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大多學歷較高、或事業心強,自主性強、思想與能力都很獨立、最重要的還是經濟獨立,是新興女性的代表,她們的出現一度得到了周圍小女人們的仰視。她們自由自在,因為她們的收入足以讓她們過上不用男人買單、可以自己付款的時尚生活,甚至比大多數結了婚的女人更體面風光。雖然在父母的圈子里會受到所謂的“社會壓力”,然而她們已然創造出自己的社交圈,自得其樂。她們并非怨女,而是安靜地垂釣,不心急是否有魚,有當然好,但沒有也不相干,因為過程與等待中她們享受過風和日麗和香醇咖啡。
不要以為做個“剩女”是件很容易的事,你要夠有氣質,夠樣貌,還得經濟獨立甚至優越。如果一個女人真的因為某種原因成了“剩女”,即使感情上有些失落,在虛榮心上其實也可以得到一點小小的滿足。雖說感情被“剩下了”,可是卻有大把時間享受自己的生活,而一些平庸普通的女人沒有被剩下,卻一個個乖乖地被某個男人用點雕蟲小技“騙”進了婚姻殿堂,勤勞勤儉的為人妻為人母,終日不得閑,所以說上帝是公平的。
在這個以自主、個性先行的時代,從前那種以需要為原則來選擇的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擺在人們面前的選擇成本越來越低,人們也更加率性,習慣隨著自己的性格辦事,一切按照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所謂的二十五歲該找男朋友、三十歲該結了婚、三十五要有個幾歲大的小孩之類說法,已經成為土話,尤其聽在“剩女”的耳里根本是耳邊風,該干嘛干嘛,或者一頭埋在工作中、或者繼續享受單身自由人的生活。
有人說:“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天下女人。”并不是每個女人都需要愛情或者婚姻作為自己人生的支點才可以平衡或者說快樂,有的女人是天生的工作狂、事業狂,成就感這件事在其看來比天都大;而有的女人談談戀愛可以,要她走進平淡瑣碎的婚姻生活,可能比讓她剩下這件事還要令其感到頭疼;而有的是既然沒有遇到心目中白馬王子,還不如不嫁。
姑勿論“剩女”們是因為什么原因在愛情的道路上被剩下了,倒是很多人欣賞她們對愛情寧缺毋濫的人生態度,她們認為,結婚就應該是心甘情愿的,是兩情相悅的,是為了真正的愛情而結婚的,而不是為了附庸于什么,被什么所迫,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她們甚至可以被稱為“圣女”。
有些看得透的“剩女”會說:既然剩下了,就好好安排自己“剩下”的時間吧。她們覺得,人生不是只有愛情這一件事,即使成了“剩女”,也別只剩下抱怨、悲觀和自卑,也要做個優雅從容的女人,學習吧,讀書吧,健身吧,享受吧,旅行吧,做點善事吧,善待朋友吧,多陪陪親人吧……還剩下大把的事情等著她做,就是別湊合,別湊合著生活,別虧待了自己,更不要將來隨便找個感情寄托或者匆匆忙忙把自己嫁了,即使感情被剩下了,婚姻被耽擱了,也要有自己的尊嚴和美麗,否則,就可能什么都剩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