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熬不過三年干旱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伍德斯·赫爾研究中心在亞馬遜雨林進行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干旱天氣持續超過兩年以上,亞馬遜雨林將無法承受,雨林的生態系統將會崩潰。
亞馬遜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它對于地球以及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雨林的生態系統崩潰,大量二氧化碳將被釋放出來,這可能會使得極端天氣在北半球蔓延,引發更加嚴重的溫室效應,如果情況失去控制的話,最終可能會導致地球變成一片荒蕪之地的生態大災難。
2002年,丹·耐普斯戴德博士領導的科研小組開始在亞馬遜雨林進行科學試驗。他們用塑料板覆蓋住一片面積相當于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并在周圍布下精密的儀器,觀察雨林在缺乏雨水滋潤的情況下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結果,到了第三年,植物相繼枯死,長得高大的樹木紛紛倒下,地表植物開始暴露在熾熱的陽光之下。到最后,雨林植物已經釋放了其賴以生存的二氧化碳儲蓄量的三分之二,而大量的二氧化碳正是加速溫室效應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
世界第一大河可蹚著過
浩瀚蔥郁的亞馬遜雨林面積為700萬平方公里,比歐洲還要大,從安第斯山脈低坡一直延伸到巴西的大西洋海岸。目前,亞馬遜雨林正在遭受連續第二年的干旱天氣,這意味著雨林植物可能將從明年開始死亡。去年,亞馬遜雨林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干旱,科學家發現,炎熱干旱的天氣使得亞馬遜雨林里面的河流逐漸干涸,河道上出現了很多沙丘和淺灘。
據統計,亞馬遜河很多支流的水位下降幅度超過
河流水位下降造成數以百萬計的魚死亡,數以千計的生活在雨林中間的原始部落因為水路被封而受困。此外,干旱還導致雨林頻頻發生大火。科學家表示,更令人擔心的是,今年亞馬遜河水位下降的速度超過了去年。
亞馬遜雨林處在退化“臨界點”
亞馬遜雨林所蘊含的二氧化碳的總量為900億噸,足以令地球變暖的速度提高50%。丹·耐普斯
全球研究森林的權威專家之一、美國密蘇里大學生態學家黛博拉·克拉克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亞馬遜雨林的生態系統鏈已經出現斷裂,而且亞馬遜雨林“正在朝著一個可怕的方向走去”。
拯救亞馬遜雨林
在上周,一個在阿根廷里奧內格羅召開的峰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著名科學家也發出了“拯救亞馬遜雨林”的呼聲。科學家警告稱,干旱氣候和人為的過度采伐森林正導致亞馬遜雨林處在即將退化的“臨界點”,而且退化過程一旦開始就無法逆轉。
逾四成亞馬遜雨林受損
巴西環境部部長瑪麗娜·蘇菲亞表示,在過去一年,經過政府的大力整治,非法采伐森林的數字比前年下降了31%。英國媒體稱,盡管如此,這僅僅意味著非法采伐森林數字回到了2001年的水平,但是仍然是10年前的兩倍。
據統計顯示,目前有20%的亞馬遜雨林已經被徹底地夷為平地,另外有22%的雨林正因為過度采伐而受到破壞,導致日光可以照射到雨林的地表,使得土壤變干。科學家表示,如果把這兩個數字加起來,總數將接近50%,已經接近電腦模型預測的亞馬遜雨林即將死亡的“臨界點”。雖然電腦模型預測這在2050年之前不會發生,但是科學家警告稱,電腦模型預期在2050年發生的情形,可能會在2005年就開始發生。有科學家表示,拯救亞馬遜雨林每年大概需要600億美元的經費,而巴西政府官員表示,他們的國家還有更多比拯救雨林更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
世界第一大河流亞馬遜河受到連年干旱的影響,流量明顯減少,河道上出現了很多沙丘和淺灘,在河道上人們建起了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