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兩語記》(448)
1.凡能超度自我,當能普渡眾生。
2.無私可能有敵,但是無私可以無畏——包括對己、對人、對友、對敵。
3.一個人能力差些或有不同,不要緊,但是私心不能太重,素質不能差。能力差,私心重,素質不行,是真的不行。
4.人為熱血之物,有些哥們義氣,不足為奇,甚至還能引以些喜。只是那些冷血動物一般,以私心私利為絕對中心者,才不會關心他人的冷暖而要他人多關心其冷暖,才不知其好歹待人而要他人好歹待其。
5.大公而小私,有公而無私,先公而后私。
《三言兩語記》(449)
1.一分為二為視,勢分為三為態。中立,過渡,轉變等常為勢中的一種狀態。
2.私自為生之源,自私為惡之淵。私自,許是自我保護的一種,而自私則是……
3.人總有一種或幾種愛好,但人不能只有一種或幾種偏好。大千世界,萬眾社會,應該懂得嘗試和學會享受更多的好。好為人世,不虛人生。
4.自以為是而人以為非,自以為尊而人以為卑,自以為貴而人以為賤,缺乏平等待世的觀念和少有自知之明的教養,往往就有面目全非的界面與局面。
5.骨子里的東西,不是面子上掛掛和架子上擺擺所能顯現,學還得有時間,練還得下功夫,否則子虛烏有。
《三言兩語記》(450)
1. 小私而小畏,大私而大畏,無私而無畏。
2. 辦事還得小心,因為還有小人。但你再小心,也免不了得罪小人或總不能順和小人。為此,還得聲明大義,還得講規矩、原則,還得認真仔細、有理有節。
3. 為公處事,最好不要摻入個人因素。否則,難以比較公正、全面、平心而論事、看事以及想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跳出個人的框框看、置問題,即使問題再復雜也不會有太多的煩惱和失誤。
4. 一個單位正義之聲太弱,是因為邪語太盛。一個部門正義之舉太少,是因為惡氣太重。但是正義必將和終將取代邪惡,問題是呼正義之聲者、行正義之舉者的隊伍要壯大。那些頂著種種壓力和執著正義以及不慮私益者,才是真正的可敬。
5.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地上總有興風作浪的人。小人一天不少,小心一日得多。行事正確穩當為根本,處事謹慎穩妥為常謀。
《三言兩語記》(451)
1.高攀不上往往因為低就不成,低就以成,層就以上,高攀何以不上。
2.到了一定年紀或上了一把年齡,大多數情況下,已經用不著他人指說、指教、指導你該做什么或不該做什么,但是你該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和怎樣做到與如何做好。
3.不要過多在乎他人是否搭理,而要注重自我多些打理。
4.為好人辦好事,也不能讓壞人鉆空子。主觀上想把事辦好,客觀下不能把事辦糟。辦好事也得講究好的方式方法與途徑,不然不辦或暫不辦為好。
5.不怕誤會,只怕無回。回以溝通解釋,回以澄清解決,回以重新解求。
《三言兩語記》(452)
1. 沒有觀點,隨風呼雨的人,其唯一的觀點就是謀私利。沒有骨氣,隨波逐浪的人,其僅有的骨氣就是圖私利。可悲而又可憐,可哀而又可恨。
2. 過多和過度的干預,只會造就下級的“戇度”,造成下級的懶惰和上級的“沙度”。于事無補,于人無補。如果不是出于公心的干預,則會出不良的后果。
3. 觀點、意見不同,判斷、結果相反:謙讓成了退卻,踐諾成了固執,幫忙成了遭殃,立公成了造私,等等。關鍵是要秉公,要務實,要辯證看問題和全面客觀分析。
4. 沒有私利可圖,才有公心可論。過得硬才講得出、講得響。不過硬,才過不了關,過不了河,過不了口。
5. 無情無義,因為重利重私。
《三言兩語記》(453)
1.常有正正為好的人,少有多多益善的事。
2. 生長自有歡樂,成長會有煩惱。善于消解除解化解煩惱,使你擁有更多更大更久的歡樂。
3.幫了不該幫的忙,不能說你是罪人、壞人,但至少是個忙的“盲人”。
4.方向、目標不變,方法、途徑可變。變,圍繞既定方向,為著更穩、更好地實現和達到目標。
5.有紀律會組織是才能,無組織無紀律是烏能。烏無才能,才無烏能。
《三言兩語記》(454)
1. 作為共產黨員,要講黨性,立黨為公。作為平民百姓,要講良心,與人為善。私心太重,妄為共產黨人。只顧自己,不是良民百姓。
2. 拿著國家給的錢,不好好為人民服務,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有的素質。如果暫不談高論,就錢而論,被顛倒的關系是因為沒看到和想清楚國家給的錢其實是人民大眾創造財富而出來的錢。也許,最好的錢生錢是更好的為人民服務。
3. 人有野心,事不正。人有惡意,事不善。人有私念,事不公。
4. 只為自己的急功近利,往往忘恩負義,不仁不義。
5. 一地、一域,如果政治上的不要臉和經濟上的下流坯勾搭成對,官和商的不法利益成雙勾兌,必問題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