退出該行業。當兩種壁壘都高時,潛在利潤較高但通常伴隨著高風險。因為盡管擋住了新進入者,但不成功的企業仍會留在該行業內堅持斗爭,進入壁壘和退出障礙都很低的情況雖然不盡理想,但還不是最糟的。當進入壁壘低而退出障礙高時,進入該行業很容易,經濟狀況好轉時會吸引新企業加入,但情況惡化時,企業卻無力撤出該行業,結果使這些生產能力滯留在行業里,導致行業獲利能力長期惡化。

三、競爭優勢分析

為了分析競爭優勢的來源,有必要檢查企業所實施的全部活動以及多項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系,這些活動的每一項都為企業的成本發生和經營差異化創造基礎。如果企業能保持成本優勢和差異化,則有助于企業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

 

第三節   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由于單一會計年度所顯示的數據只反映了企業資金循環在該時點的斷面,不足以把握整個期間的資金活動狀態,因此需要將歷年財務數據加以比較,以期發現報表分析的線索。比較分析包括期間比較、企業間比較和標準比較幾種。

期間比較是對同一企業兩期以上的財務報表予以并列比較,所以又稱為時間序列比較。這種方法由于資料容易得到,受到廣泛應用。這種比較所對應的會計方法、經營構成和經營環境相同,但是,由于是不同時期的比較,不能對應經濟景氣、物價水準等企業環境的變化。因此,最好與同業比較等一起利用。

同業比較是對上市公司及其同業企業進行比較分析,以便判斷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在同行業中是最好的還是處于中游的,或者是最差的。我們把一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和財務數據與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較,尋找出嚴重偏離同行業平均水平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從而找到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或財務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的重點。

  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必然受到行業發展狀況和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影響。一家公司可以是行業的龍頭企業或末尾企業,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實際財務狀況不會嚴重脫離本行業的平均發展水平或經營狀況。

根據同行業比較結果,我們還可以尋找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存在哪些問題,以及會計報表是否有虛假之處。

同業比較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同業比較企業。

第二步是計算財務指標或財務數據的同業平均值、同業最高值和同業最低值。

第三步是找出上市公司嚴重偏離同業平均水平的財務數據和財務指標。

(二)比較分析法的計算

根據財務報表分析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比較分析法的計算可分為以下形式:

1.本期實際指標與該企業的前期歷史指標相比較

通過這種分析方法可以了解企業前后各期有關指標的變動情況,進而得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情況。在實際工作中,最常用的形式是本期實際與上期實際或歷史最好水平的比較。其對比計算的公式如下:

本期實際指標較過去實際指標增(+)減(一)數額=本期實際指標數一過去實際指標數

本期實際指標相對過去實際指標的百分比=本期實際指標/過去實際指標×100%

 2.本期實際指標與本期計劃或預算指標相比較

這種分析能夠揭示出實際與計劃或預算之間的差異,從而掌握某項指標的計劃或預算完成情況。

 3.本企業指標與國內外先進企業指標或同行業平均水平相比較

這種分析方法主要能夠找出本企業與國內外先進企業及同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明確本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水平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

(三)使用比較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

1.財務指標的可比性。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絕對數不利于不同規模企業間的比較。作為分析對象的企業,各有各的會計方法、經營構成和經營環境,比較尺度的條件并不相同。

2.除了上市公司,獲取其他企業的財務數據非常困難。

3.統計資料從搜集資料到公布要花一定的時間,在及時性方面有欠缺。另外,平均值的計算方法有多種,不一定都適合于作比較尺度。

(二)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是根據一個企業兩期或連續數期的財務報表,將報表中相同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確定其增減變動方向、數額和幅度,以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變動趨勢。利用趨勢分析法分析主要的報表項目有助于對企業將來的發展前景作出正確的推斷,因為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的絕對數不利于不同規模企業間的比較,將它們轉化為相對數,如將報表各項目與某一基年的數據相比,則有利于指標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趨勢分析法往往將各期間的財務數據換算成同一基期的百分比或指數,以化繁為簡,明確趨勢的變化態勢。如以某一會計年度為基準年度,以該年度的財務報表項目的數據為100%,通過計算其他會計年度財務報表各項目對基準年度同一項目的比率,據以分析判斷的方法。

一般分為定基發展速度、環比發展速度。

定基發展速度=分析期某項指標數據/固定基期某項指標數據×100%

環比發展速度=分析期某項指標數據/前期某項指標數據×100%

財務報告趨勢分析的基本步驟如下:

  第一步,列出上市公司3年以上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

  第二步,找出大幅度波動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出現惡化趨勢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相互之間出現背離的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

  第三步,根據會計報表附注,分析財務數據或財務指標大幅度波動、出現惡化趨勢或者相互之間出現背離的原因。

第四步,列出現場調查提綱有關要點。

3.使用趨勢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基期的選擇。基期必須具有代表性、正常性和可比性。實際工作中,一般選擇連續數年的第一年為基期,因為這樣便于操作和觀察。如果第一年的情況特殊,不符合基期條件,也可以選擇某一適當年份為基期。

(2)注意期數的確定。一般所需要的期數在3年以上5年以下。

(3)其他問題。注意剔除偶然事件對財務數據的影響;當會計方法改變時,要注意先調整后分析;對變化較大或有重大問題的項目必須注意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三)報表結構分析

結構分析是報表某一項目占總數的比重分析,如資產負債表中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重高低可以揭示存貨占用資金的多寡和存貨管理的有效性,毛利、營業利潤等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可以分析各項目對利潤的貢獻程度。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優劣會表現在企業價值的總量是否增加、企業資源的結構是否合理上。結構合理是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總量增加是企業資源合理配置和有效運用的必然結果。

結構分析法的計算

結構比較=指標總體中的某一組成部分數額/該指標總體數額×100%

該結構的構成比例可顯示出總體指標的內部結構,表現出各項目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以及在總體指標中的重要程度,有利于分析者抓住重點、分清主次。

(四)比率分析法

1.比率分析法的概念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企業同一時期的財務報表中有著內在聯系的財務指標,通過相互比較計算出一個新的指標,用以考察、評價、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的質量和水平的分析方法。

2.比率分析法的類型

根據相關指標之間反映的經濟關系不同,有以下幾種形式:

(1)因果關系的比率(或投入與產出關系的比率),即比較指標與被比較指標之間存在著前因后果的內在聯系。如銷售利潤率、資產利潤率、資本金利潤率等。

(2)對應關系的比率。即比較指標與被比較指標分屬兩類不同的指標體系,但二者之間存在相互對應的關系。如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現金比率等。

3.使用比率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

(1)比率分析法的比率指標涉及到兩個相關指標,一般按比率指標名稱的順序,在前的為比值的分母,在后的為比值的分子,如資產負債率指標,資產為分母,負債為分子。

(2)如果在一個比率指標中,兩個相關指標的一個來源于時期報表,另一個來源于時點報表,就應對來源于時點報表的指標加以平均,換算為時期數據。

    (五)附注分析

會計報表附注中包括大量有價值的信息,附注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司基本情況,主營業務范圍,主要財務指標,股本變動和主要股東持股情況,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股情況和報酬,管理層對財務報告與其他重大事項進行的討論與分析,經營中的問題與困難,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利潤分配方案,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及對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影響,重大資產收購、出售及資產重組事項,重大關聯交易事項,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及其影響等,其中以下事項的披露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分析重點和要點。

1.重大事項。報表附注可以預告企業已知的、可能導致財務報告難以顯示公司未來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的重大事項和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已對報告期產生重要影響但對未來沒有影響的事項,以及未對報告期產生影響但對未來具有重要影響的事項等,如日后事項、或有事項、合并與分立等。這些內容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分析至關重要。

2.主要的收入、利潤來源。主營業務的范圍及經營狀況的解釋有助于外部人士了解利潤的貢獻度和利潤源,如占報告期主營業務收入或主營業務利潤10%以上(含10%)的行業或產品、相關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毛利率及其報告期內利潤構成、主營業務或其結構、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發生重大變化的原因等。董事會還會詳細說明造成利潤差異的原因,監事會會對說明表示明確意見。這有助于我們了解公司實際的盈利能力和公司管理層的經營作風。

從附注中還可以了解到對公司凈利潤影響很大的單個參股公司的投資收益(達到10%以上,含10%),該投資公司的業務性質、主要產品或服務以及凈利潤等情況。

3.經營中的問題與困難。這方面的說明可以揭示公司面臨的風險,有助于預測分析的準確把握。

4.大關聯交易事項。關聯交易是利潤分析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關聯方之間的交易因公允性問題常常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工具。我們務必重視關聯方之間的購銷商品活動、交易總金額及占同類交易總金額的比例、毛利率,關聯方之間的資產收購、出售交易,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的債權、債務或擔保等事項。

附注分析必須與報表項目分析相輔相成,報表附注為報表分析提供了絕佳線索,對分析線索提供有力的說明。附注越詳細充分,越有助于我們對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作出準確判斷。

總結:有效的財務報表分析應該結合公司的行業背景、公司的競爭策略、行業發展趨勢、產業競爭程度、會計政策選擇、審計報告意見和類型,以及相關的財務分析指標來解釋報表數據,才能更好地了解公司價值,解讀會計數據。

 

 

 

 

 

 

 

 

 

 

 

 

 

 

第三章    資產負債表分析

一、注冊資本真實性分析

將資產負債表上的注冊資本與實收資本(股本)相比較,同時結合股東權益增減變動表、實收資本(股本)賬戶的明細記錄和注冊會計事務所的驗資報告,查看投資者及投資形式的詳細情況,重點是查看企業“本錢”是否到位,謹防企業為套取信用而虛列資本。

例如:上市公司綜藝股份曾通過地方政府制造虛假文件,再由審計事務所編制虛假驗資報告,騙取公眾信用。這些造假事件觸目驚心,令投資者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踩上業績的“地雷”陷阱。

二、企業成長性分析

將企業多年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者權益(自有資本)相比較,查看是否逐年增長,特別是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公司自身經營而產生的資本累積,可自由支配)兩個項目是否逐年增加。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從稅后凈利潤中提取的,用于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能力的積累資金和用于職工集體生活福利的公益金。盈余公積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公益金。企業提取盈余公積的用途主要是:①彌補以前年度發生的虧損;②轉增資本金;③用于職工集體福利設施。可用趨勢分析法計算出環比發展速度、定基發展速度。

  資本公積是指由股東投入、但不能構成股本或實收資本的資金部分,主要包括股本溢價、接受捐贈實物資產、投入資本匯兌損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以及投資準備金等。

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有兩個,一是轉贈資本,二是彌補虧損。

如果“資本公積”項目增加數較大,應查看其明細,分析企業是否在用資產評估、虛構資產交易業務等手段編造理由虛增資產,套取信用。

例如,上市公司渤海股份1996年中期報告稱:根據與外商合資的需要,由被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地產交易物業估價所對其所屬的長清熱電廠、渤海康樂城進行評估,并將巨額財產重估增值計入資本公積。但事后發現,被評估的兩子公司尚未注冊成立:根本無資格評估。

實收資本(股本)項目如果發生減少的情況,應分析企業是否抽逃資本,還應了解大股東結構的變化,謹防內部人“金蟬脫殼”。

 

第二節

A型結構的企業財務狀況比較好,比較穩固,成為理想結構。

B型結構的企業既無積累,也無虧損,如果在經營中產生盈利,可以轉化為A型;然而一旦發生虧損,就會損失投資者投入的資本,所以稱為危險型結構。

公積金是股東權益的重要內容,包括資本公積和盈余公積兩部分。

C型結構的企業投入的全部資本虧損了,資產僅僅能抵償債務,不具備經營條件。對這類企業一般應采取債務重組等措施;債權人做出讓步,同意繼續承擔義務或政府給予干預,允許企業通過較長時間的努力,用獲取的利潤逐步償還債務,力爭起死回生。但如果不能成功,企業只有破產清算。

 

二、財務結構動態分析

反映財務結構變化的六種類型如表所示。(word)

現以大華公司資產負債表的數據為例分析如表所示。

大華公司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單位:千元

 

資產

 

年初數

 

年末數

負債、所有者權益

 

年初數

 

年末數

金額

比率(%)

金額

比率(%)

流動資產

33 940

39 400

+5 460

16.09

流動負債

10 000

14 000

+4 000

40

長期投資

2 000

10 000

+8 000

400

長期負債

16 000

15 000

-1 000

-6.25

固定資產

16 800

14 400

-2 400

-14.29

負債合計

26 000

29 000

+3 000

11.54

無形資產

200

1 400

+1 200

600

所有者權益

27 540

36 600

+9 060

32.9

遞延資產

600

400

-200

-33.33

其中實收資本

20 000

20 000

0

0

總計

53 540

65 600

+12060

22.53

總計

53 540

65 600

+12060

22.53

從大華公司顯示的數據看,資產增加22.53%,負債增加11.54%,所有者權益增加32.9%,而實收資本未增加,說明主要是留存收益增加而形成。該企業屬于財務狀況第2等級,是財務狀況較好的企業。從一般情況看,企業經過一段時期的生產經營活動,如果取得盈利,其資產總值和所有者權益必然有所增加??蓪崿F資本保值或增值目標,負債比率會降低,財務風險隨之減少,成為優化型;相反,如果一個企業經營了一段時期后,資產和所有者權益減少了,而負債增加了,通常是企業發生了虧損,健康狀況發生惡化,如任其發展下去,必然導致資不抵債,以至破產。

   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的優化或惡化,主要是看所有者權益(在實收資本不變的情況下)是增加還是減少。如果所有者權益增加。盡管資產、負債發生了不同情況的變化,也可以表明企業資金實力增加,財務安全程度提高,企業健康狀況良好。相反,如果所有者權益減少,說明經營發生虧損,財務安全性受到影響。但應該注意的是,由于企業經濟業務是根據歷史成本記錄的,因此,不能把一家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的凈權益與企業的售價或評估價相混淆。

 

第三節  償債能力分析

第三節償債能力分析。我們首先介紹償債能力的含義,其次介紹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介紹衡量指標、各指標的計算方法和他們在評價償債能力上的局限性。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對債務清償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即企業償還全部到期債務的現金得到保證的程度。對償債能力的分析應明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不是所有的債務都對企業直接構成償債壓力,對企業債務清償真正有壓力的是那些即將到期的債務,而不包括那些尚未到期的債務。

第二,企業能否清償到期債務是建立在是否有足夠的資產或資本實力的基礎之上,要有足夠的現金注入量為保證。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

短期償債能力一般又稱為支付能力,是指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對比關系,又可通俗地表述為企業支付一年內隨時到期債務的能力。

(一)分析的指標體系

衡量一個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絕不是由某一個具體數據或某一個獨立的指標來反映,它充分體現在一系列的對比關系中,各指標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互相補充。在這一個指標體系中,以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為重心,再輔之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以及營業周期等指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體系。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指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的比例關系,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付擔保,反映了短期債權的安全程度,是考核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最基本、最通用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 

 流動比率= ——————×100%

             流動負債

20世紀初期,美國的銀行家均以流動比率作為其核定貸款的依據,而且要求此項比率保持在200%以上。因此,我們又將流動比率稱為“銀行家比率”或“二比一比率”。流動比率最基本的功能在于顯示短期債權安全邊際的大小。

一般而言,企業的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一旦企業面臨清算,如有可觀數額的流動資產作為緩沖,就可確保短期債權的安全;就企業本身來說,并非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尤其是因應收賬款和存貨余額過大而引起的流動比率過高,勢必顯示企業信用政策過松、存貨閑置過多。

根據經驗,債權人通常認為流動比率達到200%為好。因為流動比率為200%的企業面臨清算時,只要按賬面價值變賣50%的流動資產,便可清償全部流動負債;從而保證短期債權安全無恙。然而,流動比率受許多因素影響,人們很難為各種行業確定一個共同的評價標準。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越短和財力越弱的企業,其流動比率越低;營業周期越長和財力越雄厚的企業,其流動比率越高。例如飲食服務業、旅游服務業、郵電通訊業的營業周期一般較短,故流動比率較低,有的可低至30%左右;船舶、飛機、車輛、機床等制造業的營業周期較長,流動比率一般較高,有的可高至200%以上;當前,我國面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企業的財力一般比較薄弱,流動比率大多偏低。

 

在運用流動比率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說來,流動比率越高,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是,過高的流動比率也并非好現象。流動比率過高,意味著企業大量的資金放在流動資產上,我們知道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和盈利性成反比?,F金是流動性最強的,但是現金的盈利性最弱,只能吃點活期利息。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的流動性弱,但是它的贏利性強。過高的流動比率會降低企業的贏利性。

2、注意觀察一個較長時期內(5年或10年)該比率的變動趨勢情況,因為流動比率是一個時點指標。

3、注意分析季節性變化對流動資產比率的影響。受季節性影響較大的企業,無論材料采購及儲備,或產品庫存及銷售都具有較大的波動性。

 

4、短期償債能力存在于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對比關系之中。如果企業用拍賣固定資產或者籌措長期款項的方式應付短期債務,盡管可能在一定時期內,企業能夠及時應付一些隨時到期的短期債務,但這種假象并不能掩飾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虛弱的實質,相反,這正是企業短期償債能力弱化,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表現。

5、剔除流動資產中的虛擬資產。虛擬資產是費用的資本化,無變現能力。哪些是虛擬資產呢?包括: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等項目。舉例待攤費用。在評價企業資產實力、償債能力時應將此類項目剔除。如果此類項目期末、期初差額巨大,應分析是否存在粉飾經營業績、人為調節當期損益等問題。

6、剔除長期化的流動資產。理論上的流動資產是指能夠在一年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然而實際上,資產負債表中總有一些不可能在一年內變現的或“沉淀”了一年以上的流動資產。如:被套牢的短期投資、長期掛賬的應收款項、長期滯銷積壓的存貨等。在評價企業資產質量、償債能力時,此類資產應當剔除。

7、以流動資產的真實價值為依據。資產負債表上的流動資產是按歷史成本原則計價的,由于市場價格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其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可能不一致,在分析企業資產實力、償債能力時,應以流動資產的真實價值為依據。

8、考慮流動資產的實際變現能力。一般說來,流動資產質量優良,則變現能力強;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款項比重大,則變現能力強。但要注意分析企業是否將應收款項、存貨等流動資產對外抵押、擔保,貨幣資金是否存在限定用途而不能隨便動用的條款。

9、考慮流動負債到期日與現金流入日期的配比。

10、注意企業的或有負債。

 

2.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又稱酸性測驗比率,是指一定時期內,企業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關系。它一般由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構成,而不包括變現能力較差且不穩定的存貨。因為存貨的流動性較差,其變現至少要經過銷貨和收款兩個環節,所需時間較長,且存貨中有可能存在殘次商品。所以,用流動資產扣除存貨等流動性較差的項目之后計算出來的速動比率,代表了企業直接的償債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 ×100%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一存貨一待攤費用

我國企業財務分析通常采用這種方法。

并且一般認為速動比率的標準是100%,這也是對相對保守的看法。

根據穩健性原則的要求,保守的速動比率更加適宜。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由于三角債普遍,企業中相當一部分應收款項是難以在短期內收回或變現的,這部分長期掛賬的應收賬款作為速動資產是不合理的,所以在計算速動比率時,應對應收賬款的結構進行具體分析,扣除那些長期掛賬的被長期化了的應收款項。

這個現象也說明,由于應收賬款的長期問題嚴重,根據資產負債表的相關數據計算的速動比率也還是有缺陷的,仍無法解決由此產生的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高估問題。

一般認為,企業的速動比率應維持在100%,顯示企業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充實的短期償債能力。這是因為,在此條件下,一旦企業面臨財務危機或辦理清算時,即使存貨全無價值,也不至于影響到及時償債能力。但這個比例并不是絕對的,各行業和企業之間有所差別:有的行業或企業超過100%,尤其是那些長期化了的速動資產占較大比重的企業;假如有的行業或企業資金流動性和變現能力較好的話,則可低于100%。

從債權人角度出發,速動比率高,對債權人的保證程度越強。但這并不等于說企業已有足夠的現金或存款用來償債,因為資產轉換成現金的時間有可能與負債到期日不配比。同時,過高的速動比率可能說明企業存在大量的閑置資金,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也可能說明企業不能把足夠的流動資金投入存貨、固定資產等經營領域,從而使企業喪失良好的獲利機會。因此,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出發,速動比率不宜過高。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在問題,由于國內企業信用普遍低下,應收帳款形成壞帳可能性很大,而企業又沒有嚴格按比例計提壞帳準備。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同量增減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來操縱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如年底加緊回收應收帳款并償還應付帳款來改善時點上的流動性。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是指現金類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關系?,F金類資產包括企業所擁有的貨幣資金、短期有價證券等。它是速動資產扣除應收賬款后的余額。由于應收賬款存在著發生壞賬損失的可能性,某些到期的應收賬款也不一定能按時收回,因此,速動資產扣除應收賬款后計算出來的現金比率,最能直接反映企業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現金比率: ×100%

速動比率已將存貨、待攤費用等變現能力較差的流動資產予以剔除,但速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有時也會因客戶倒閉、抵押等情況使變現能力受影響,甚至出現壞賬,最終減弱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尤其在企業一旦面臨財務危機,即使有較高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也無法滿足債權人的要求。因此,最穩健或者說最保守的方法是采用現金比率來衡量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分析現金比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現金比率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即刻償債能力。一般情況下,當企業發生財務困難時,現金比率指標就會顯得十分重要。在某些行業,現金比率更是十分重要,這些行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變現時間相當長,而且經營活動又具有較強的風險性。所以對于這類企業,應當重視觀察分析其現金比率。

第二,一般而言,在進行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時,單獨考察現金比率沒有多大意義。因為,不可能要求企業用現金類資產來償付全部流動負債,企業也沒有必要總是保持足夠還債的現金類資產。但是,在企業把應收賬款和存貨都抵押出去或已有跡象表明應收賬款和存貨的變現能力存在問題的情況下,計算該比率更為有效。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帶有虛假性和不可靠性,容易導致企業盲目樂觀。

第三,現金比率越高,企業面臨的短期償債壓力越小。但是,過高的現金比率,實際上意味著企業已經放棄或正在放棄若干有利的流轉機會或投資機會,從而喪失相應的周轉利益和投資利益,即帶來了較高的機會成本。因而一般企業都會盡量減少現金余額,從而使現金比率較小。從有效理財角度看,現金比率過高,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然而,一個企業保持適量的現金又是如此重要,它不僅是企業充當債務支付的最終手段,而且是把握未來獲利機會的有效途徑。如缺少現金,當企業以后遇到進貨折扣、投資良機時,就只能望洋興嘆。因而計算現金比率,并經常保持一個合理的數額,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第四,分析現金比率時,還必須注意現金類資產的內涵變化。如某些限定用途、不得隨便動用的現金,減少了企業實際可動用的現金數量;而某些賬面價值不能準確反映其市場價格變動的有價證券,應對其按實際價格進行相應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觀察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二)增強短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1.準備變現的長期資產

企業依據本身的經營戰略,往往在特定時期準備將一些長期資產(如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變現,這樣的話,無疑會增強企業資產的流動性。然而分析時應謹慎處理,因為長期資產一般是經營活動中所必需的,即使是過剩的長期資產,在短期內也不易變現。

2.好的企業償債信譽

良好的企業償債信譽可以使企業與有關金融機構建立穩定的信貸關系,企業可以按規定在有效期內向銀行拆借資金,用于日常經營活動;或者可以很快地通過發行債券或股票等辦法解決資金的短缺,提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增強企業資金的流動性。這個因素取決于企業自身的信譽和當時的籌資環境。

3.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

銀行已同意、企業尚未辦理貸款手續的銀行貸款限額,可以隨時增加企業的現金,提高企業的支付能力。

(二)降低短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1.承擔擔保責任引起的債務

企業有可能以自己的一些流動資產為他人提供擔保,如為他人向金融機構借款提供擔保,為他人購物提供擔保或為他人履行有關經濟責任提供擔保等。這種擔保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負債,增強債務負擔。

2.未做記錄的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是企業有可能發生的債務。按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對這些或有負債并不作為負債登記人賬,也不在報表中反映。只有已辦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可作為附注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下端,而其他的或有負債,包括售出產品可能發生的質量事后賠償、尚未解決的稅額爭議可能出現的不利后果、訴訟案件和經濟糾紛案可能敗訴并需賠償等,都沒有在報表中反映。這些或有負債一旦成為事實上的負債,將會加大企業的債務負擔。

3.其他表外項目

如經營性租賃、重大投資及資本性支出、重大改組、購并和資產出售、重大訴訟和仲裁、重大承諾事項、特殊政策等,也會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產生影響。

三、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一個企業保證未來到期債務及時償付的可靠程度。企業長、短償債能力的劃分只是相對的,由于在實際工作中,影響債務的因素比較復雜,加之此項分析帶有預測性質,因此,分析工作的難度較大。從長遠觀點看,主要有兩大影響因素:

第一,企業的利潤。由于企業的現金流入量最終取決于能夠獲得的利潤,現金流出量最終取決于必須付出的成本以及兩者之間的對比關系。因此,分析長期償債能力時,需要特別強調盈利能力。

第二,企業的資本結構。企業籌集的長期資金,一方面來自股東的投資及留存收益,另一方面來自于企業外界的長期債權人。如果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的比例越高,表明大部分經營風險轉移到了債權人身上,則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的可能性越大。企業資本結構合理,必然有較強的、較穩定的經濟實力,(象我們前面講到的A型企業一樣)從而能順利償還各種債務,承擔經營和財務上的風險,并能應付其他各種意外。對長期債務而言,企業如能長期存續,并有足夠的盈利能力,同時也能從經營中獲取足夠的現金或從其他債權人及投資者處籌集新的資金,這樣也就不用擔心今后債務的償付能力了。

因此,評價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需要從盈利能力和資本結構與財務狀況等方面綜合研究。分析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資料來源是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

 (一)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的指標

1.從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對資本結構的合理性分析,可以評估一個企業財力是否雄厚,是否能承擔各種經營上或財務上的風險,是否具有繼續舉債的能力,甚至可據此探索企業增加盈利的途徑。由于企業所需的長期資金,主要來自股東投入的資金及外界長期債權人提供的長期債務,因此,分析企業資本結構的比率,也是評估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

(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企業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是銀行給企業貸款最看重的一個指標。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從債權人的立場看,如果股東提供的資本與企業資本總額相比,只占較小比例,則企業的風險將主要由債權人負擔,這對債權人來講是不利的。因此,他們希望債務比例越低越好,企業償債有保證,貸款不會有大的風險。

從股東的角度看,在資本利潤率高于借款利息時,負債比例越大越好。

從經營角度看,如果舉債很大,超出了債權人心理承受程度,則認為是不保險的,企業就再也借不到錢。如果企業不舉債,或負債比例很小,說明企業畏縮不前,對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債權人資本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很差。(舉例:史玉柱,巨人大廈樓高260米,共70層,總投資額為人民幣10億元)

(2)股東權益比率與權益乘數

 (1)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權益與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企業資產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

               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比率=————×100%

               資產總額

股東權益比率+負債比率=1

股東權益比率越大,負債比率越小,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小,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

(2)權益乘數是股東權益比率的倒數,即資產總額是股東權益的多少倍。

                資產總額

  股東權益比率=——————×100%

                股東權益

權益乘數越大,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中所占比重越小。

 

 (3)產權比率。該指標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系,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其計算公式如下: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一般說來,股東資本應該大于借入資本。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

資本結構分析的重要作用,在于明確劃分企業資金的不同來源,藉以揭示資金的穩定性。所有者權益資金,在一般情況下都屬于企業可永久性使用的資金,沒有固定的償還期限,它可用于購買企業經營中所需要的各項長、短期資產;至于企業的債務,無論短期或長期債務,其性質與所有者權益資金完全不同。企業的對外債務均有一定的償還期限,且除還本之外,還需按期支付利息。顯而易見,只有企業資金中所有者權益資金,才是企業償還對外債務以及承擔風險的基礎。

企業負債相對于所有者權益的比例越大,企業還本付息的負擔就越重,因而企業所承擔的風險越大;然而,由于舉債又會為企業帶來一系列相應的“好處”,因此,這種負擔和風險便會因其“好處”而獲得一定的補償。我們知道,這是財務杠桿作用的原理。正是財務杠桿作用的客觀存在,使財務工作者總是面臨著如何調整與改善資本結構的問題,即企業現在的資本配以多大的負債規模為最佳。因此,資本結構的優化是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基本力量。

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選擇可依據財務杠桿原理來做定量分析,但由于資本結構的優化選擇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因此,還要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全面、謹慎地考慮前述各因素的影響。

(4)有形凈值債務率

公式:

                        負債總額

有形凈值債務率=————————————

                  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有形凈值債務率是負債股權比率的延伸,它更為保守地反映了企業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該比率越低,說明企業財務風險越小。

無形資產不宜用來償還債務(雖然實際上并未如此)可口可樂總裁曾經說過:即使全世界的可口可樂工廠在一夜之間化為灰燼,可口可樂在第二天仍然有力量進行重建,因為會有大批的銀行家排著隊提供資金給我們,可口可樂的品牌當時評估值30億美元。

2.從盈利能力角度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一般而言,一個合理的資本結構能盡量避免或減少債務風險。但僅從資產負債表中所提供的各種反映企業資本結構的比例關系,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進行評估也有其明顯的不足之處。這是因為它是一種靜態分析,尚未顧及舉債所帶來的利潤增量與企業償付債務支出額之間的比例關系。我們知道,企業資產負債率越高,支付固定利息及到期償還本金的負擔也越重。對于利息,企業一般要計入成本,要求在企業收益中得到補償。對于本金,企業在注重資本結構合理選擇的同時,必須努力提高舉債效率,以確保舉債本息的及時償付。企業利潤減少或發生虧損時,必然會加重償債負擔,甚至侵蝕老本。而且,即使那些資本結構比較合理的企業,如果貸款使用不當,投資效益差,也會嚴重影響或削弱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可以說,企業資本結構的合理性使企業具備了保證長期債務能夠償付的前提條件,而盈利性則是長期債務能否真正償付的必要條件。利潤是長期償債能力的直接來源。從盈利角度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利息保障倍數。

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利息賺取倍數,是指舉債經營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與所支付的固定利息費用之間的倍數關系。該指標測定企業以獲取的利潤承擔借款利息的能力,是評價債權人投資風險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利息保障倍數=

息稅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之所以把利息費用考慮進去,是因為利息費用一般計入成本,在稅前支付,可抵減納稅所得。

利息保障倍數適當,表明企業不能償付其利息債務的風險較小。如果企業的利息債務償還情況很好,當本金到期時企業一般也能夠重新籌集到資金。實際上,如果企業在償付利息費用方面有良好的紀錄,企業很可能不需要用資金清償債務。如果各年都有較高的、穩定的償付利息的能力,則表明企業有良好的紀錄。保持良好紀錄的公司,能夠籌集到較高比例的債務,而且同時能順利地獲得資金。

企業為取得資金而發生的債務,其利息率應低于因運用這些資金而獲得的收益。這就是所謂的“舉債經營”或“杠桿經營”。如果利息率高,企業無力賺取比利息成本更多的利潤,風險就會增加。

為了正確地評價企業的利息保障倍數,一般需將該企業的這一指標與其他企業,特別是同行業平均水平,進行比較,來分析決定本企業的指標水平。同時,從穩健性角度出發,最好比較本企業連續幾年(一般應為5年)的利息保障倍數,并選擇最低指標年度的數據作為標準。這是因為,企業在經營好的年份要償債,而在經營不好的年份也要償還大約同量的債務。采取指標最低年度的數據,可保證最低的償債能力。經營有周期性的企業,獲利高的年度可能有一個非常高的利息保障倍數,但利潤低的年度可能無力償還債務。

在運用該指標進行分析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利息費用的計算。公式中的利息費用一般取自企業當期利潤表中的財務費用,但此數據并不準確。因為,借款利息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財務費用)和予以資本化兩部分,且當期財務費用項目不僅僅只有利息費用,還包括匯兌損益、利息收入等內容。所以,對于利息費用應盡量通過有關賬簿取得準確數據。

第二,利息費用的實際支付能力。因為到期債務是用現金支付的,而企業的當期利潤是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計算出來的,這意味著企業當期可能利潤很高,但不一定具有支付能力?!案坏弥挥欣麧櫍瑳]有現金?!彼允褂眠@一指標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企業現金流量與利息費用的數量關系。

(二)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

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除了對上述直接表達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進行分析評價外,還應注意未在財務報表上充分披露的如下因素:

1.資產價值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價值主要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確認計量,這些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往往有一定差距,表現在:

 (1)資產的賬面價值可能被高估或低估。資產的賬面價值是歷史數據,而市場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對于某些資產的賬面價值已不能完全反映其實際價值,如企業處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廠房會發生大幅度增值,而一些技術落后的設備其賬面價值又會大大低于市場價值。

 (2)某些入賬的資產毫無變現價值。這類項目包括待攤費用、遞延資產以及某些人為制造的應收賬款、存貨等,前者已作為費用支出,只是因為會計上的配比原則才作為資產保留在賬面上;而后者是“粉飾”的結果,這類資產的流動性幾乎等于零,對于企業的償債能力毫無意義。

 (3)尚未全部入賬的資產。按照現行會計制度,企業的資產并非全部在資產負債表中得到反映,往往一些非常重要的項目未被列作資產入賬。例如,企業自行開發的、成本較低而計入期間費用的商標權、專利權等,其商用價值是不容忽視的。又如,一些企業的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公允價值披露在財務附注中,這種揭示有助于使用者分析與之相關的企業的重大盈利機會或重大潛在風險。

2.長期經營性租賃的影響

當企業急需某項設備而又缺乏足夠的資金時,可以通過租賃方式解決。財產租賃有融資租賃與經營租賃兩種形式,融資租賃的設備可視同企業的自有資產,相應的租賃費用作為長期負債處理;而企業經營租賃的設備則不包括在固定資產總額中,如果該設備被長期占用,形成了一項長期固定的租賃費用,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籌資行為,但其租賃費用又不能作為長期負債處理。因此,如果需要償還的債務和用作償債保障的資產兩方面都出現了特殊情況,就會對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產生影響。

3.合資經營的影響

當企業參與合資時,通常要做出承諾,如要為合資企業的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或者與合資企業簽訂長期的原材料購貨合同。這類活動可能使公司存在大量的不出現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潛在負債或承諾義務,從而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潛在債務是所有合資企業,包括那些已經合并的企業都存在的。為了了解這些重要的潛在負債或承諾,應閱讀與合資企業有關的附注,然后認真考慮這些因合資而使企業增加的附加負債或承諾信息對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影響。

4.或有事項和承諾事項的影響

或有事項,是指企業現存的一種狀態或處境,其最終結果是否發生損失或收益,要依其未來不確定事項是否發生而定。按照會計上的謹慎性原則,企業應盡量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負債,而不得預計可能發生的收益和資產(如預計合同方的違約罰款收入)。

目前,我國會計制度中尚未規定對或有事項的會計處理,只是要求在表外披露已貼現的應收票據及為其他企業的貸款擔保,并視為或有負債;此外,中國證監會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或有負債及重大未決訴訟事項。

承諾事項,指企業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協議而引起的義務的事項。例如,與貨款有關的承諾、信用證承諾、售后回購協議下的承諾。在未來的特定期間內,為達到特定條件,可能發生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目前,我國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詳細披露承諾事項。

由此可見,無論是或有事項,還是承諾事項,均有可能減弱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因此必須對此嚴加觀察和分析,以防患于未然。

 

第四節  “陷阱”

辨別報表數字真偽,弄清上市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我們就資產負債報表中最容易做手腳的地方作簡要地介紹,小心數字化的“注水肉”,有利于我們對上市公司作更進一步地分析。

一、資產虛增

1.費用資產化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要求,企業當期發生的費用(如修理費、廣告宣傳費、利息支出、技術開發費、存貨盤虧、壞賬損失等)應當計入當期產品生產(或商品經營)成本或期間費用。但有的企業卻將部分應該計入當期的費用計入待攤費用、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類會計科目,使得企業當期損益不實;有的企業待攤費用不及時足額攤銷,而是長期掛帳,將本屬于期間費用的支出列作資產。企業通過將費用資產化,虛增了企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

長期待攤費用,這個科目經常在房地產公司里被作為利潤調節器。根據謹慎性原則,公司在售樓前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應計入本年度損益,而開發商往往將其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在售樓開始的年度分期攤銷,虛增當年資產。目前會計制度也沒有作明確規定。

待處理財產損益,本來是公司資產的一項損失,不會給企業帶來盈利的,應該作為當期的費用,可是一些公司為了粉飾當年的會計利潤將其掛帳處理,虛增了資產和利潤。

    2.債權不實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謹慎性原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壞帳損失確認原則,“壞帳損失是指因債務人破產或者死亡,以其破產財產或者遺產清償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或者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以及依據《企業會計制度》第五十三條關于計提壞帳準備的規定,企業應當對已經不能收回或預計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計提壞帳準備。但許多企業負責人為了自己在位時財務數據“好看”,不但對應收款項(主要是三年以上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帳款、預付帳款和其他應收款)不預計壞帳損失并提取相應的壞帳準備,而且對確已不能收回的應收款項也不作相應的帳務處理而仍然作為資產掛應收款項帳,已經實際發生的壞帳損失也不作沖抵壞帳準備或計入期間費用的帳務處理,壞帳準備嚴重不足,虛增企業資產。

壞帳準備計提不足。我國企業應收款項普遍質量較低,尤其母公司肆意侵占上市子公司資金,許多上市公司又對關聯方的應收款項不計提壞帳準備,對當年發生的應收款項不計提壞帳準備,形成應收款項質量低下。

我國企業信用程度不高,企業間相互長期拖欠款項嚴重,且市場信用氛圍淡薄

其它應收款,有人戲稱該科目是個大籮筐,什么東西都能往里裝。上市公司許多無法入帳的東西都放在這個科目里。大股東或關聯企業占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往往掛在其它應收款下,形成難以解釋和收回的資產,久而久之泡沫將破裂。ST猴王就是很好的例子。候王集團前段時間因為經營不善而破產,候王集團在它上市改制的時候把它的優質的資產注入到上市公司,但在上市之后,候王集團占用了上市公司5.9億元的現金。因為候王集團的破產造成了候王股份公司本身因為大量的應收賬款,或者其它應收款出現壞賬而導致財務狀況嚴重惡化。

3.存貨不實

企業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產成品、自制半成品等,存貨作為一項流動資產,“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是確認流動資產或者存貨的定量標準。但許多國有企業的積壓多年的貨物,或已經淘汰過時,以及應當報廢的物資不作帳務處理并計入期間費用,或存貨的現實價格(或可變現價格)已明顯低于帳面歷史成本價值卻仍按歷史成本掛在存貨帳上,存貨價值不實,違背了企業會計準則確認的謹慎性原則,虛增了企業存貨價值。

4.固定資產價值虛假

企業固定資產價值不實主要表現在折舊不足(不按企業財務制度規定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計提折舊,少數盈利企業為了逃避納稅則多計折舊)、技術進步后造成的無形損耗不計(包括同類型資產售價下降和可變現價值遠遠低于帳面資產價值)、已毀損及不可用或不需用固定資產不處置等,虛增(減)企業資產。

5.遞延及無形資產攤銷不足

遞延及無形資產應當按照《企業財務制度》規定的年限(受益期限或合同約定年限以及法律保護期限)按時足額攤銷,已經淘汰過時的無形資產(如已經公開的專利技術、已不能給企業帶來預期收益和經濟利益的商譽及非專利技術等)不應當再掛無形資產帳而應當將攤余價值作為期間費用計入損益。而許多企業對已經沒有使有價值或已經不可能再給企業帶來預期的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不作相應的財務處理,卻仍然作為資產列帳,虛增了企業資產。

二、負債不實

1.應付款項高估

作為流動負債的應付款項應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應在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用資產或勞務等償還的債務。但許多企業的應付款項(主要是應付帳款、預收帳款、其他應付款)不及時與往來單位核對確認清理,一年或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的應退未退、應付未付款項普遍存在,三年以上的應付款項(不包括長期應付款項),以及債權人已經不存在后(停業、解散、搬遷等或無法聯系的債權人)仍掛帳的也不少見,企業實際需付債務小于財務帳面債務,企業應付款項高估。

2.預提費用不實

預提費用應是企業實際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但款項尚未支付的費用,是否預提或預提多少應以費用是否已經發生和取得的已經發生費用的發票金額(或按已經使用的實物量及價格和費用計算)預提,待款項實際支付后再予以轉銷。但許多企業為了調節當期損益,不按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要求預提費用,而是根據企業調節損益的需求預提,有的企業應提的不提或不應預提及多預提的不及時沖銷,致使預提費用會計科目反映不實。

許多企業為了完成上級盈利和扭虧任務,或者是為了短期利益以及迎合上級和職工(如工效掛鉤企業盈利和減虧要影響企業工資總額),往往采取費用掛帳,少提折舊和少攤費用等手段來調節;而有的盈利企業為了逃避或緩繳企業所得稅,則采取多進費用(如多提折舊、多攤遞延資產和無形資產等)少計收入來調節。由于企業帳務處理的不規范和隨意性,致使企業資產負債表所反映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真實。因此我們在確認和判斷企業資產質量狀況時,不僅要看資產負債表反映的總概情況,還需進一步了解各項資產的流動性、可變現價值,剔除虛增資產。

 

第五節  案例分析(word)

一、以藍田股份1997—2000年的主要資產項目變動情況為例

1.藍田股份1997—2000年的主要資產項目

表3—4    藍田股份1997—2000年的主要資產項目    單位:萬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貨幣資金

27 965

15 061

19 276

16 714

應收賬款凈額

4 551

3 869

781

606

其他應收款

19 103

19 325

4 526

2 285

預付賬款

2 168

723

457

67

存貨凈額

5 361

25 650

23 573

23 638

待攤費用

56

45

2

-----

流動資產合計

59 204

64 673

48 615

43 310

固定資產凈值

7 624

34 815

126 299

194 527

工程物資

------

------

------

221

在建工程

27 648

48 722

43 510

22 154

固定資產合計

35 272

83 537

169 809

216 902

無形資產

11 476

11 221

4 937

4 833

長期待攤費用

15 136

11 195

10 884

18 720

無形及其他資產

26 612

22 416

15 821

23 553

資產合計

121 088

170 626

234 245

283 765

 

 2.根據表3—4的資料計算藍田股份有限公司1997—2000年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的結構變化分析

表3—5    藍田股份1997—2000年資產結構變化圖  單位:萬元

表3-5              藍田股份1997-2000年資產結構變化圖

類別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金額

金額

金額

金額

流動資產

59,204

48.89

64,673

37.90

48,615

20.75

43,310

15.26

固定資產

35,272

29.13

83,357

48.96

169,809

72.49

216,902

76.44

其他資產

26,612

21.98

22,416

13.14

15,821

6.76

23,553

8.3

合計

121,088

100

170,626

100

234,245

100

283,765

100

 

從上表分析看,流動資產所占比率逐年下降,從1997年占資產總值的48.89%下降到2000年的15.26%,下降了33.63個百分點,而固定資產由29.13%上升到76.44%,上升了47.31個百分點,這樣,大批資金由流動資金變為固定資金,即流動資產長期化,使其償債能力下降,財務風險增加,企業健康狀況惡化。

二、以銀廣夏股份1997—2000年的四項財務數據為例分析

表3-5                    銀廣夏股份有關財務指標                    單位:萬元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貨幣資金

4,766

2,471

32,765

55,500

增長速度

環比%

+18.92

-48.15

+1,225.98

+69.39

定基%

+18.92

-38.35

717.48

+1,284.73

應收賬款

24,313

31,692

26,519

54,419

增長速度

環比%

+6.65

30.35

-16.32

+105.21

定基%

+6.65

+39.02

+16.33

+138.71

存貨

8,060

44,561

35,940

40,192

增長速度

環比%

-10.15

+452.87

-19.35

+11.83

定基%

-10.15

394.74

+299.02

346.23

應付賬款

5,277

10,330

3,845

8,999

增長速度

環比%

-28.72

+95.76

-62.78

+134.04

定基%

-28.72

+39.54

-48.06

+21.56

注:1996年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分別為4 008萬元、22 797萬元、9 007萬元、7 403萬元。

從以上資料發現:

(1)貨幣資金自1999年起大幅度上升,1999年比1998年增加30 294萬元,增長了1 225.98%,2000年又比1999年增加22 735萬元,增長了69.39%。然而存貨各年波動幅度不大,說明貨幣資金不受存貨變動影響;另一方面,1999年應付賬款余額比1998年反而下降,說明也不是因為沒有支付購貨款所形成,可見有待進一步分析變異的原因。

(2)2000年的應收賬款與1999年相比,增加27 900萬元,增長了105.21%,但同期貨幣資金也大量增加,查同期利潤表“主營業務收入”項目,2000年比1999年增加了38 295萬元,增幅為72.80%,可見本期應收賬款增加額主要由主營業務收入引起。但應收賬款與貨幣資金兩項的增加額之和為50 635萬元(22 735萬元+27 900萬元)大大超過主營業務收入增加額,這些異常現象應進一步查清。

三、以藍田股份與同業比較為例分析

(一)主要財務指標比較如表3—7所示

表3—7    藍田股份主要財務指標與同業比較表    單位:萬元

項目

同類企業數據

同業比較

藍田股份

洞庭水殖

華龍集團

中水漁業

武昌魚

平均值

最高值

最低值

貨幣資金

16,714

29,979

18,264

19,679

35,466

24,020

29,979

16,714

應收賬款

2,891

3,691

201

17,144

18,007

8,387

18,007

201

存貨

23,638

702

532

6,032

1,552

6,485

23,638

532

流動資產合計

43,311

36,639

39,001

70,355

55,837

49,028

70,355

36,639

固定資產合計

216,902

3,822

22,683

36,057

9,001

57,693

216,902

3,822

資產總計

283,765

48,274

70,773

109,438

87,810

120,007

283,765

48,274

流動負債合計

56,071

3,794

12,640

12,491

14,851

19,969

56,071

3,794

負債合計

65,763

7,438

17,759

12,491

14,851

23,660

65,763

7,438

股東權益合計

217,842

40,523

52,553

95,862

20,060

85,368

217,842

20,060

營運資金

-12,760

32,845

26,361

57,864

40,986

29,057

57,864

-12,760

 

  (二)主要財務比率比較如表3—8所示

  表3—8    藍田股份主要財務比率與同業比較表

項目

同類企業數據

同業比較

藍田股份

洞庭水殖

華龍集團

中水漁業

武昌魚

平均值

最高值

最低值

流動比率

0.77

9.66

3.09

5.63

3.76

4.58

9.66

0.77

速動比率

0.35

9.47

3.04

5.15

3.66

4.33

9.47

0.35

存貨與流動負值比

0.42

0.19

0.04

0.48

0.10

0.25

0.48

0.04

現金與流動負債比

0.30

7.90

1.44

1.58

2.39

2.72

7.90

0.30

現金負債比率

0.25

4.03

1.03

1.58

2.39

1.86

4.03

0.25

資本充足率

0.77

0.84

0.74

0.88

0.23

0.69

0.88

0.23

債務資本比率

0.30

0.18

0.34

0.13

0.74

0.34

0.74

0.13

債務資產比率

0.23

0.15

0.25

0.11

0.17

0.18

0.25

0.11

存貨增長率(%)

0.27

-88.36

83.54

-1.95

-25.98

-6.5

83.54

-88.36

應收賬款增長率(%)

-45.52

-78.47

-61.22

28.72

342.20

37.14

342.20

-78.47

資本增長率(%)

24.71

-57.73

209.25

3.94

-72.51

21.54

208.25

-72.51

每股收益(%)

0.97

0.34

0.13

0.24

0.28

0.39

0.97

0.13

 

  以表3—7、表3—8中的資料為依據,計算分析如表3—9所示:

表3-9                   藍田股份財務狀況與同業比較表                單位:萬元

比較內容

比較指標

藍田股份

同業比較值

藍田所處位置

平均值

最高值

最低值

企業規模

資產總計

283,765

120,007

283,765

48,247

最大

持有貨幣資產

貨幣資金

16,714

24,020

29,797

16,714

最少

持有存貨

存貨

23,638

6,485

23,638

532

最高

持有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

216,902

57,693

216,902

3,822

最高

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重(%)

固定資產/總資產

76.44

48.07

76.44

7.92

最高

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重(%)

流動資產/固定資產

15.26

40.85

24.79

75.94

最低

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

0.77

4.58

9.66

0.77

最低

償債能力

速動比率

0.35

4.33

9047

0.35

最低

償債能力

債務資產比率

0.23

0.18

0.25

0.11

中等

償債能力

現金流動負債率

0.30

2.72

7.90

0.30

最低

償債能力

債務資本比率

0.30

0.34

0.74

0.13

中等

償債能力

現金負債比率

0.25

1.86

4.03

0.25

最低

償債能力

資本充足率

0.77

0.69

0.88

0.23

中上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

0.97

0.39

0.97

0.13

最高

資本增長率(%)

資本增長率

24.71

21.54

209.25

-72.51

中等

從以上指標分析:在與同業的比較中,藍田股份公司規模最大,持有固定資產最多,每股收益最高,資本增長率適中,但償債能力與同業比較不甚理想,在反映償債能力的6個財務指標中有4個是最低的,2是中等,可見財務風險較大,健康狀況不佳,預計到期的債務難以如期足額償還。另外藍田股份公司在同業中固定資產投資比率較高,這部分資金周轉慢,需要注意使用效果,才能判斷投資的價值。

 

 

 

 

 

第四章    利潤表分析

第一節  利潤構成分析

一、各利潤項目構成類型

表4—1    利潤表構成類型表

A

B

C

1

2

3

4

5

6

主營業務利潤

盈利

盈利

盈利

盈利

虧損

虧損

營業利潤

盈利

盈利

虧損

虧損

虧損

虧損

利潤總額

盈利

虧損

盈利

虧損

盈利

虧損

凈利潤

盈利

虧損

盈或虧

虧損

盈或虧

虧損

健康狀態說明

健康狀況良好

根據產生虧損具體情況而定

此種狀況如果繼續下去,將會導致破產

接受破產狀態

 

二、構成類型分析

A型企業屬于利潤表要素構成狀況的正常狀況。A1類企業最好,屬正常企業的經營狀況,當然這類企業健康狀況最好;A2類企業往往是由于非經常性的特殊情況導致損失,造成了虧損,通過加強經營管理,也可以扭轉,故該類企業可能迅速好轉。

B型企業屬于利潤表要素構成情況的危險狀況。B3表企業雖有盈利但非營業取得,而是靠非正常經營業務所得,故既不能持久,也不會很多;B4類企業產品銷售獲得的毛利已不能彌補期間費用的支出,產生營業虧損,虧損額越多,虧損比例越高,導致破產速度越快。

C型企業屬于利潤表要素構成情況的瀕臨破產狀況。C5類企業雖最終有盈利,但屬非正常經營業務所得,既不會多,也不會持久。這種偶然性所得最終還是不能持續抵補企業支出。C6類企業當然難以持續下去。如果虧損累計數據超過所有者權益時,即為資不抵債,導致破產,該類企業已無健康可言。

 

第二節  盈利能力分析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盈利是企業的重要經營目標,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它不僅關系到企業所有者的利潤,也是企業償還債務的一個重要來源。因此,企業的所有者、債權人以及經營管理者都非常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點:一是因為企業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二是因為它是評價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通過對盈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經營管理中的重大問題,進而采取措施加以解決,以提高企業的收益水平。三是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但是,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一般只分析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不涉及非正常的經營活動。這是因為一些非正常的、特殊的經營活動,雖然也會給企業帶來收益,但它不是經常和持久的,不能將其作為企業的一種盈利能力加以評價和分析。

一、與投資有關的盈利能力分析

企業收入的取得是以企業一定的原始投資為基礎的。一般說來,企業的投資額大,收入相對就多,利潤的絕對數就多;反之,企業的投資額小,收入相對就少,利潤的絕對數也就小。因此,一個企業所獲利潤的多少,是與企業的投資額緊密聯系的,要正確考核企業的盈利能力,就必須計算企業的投資報酬率指標。這里所說的投資報酬是指投資所取得的利潤,投資報酬率是指投入資本與所取得的利潤額之間的比率關系,它能從投入產出角度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投資報酬率指標一般包括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資本金收益率等。

(一)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也稱資產收益率、資產利潤率或投資報酬率,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資產報酬率=  ×100%

凈利潤是指企業的稅后利潤,資產平均額是指企業資產總額年初數與年末數的平均值,

資產平均總額=(資產總額年初數+資產總額年末數)÷2

資產報酬率主要用來衡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得利潤的能力,它反映了企業總資產的利用效率。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社會,各行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資本通過市場競爭會流向利潤率高的行業,這樣會使各行業的資產報酬率趨于平均化。但這并不否認個別企業因其先進的技術、良好的商業信譽等而獲得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的資產報酬率。在分析企業的資產報酬率時,通常要與該企業前期、同行業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進行比較,這樣才能判斷企業資產報酬率的變動趨勢以及在同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從而可以了解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果某企業的資產報酬率偏低,說明該企業資產利用效率較低,經營管理存在問題,應該調整經營方針,加強經營管理,挖掘潛力,增收節支,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

(二)凈資產收益率

凈資產收益率,也稱股東權益報酬率、凈值報酬率或所有者權益報酬率,它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的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比率。該指標充分體現了企業的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自有資本及其積累獲取凈收益的能力,突出反映了投資與報酬的關系,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  ×100%

式中,凈利潤是指企業的稅后利潤,平均凈資產是指企業年初所有者權益同年末所有者權益的平均數,即:平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凈資產收益率是評價企業自有資產及其積累獲取報酬水平的最具綜合性與代表性的指標,它反映了企業資產運營的綜合效率。該指標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不受行業局限。在我國上市公司業績綜合排序中,該指標居于首位。一般認為,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和債權人的保證程度就越高。另外,凈資產收益率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凈資產收益率=資產報酬率×平均權益乘數

由此可見,凈資產收益率取決于企業的資產報酬率和權益乘數兩個因素。因此,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可以有兩種途徑:一是在權益乘數,即企業資金結構一定的情況下,通過增收節支,提高資產利用效率,來提高資產報酬率;二是在資產報酬率大于負債利息率的情況下,通過增大權益乘數,即提高資產負債率,來提高凈資產收益率。但是,第一種途徑不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而第二種途徑會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增大。

(三)資本金收益率

資本金收益率是指企業本期凈利潤與資本金的比率,該指標反映了投資者投入資本金的獲利能力。其計算公式為:資本金收益率=

凈利潤是指企業稅后利潤,平均實收資本是指年初實收資本與年末實收資本的平均數,即:平均實收資本:(實收資本年初數+實收資本年末數)÷2

資本金收益率是以實收資本做分母計算的利潤率來反映投資者原始投資的獲利能力,其更能反映出投資者投資所產生的收益,與投資者的利益密切相關。同時,在衡量資本金收益率時,應首先確定基準資本金收益率。所謂基準資本金收益率是指基準凈利潤與實收資本的比值。其中的基準凈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條件和一定規模下,至少應當實現的凈利潤總額。若資本金收益率低于基準收益率,就是危險的信號,表明企業的獲利能力嚴重不足,投資者就會轉移投資。對企業基準資本金收益率的確定,一方面應考慮同期市場貸款利率,這是最低的投資回報;另一方面還應考慮風險費用率,風險越大的行業,風險費用率越高。此外,資本金收益率的分析,除了將報告期實際收益率與基準收益率比較外,還應與上期比較,與計劃目標比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

以上內容主要是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分析了企業有關獲利能力的三個基本指標。在進行具體的財務分析過程中,應該將這三項比率結合起來,以便綜合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其中,資產報酬率是從總資產角度反映了企業所有資產的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企業凈資產的盈利能力,資本金收益率則反映了企業投資者投入的資本金的盈利能力。將這三個方面綜合起來就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企業有關投資方面的盈利能力。

二、與銷售有關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企業的利潤總額構成中,主營業務利潤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其中更重要的因素則是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其增長幅度。這是因為企業的一切耗費都是為了能夠取得收入,即取得經濟利益的流入,企業只有不斷得擴大收入,才能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在絕大多數企業,產品銷售收入是收入的最主要的來源,產品銷售利潤的高低,就直接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經營效益的好壞。由此可見,對企業銷售能力的分析就成為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重點。與此相關的指標主要有銷售利潤率、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等。

(一)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銷售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每單位銷售收入能帶來多少銷售利潤,表明了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是評價企業銷售業務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利潤率: ×100%

式中的銷售利潤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銷售費用和銷售稅金及附加后的利潤,不包括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支凈額等因素;銷售收入凈額是指企業當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要經營業務活動取得的收入減去銷售退回、銷售折扣與折讓后的數額。

銷售利潤率指標體現了企業經營活動最基本的盈利能力,是從企業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方面對資本金收益率指標的進一步補充,體現了企業主營業務利潤對利潤總額的貢獻,以及主營業務利潤對企業全部收益的影響程度。如果一個企業沒有足夠高的銷售利潤率的話,將很難形成企業的最終利潤。為此,將銷售利潤率指標與企業的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等因素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就能夠充分揭示出企業在成本控制、費用管理、產品銷售以及經營策略等方面的成績與不足。同時,該指標高,說明企業產品的定價科學、產品附加值高、營銷策略得當、主營業務市場競爭力強、發展潛力大、盈利水平高。

 (二)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是指企業凈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硝者‰×100%

銷售凈利潤率說明了企業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它可以評價企業通過銷售賺取利潤的能力,表明企業每1元銷售凈收入可以實現的凈利潤是多少。同時,在分析企業的銷售凈利率時,應該比較企業歷年的銷售凈利率指標,從而判斷企業銷售凈利率的變化趨勢;應把本企業的銷售凈利率指標和同行業的平均銷售凈利率指標進行橫向的比較,這樣可以得知企業在本行業中的盈利能力是否處于優勢的地位。這是因為銷售凈利率指標受行業特點的影響較大,在分析時必須結合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

 另外,前面還介紹了資產報酬率,該比率可以分解為總資產周轉率與銷售凈利率的乘積,其計算公式如下:

    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周轉率×銷售凈利率

由此可見,資產報酬率主要取決于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凈利率兩個因素。也就是說,企業的銷售凈利率越大,資產周轉率越快,則資產報酬率越高。因此,提高企業資產報酬率可以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方面加強企業的資產管理,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強企業的銷售管理,努力增加銷售收入,節約成本費用,以提高企業的利潤水平。

 (三)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也稱毛利率,是指企業的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 ×100%

式中,銷售毛利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凈額與銷售成本的差額,銷售收入凈額是指產品銷售收入扣除銷售退回、銷售折扣與折讓后的凈額。

銷售毛利率反映了企業的銷售成本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例關系,毛利率越大,說明在銷售收入凈額中銷售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小,企業通過銷售業務獲取利潤的能力就越強。該指標表示每1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以后,有多少錢可以用于開銷各項期間費用和形成盈利。銷售毛利率是企業銷售凈利率的最初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可能盈利。通常來說,毛利率隨行業的不同而高低各異,但同一行業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與同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相比較,可以揭示企業在定價政策或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  營運能力分析

資產營運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資本增值的程度,同時還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資產營運效率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資產變現損失風險越小,償債能力越高;反之,資產營運效率越低,企業的獲利能力就差,資產變現損失風險就大,償債能力就弱。營運能力分析涉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所提供的數據。

企業的投資者和債權人除了直接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情況外,還必須分析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這是因為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營運能力。如果資產使用效率低,企業不僅不能創造出足夠的利潤和現金流量來支付費用、擴大再生產和償還債務,而且為了維持經營還要進一步舉債。簡言之,企業的營運能力低,表明資金積壓、沉淀嚴重,資產不能發揮應有的效能,從而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基于外部市場環境的約束,通過內部資源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產生作用的能力。它一般是通過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相關指標來反映的。一個企業的營運能力反映了資金的利用效率,表明企業管理人員運用資金、管理資金的能力。

計算期天數為年360天,季90天,月30天。

 一、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分析

反映流動資產周轉情況的指標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

  (一)應收賬款周轉率

  企業要想不斷擴大經營銷售的規模,就必須廣泛地采用延期付款的結算方式,這樣就會形成企業賒銷債權的不斷增加。企業賒銷數額過大,不僅會造成企業資金周轉速度放慢,而且會增加發生呆賬的可能性。因此企業應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分析應收賬款發生的原因。一般來說,造成企業應收賬款過大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銀根緊縮的情況下,購貨單位會以賒購方式作為企業籌措資金的手段;

    (2)銷貨單位由于經營處境的困難,為不斷擴展銷售業務而不得不放寬銷售條件;

    (3)由于企業不注重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不注重抓資金回收工作,而造成應收賬款過大。

為了反映企業應收賬款占有數量的大小和收款效率的好壞,通常需要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應收賬款周轉率是指一定時期企業的賒銷凈額與應收賬款平均余額的比例關系。它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收回賒銷賬款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率=

    賒銷凈額=銷售收入~現銷收入一銷售退回、銷售折讓和折扣

由于應收賬款是企業賒銷商品和勞務發生的,因此,為使計算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具有實際意義,指標計算只能使用賒銷數字,如果把現銷包括進去,勢必會夸大實際結果。但在企業的利潤表中,并未列示賒銷凈額的數據。因此,對于外部分析者來說,計算應收款周轉率一般用銷售凈額代替賒銷凈額進行計算。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是按應收賬款總額計算的。這主要是因為銷售凈額數字包括了可收回的和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這樣應收賬款賬戶就必須相應地反映應收賬款總額,而不能只單獨反映扣除備抵壞賬后的應收賬款凈額。另外,應收賬款凈額受企業壞賬損失核算方法的影響,按應收賬款總額計算可以剔除這一影響。

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企業的銷售政策。但從流動性分析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越好,這是因為收款迅速不僅表明企業資金流動性高,償債能力強,顧客信用狀況好;而且可以減少收賬費用和壞賬損失,節約資金占用,從而相對增加收益。相反,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率很低,且應收賬款在企業速動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則即使速動比率達到甚至超過l 00%,其償債能力仍值得懷疑。

應收賬款周轉率的高低,不僅取決于賒銷收入凈額的多少和應收賬款占用數額的合理與否,而且還間接地取決于應收賬款的賬齡分布、客戶的信用狀況。一旦拖欠大額賬款的客戶破產倒閉,必然引起連鎖反應,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

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在于衡量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進行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可以部分地克服流動比率的缺陷。把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與流動比率結合起來,則能更全面、準確地評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應收帳款周轉率存在問題,許多上市公司本身無銷售部門,產品出廠后直接轉至總公司,并作銷售處理,形成零庫存,實際上產品并沒有真正銷售出去。有的上市公司的采購80%至90%也是從總公司購進的,大股東為了粉飾上市公司的報表,達到其自身的目的,可以隨意調節上市公司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率)、資產周轉率等。

應收帳款應該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如企業存在快速成長期,則應收帳款比較多,企業出于衰退期,則應收帳款比較少。

銷售人員業績評定指標。

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另一表示方式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表示企業自產品銷售出去開始至應收賬款收回為止所需經歷的天數。周轉天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變現的速度越快,企業資金被外單位占用的時間越短,管理工作的效率越高。

 (二)存貨周轉率

存貨往往在企業的流動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存貨管理的水平對企業流動資產的運用效率有很大影響。如果企業存貨資產投資過大,就會給企業帶來如下不利影響。為此,企業應進行存貨資產的分析,主要是為了查明企業形成不合理存貨的原因,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存貨儲備量,加速存貨資產的周轉速度。

為了反映企業存貨資產的大小以及周轉速度的快慢,通常用存貨周轉率指標加以考核。存貨周轉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的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占用額的比例關系。它能測量企業的銷售能力,分析存貨數額是否合理,反映購、產、銷之間的平衡協調程度及其效率。其計算公式為:

企業將資金投資于存貨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存貨的銷售或耗用而取得收益。為滿足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儲備一定量的存貨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如果存貨不足,可能會出現商品脫銷或不能正常生產,使企業失去獲利機會;如果存貨儲備過量,又會形成積壓,占用大量資金,同時增加存貨的存儲費用以及磨損或霉變等損失。因此,必須重視對存貨的正確分析。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企業銷售能力強弱和存貨是否過量以及存貨流動性的指標。存貨周轉率以多少為適宜,應根據企業購貨所需的時間、銷售的商品品種、經營的性質等因素而定,不存在某一絕對標準。一般而言,存貨周轉率越高越好。存貨周轉率越高,說明企業存貨從投入資金到被銷售收回的時間越短,其變現速度越快,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用于存貨上的資金越低,資金的利用率越高,相應的獲利能力也越大。反之亦然。特別是存貨周轉率過低時,可能是由于銷售政策和銷售方法不當,也可能是由于存貨采購過量或存貨質量欠佳,滯銷積壓等引起的。對此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但存貨的壓縮也應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企業為提高存貨周轉率而盲目壓縮存貨,勢必會造成缺貨而喪失銷售機會或影響企業信譽和企業生產的正常進行。

如果一次性大量存貨投資,雖然在運費、手續費等有關費用上會相對便宜,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增加保管、整理等方面的費用,也容易產生自身損耗、丟失、被盜等損耗。一般而言,存貨的升值機會不大,除非是處于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的時期,存貨一般是貶值。核電企業的例子。

當然也不排除企業出于戰略目的和排擠競爭對手的目的囤積大量存貨。如上世紀90年代的彩電大戰,長虹囤積大量彩管就是為了壟斷原材料市場,達到打擊競爭對手的目的。

存貨過少,不足以支持生產和銷售,使企業失去獲利機會。賣餃子的故事。

企業存貨量的大小除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征之外,還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思想。判斷一個企業存貨周轉率快慢的標準:一是行業平均存貨周轉率。當企業實際存貨周轉率快于行業平均周轉率時,可以判定企業的存貨資產利用效率較高;反之,則較低。二是按企業的經營思想計算出的計劃周轉率。當實際存貨周轉率快于計劃周轉率時,說明任務完成得好;反之則差。

在計算分析存貨周轉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存貨的計價方法,前后期間必須保持一致,如果發現存貨計價方法有變動,如由先進先出法改為后進先出法,在分析時必須做相應的調整。

(2)如果企業的經營具有較大的季節性,各月存貨的變動幅度較大,根據期初和期末存貨而簡單平均的存貨余額可能使人誤解。這時,應盡量使用各月或各季的數字進行平均計算。

(3)存貨周轉率的周轉額是銷貨成本而不是銷售凈額,這主要是因為存貨是以成本計價的,為保持兩者的口徑一致,必須以銷貨成本作為計算基礎。

(4)該指標獨立性較差。它并不能單獨用以評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的高低。如同應收賬款周轉率分析一樣,必須與各項流動性比率相互結合,才能較好地顯示其分析效能。

衡量企業存貨周轉速度的另一表示方式是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天數

存貨周轉天數是指存貨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周轉天數越少,說明存貨周轉速度越快。

(三)營業周期

營業周期是指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并收回現金為止的時期,也稱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周期。營業周期的長短可以通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和存貨周轉天數近似的反映出來,因此,我們可以由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和存貨周轉天數之和簡化計算營業周期如下:   

營業周期=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

營業周期指的是將存貨變為現金需要多長時間。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越短,說明資產的效率越高,其收益能力也相應增強;營業周期越短,資產的流動性越強,資產的風險越低。營業周期的長短還會影響企業的資產規模和資產結構,周期越短,流動資產的占用相對減少;反之亦然。

  在計算分析營業周期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應該采用營業年度還是日歷年度的年初、年末數簡單計算平均數。營業年度的年初、年末通常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淡季,會由于應收賬款和存貨的數據偏低,而使營業周期被縮短。采用日歷年度時,則會由于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可能處于淡季,也可能處于旺季,從而使營業周期有可能被縮短,也有可能被延長。

 (2)采用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時,由于存貨價值不同,導致不同的存貨周轉天數在價格上漲的情況下而有所不同。如采用后進先出法,則存貨價值偏低,存貨周轉天數被低估,從而人為地縮短了營業周期。

 (3)對外部分析者而言,通常只能根據銷售凈額而不是賒銷凈額計算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被低估,會導致營業周期的縮短。

 (四)流動資產周轉率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凈額與流動資產平均占用額之間的比例關系。反映企業投入在全部流動資產上的資金的運用效率和周轉的快慢,是企業流動性分析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資產周轉率=流動震謦篝‰

流動資產周轉率越高,流動資產周轉速度越快,周轉次數越多,表明企業以相同的流動資產完成的周轉額越高,說明企業流動資產的經營利用效果越好,企業的經營效率越高,進而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強。反之,則表明企業利用流動資產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差、效率低。

在對流動資產周轉率進行分析時,只有與以前年度、其他企業或主要競爭對手以及行業平均水平比較才有意義。反映流動資產周轉速度的另一表現方式是流動資產周轉天數。

二、固定資產周轉情況的分析

固定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凈額與固定資產平均占用額之問的比例關系。反映固定資產在經營活動中周轉的快慢、變現能力和有效利用程度,以此也可確定資產的投資是否有效或是否繼續投資。其計算公式為:

固定資產周轉率=

一般來說,固定資產周轉率越高越好。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固定資產的利用效果越高,資產經營的風險越小,也說明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得當,固定資產結構分布合理。

在實際評價和分析固定資產周轉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固定資產的運轉角度考慮,固定資產價值的計量采用原值而不采用凈值。另外,有形固定資產凈值是隨折舊的增加而逐步減小,隨固定資產的更新改造而逐步增加的,因此,如果采用凈值計算的話,周轉次數會呈自然上升趨勢,這不僅不是企業經營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極易引起企業對固定資產更新改造的輕視。

(2)在進行兩個企業的固定資產周轉率比較時,采用的折舊方法不同,也會造成兩個指標的人為差異,企業不同時期的比較也可能如此。

(3)企業的固定資產一般采用歷史成本法記賬,因此在企業的固定資產、銷售狀況都未發生變化的條件下,也可能由于物價上漲等原因而使銷售收入虛增,導致固定資產周轉率的提高,而實際上企業固定資產的效能并未增加。

(4)利用固定資產周轉率進行分析時,還應注意結合流動資產的投資規模、周轉額、周轉速度等來分析固定資產的利用效果,以免片面和偏激。

(5)不同行業的企業,由于生產經營特點的差異,固定資產的狀況會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實際運用時應對固定資產狀況進行具體分析,注意指標問的可比性。

三、總資產周轉率分析

總資產周轉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凈額與全部資產平均占用額之間的比例關系。是反映企業的總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創造了多少銷售收入或周轉額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周轉快慢,說明企業全部資產的綜合利用效率。因此,該比率指標總是越高越好。該比率指標越高,說明資產的管理水平越高,相應的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獲利能力就越高。反之,則表明企業利用全部資產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差、效率低,最終還將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如果總資產周轉率長期處于較低的狀態,企業則應采取適當措施提高各項資產的利用程度,對那些確實無法提高利用率的多余、閑置的資產應及時進行處理,加速資產周轉速度。

 總資產周轉情況也可用周轉天數表示:

總資產周轉天數=

2000年的數據,沃爾瑪的總資產周轉率是3.24,武商集團是總資產1.4,我們并不能得出武商集團的零售業做得不好這樣的結論。我們仔細分析會發現武商集團的很大一筆資金是放在房地產項目,流動性比較差提出掉武商集團放在房地產上的這一塊,我們會發現武商集團在零售業這一塊并不比跨國公司差。

 

第四節   “陷阱”

1、虛構收入

這是最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有幾種做法,一是白條出庫,作銷售入賬;二是對開發票,確認收入;三是虛開發票,確認收入。這些手法非常明顯是違法的,但有些手法從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實質是非法的,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場價銷售給第三方,確認該子公司銷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從第三方手中購回,這種做法避免了集團內部交易必須抵消的約束,確保了在合并報表中確認收入和利潤,達到了操縱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還有利用陰陽合同虛構收入,如公開合同上注明貨款是1億,但秘密合同上約定實際貨款為5000萬元,另外5000萬元虛掛,這樣虛增了5000萬元的收入,這在關聯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確認收入

這種情況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確定性時確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適當運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收入。四是提前開具銷售發票,以美化業績。在房地產和高新技術行業,提前確認收入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房地產企業,往往將預收賬款作銷售收入,濫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為例,按規定工程收入應按進度確認收入,多確認工程進度將導致多確認利潤

3、推遲確認收入

延后確認收入,也稱遞延收入,是將應由本期確認的收入遞延到未來期間確認。與提前確認收入一樣,延后確認收入也是企業盈利管理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一般在企業當前收益較為充裕,而未來收益預計可能減少的情況下時有發生。

4、轉移費用

上市公司為了虛增利潤,有些費用根本就不入賬,或由母公司承擔。一些企業往往通過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待處理掛帳等跨期攤配項目來調節利潤。少提或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將應列入成本或費用的項目掛列遞延資產或待攤費用。應該反映在當期報表上的費用;掛在“待攤費用 和“遞延資產 或“預提費用 借方這幾個跨期攤銷帳戶中,以調節利潤。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或者調低上市公司應交納的費用標準,或者承擔上市公司的相關費用,甚至將以前年度已交納的費用退回,從而達到轉移費用、增加利潤的目的。

5、費用資本化、遞延費用及推遲確認費用

費用資本化主要是借款費用及研發費用,而遞延費用則非常之多,如廣告費、職工賣斷身份款費等。例如將研究發展支出列為遞延資產;或將一般性廣告費、修繕維護費用或試車失敗損失等遞延。在新建工廠實際已投入運營時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狀態進行會計核算,根據現行會計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廠工人工資等各項費用、貸款利息均計入固定資產價值而非當期損益。通過此方法可調增利潤。還有如費用不及時報帳列支而虛掛往來,按正常程序,發生的加工費、差旅費等費用應由職工先借出,在支付并取得發票后再報帳沖往來計費用。在年末若職工借款較大應關注是否存在該等情況。

6、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調控利潤

《企業會計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狀況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有較大的利潤調節空間。由于資產減值會計內涵復雜性,決定了同樣一項資產有不確定性的價值,因為資產減值實際上是摻雜企業管理當局主觀估計的一種市場模擬價格,資產減值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管理當局利潤操縱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此次新增的四項減值準備涉及到不動產及無形資產的估價,與舊四項準備相比,資產減值計量難度更大,甚至大大超過上市公司財務部門及審計師的職業

判斷能力,除非尋求專業的不動產及無形資產評估師幫助外,否則根本無法得出恰當的資產減值標準,從而影響減值準備計提的正確性。這就更為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提供了空間。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玩會計數字游戲,主要游戲規則是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推遲或提前損失,典型表現為某個年度出現巨額虧損———讓我一次虧個夠。

7、制造非經常性損益事項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例如資產處置損益、臨時性獲得的補貼收入、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利息、合并價差攤入等。非經常性損益雖然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于它不具備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特殊性質,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機會,特別應關注的是,有些非經常性損益本身就是虛列的。

8、虛增資產和漏列負債

操作手法有:多計存貨價值:對存貨成本或評價故意計算錯誤以增加存貨價值,從而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益?;蛱摿写尕?,以隱瞞存貨減少的事實;多計應收帳款:由于虛列銷售收入,導致應收帳款虛列;或應收帳款少提備抵壞帳,導致應收帳款凈變現價值虛增;多計固定資產:例如少提折舊、收益性支出列為資本性支出、利息資本化不當、固定資產虛增等;漏列負債:例如漏列對外欠款或短估應付費用。

9、潛虧掛賬

當前上市公司賬面資產很多為不良資產,為了擠出水分,《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八項減值準備,但很多上市公司減值準備根本未提足,這里面原因很復雜,當初改組上市時,基于包裝的需要,虛增了一塊資產,可能掛在應收款項上,也可能虛增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些投資項目根本就是虛的或為不良資產,但也掛在賬上。上市以后,因原主業不行,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就急劇減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計提減值準備,另外,上市后繼續包裝,造成多項資產尤其是應收款項虛增。這些賬面不良資產帶來的潛虧金額往往很大。

10、資產重組創造利潤

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便是資產重組。然而,近年來的資產重組老是使人聯想到做假帳。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便在于資產重組。 通過不等價的資產置換,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目前仍然是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法之一,雖然因“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差價不能計入利潤”新規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過非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方式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

 

注意事項:

1、利潤的可持續性, 應注意扣除經常性損益后的利潤的歷年變化,如果比較穩定或持續增長,可能利潤比較真實,反之利潤泡沫較大。單一年度的利潤說明不了太大問題,只有通過對多年地觀察才能得出一個比較有效的結論。我們見過了太多的公司上市后一年績優,二年平平,三年虧損的事例,甚至上市前績優,上市后當年虧損也屢見不鮮。我們認為5年是一個比較有效時間。

2、利潤結構分析,注意判斷上市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于何處。如果是主營業務利潤比較可信,如果是主要來自于投資收益、其他業務利潤、變賣資產、資產重組等,則利潤很可能存在較大泡沫。

3、利潤表的比率分析

A;毛利率,注意那些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狀況。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很難獲得遠大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毛利,。遠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毛利率往往是虛假的。一個公司想要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主營業務利潤率或毛利率保持一個穩定的數值至關重要,并且要在同行業中保持前列水平。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要想長期保持在行業前列又是困難的。大家所熟悉的銀廣夏,東方電子就屬此類 。

關于銀廣夏的欺詐案,無疑是中國證券市場上最大的新聞。這家曾經被認為是最具成長性的上市公司,現在被揭露出完全是一場股市大騙局。如偽造會計原始憑證、偽造合同,虛增銷售收入。這種造假行為十分惡劣,純粹子虛烏有。若不是行業專業人士,很難從三大報表的表層看出問題;缺少執業經驗的注冊會計師單純利用賬項審計也無法查處瑕疵。這也是銀廣夏、藍田股份能橫行的原因之一。這種造假行為往往與二級市場股價的炒作相配,一旦東窗事發,套死你沒商量。所以,假若一個企業的該指標異乎尋常地高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我們就應該抱著懷疑的、謹慎的態度來看待他,有可能的話,可以咨詢行業專家。

例如,銀廣夏1999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為42.33%,2000年更是達到64.17%,同屬農業行業擁有高技術背景的隆平高科2000年主營業務毛利率也只有36.03%。事實上,銀廣夏主要經營中藥材的種植加工、葡萄種植釀酒,而中草藥種植加工業與葡萄種植釀酒業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極少有暴利機會,不管是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凈利潤能做到10%就算相當優秀了,如果超過20%那就是頂尖高手了(鄭朝暉,2001)。如此離奇的高額毛利率是否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呢?

以藍田股份為例,2000年年報以及2001年中報顯示,藍田股份水產品的平均毛利率約為32%,飲料的平均毛利率為46%左右,而身處同行的深深寶的毛利率約20%,馳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

如果公司產品毛利率短期內發生劇烈波動。紅光實業上市前兩年的經營狀況就出現了產品毛利率的劇烈波動,1995年紅光實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竟達到118.9%(令人生疑),到了1996年,在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增長率竟為344%,也是一個神話般的增長速度?。┑耐瑫r,主營業務利潤率卻下滑至13.68%,短短一年時間核心業務收益質量居然發生如此巨大的下滑,其中難道不會存在問題嗎?銷售巨幅增長,可能原因有二:產品暢銷,供不應求;降價促銷。從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率下滑的趨勢判斷,如果銷售是真實的話,肯定緣于降價。但是,另人不解的是,一方面為了賣掉產品,不惜降價;另一方面,加班加點開工生產,使得庫存顯著增加(增幅為109.6%),1996年年末存貨達到3.58億元,幾乎相當于1996年度的銷售額。如果投資者能夠注意到上述兩點異?,F象,再結合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也許紅光造假的騙局一開始就被市場給揭穿了。

對所得稅占利潤總額的比例的分析,也可以揭示出許多潛在的問題。在應付稅款法下,企業所得稅費用是根據稅法計算而得,由于稅法與企業會計制度在收入與成本的計算口徑和確認時間上存在差異,根據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與“所得稅”計算的帳面稅率通常不等于法定稅率,如果帳面稅率顯著小于法定稅率,則說明企業的會計利潤質量可能存在問題。例如,銀廣夏1999年利潤總額1.76億元,所得稅僅508萬元,帳面稅率為4%;2000年實現利潤4.23億元,所得稅719萬元,帳面稅率不到1.7%;以公司交納的所得稅為基數,即使按照15%優惠稅率,推算出銀廣夏1999年應稅利潤3387萬元、2000年應稅利潤4793萬元,應稅利潤與帳面利潤兩年累計相差51720萬元。這么大一塊利潤(占帳面利潤的86%)稅務機關居然不確認為應稅利潤,其中蹊蹺難道不值得深究嗎?

B:凈利潤率,要注意非經常性業務的影響。

運轉正常、健康的企業,它的利潤增長應當與現金流量之間存在正向變動關系,如果這種正向關系被打破,則表明企業不是銷售政策出現了問題,就是存在舞弊的可能。例如,分析銀廣夏的報表可以發現,公司利潤增長與現金流量之間存在嚴重的脫節。1999年銀廣夏凈利潤增長43%,2000年更是達到277%,與此不相協調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1999年不增反而減少16.57%,2000年該指標僅比上年增加37%.這導致營業活動收益質量指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營業利潤)持續低下,1999年為-0.048,2000年也僅為0.278.利潤高速膨脹沒有伴隨著盈利質量的改善,不是表明公司存在造假的可能,就是說明公司的銷售政策出現了嚴重問題。動同樣預示著存在會計造假的可能。

C:已獲利息倍數,國際經驗值是3,在3以上,幾乎不存在償還風險。如果小于1,幾乎35%的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企業存在教大的風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股市入門指導: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怎么讀?
財務分析
如何做公司財務報表
第六篇--用賬篇(一)
論財務分析與公司理財
財務管理分析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乐县| 东丰县| 彩票| 新泰市| 外汇| 高唐县| 常宁市| 武隆县| 潞西市| 章丘市| 陆丰市| 霍林郭勒市| 抚顺市| 宁晋县| 大姚县| 电白县| 临猗县| 商洛市| 永城市| 晋州市| 印江| 盐池县| 万年县| 堆龙德庆县| 敖汉旗| 高要市| 玛多县| 华安县| 蓝田县| 大名县| 集安市| 涟水县| 秭归县| 博罗县| 礼泉县| 永康市| 宜阳县| 炉霍县| 隆德县| 宁强县|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