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制的這份中國首部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把能源生產和轉換、提高能源效率與節約能源、工業生產過程、農業、林業和城市廢棄物等列為中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
中國公布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根據這部方案,中國將強化能源供應行業的相關政策措施,在保護生態基礎上有序開發水電,把發展水電作為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向清潔低碳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措施。
此外,中國將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把核能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步提高核電在中國一次能源供應總量中的比重,加快經濟發達、電力負荷集中的沿海地區的核電建設,并提高核電產業的整體能力,預計2010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5億噸。
中國還將加快火力發電的技術進步,優化火電結構,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電機組,適當發展以天然氣、煤層氣為燃料的小型分散電源,預計2010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億噸。
中國還將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推進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并積極扶持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的開發和利用,預計2010年這三個方面的措施分別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億噸、0.3億噸和0.6億噸。
據中國有關專家初步估算,0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約為6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從1994年到04年,中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年均增長率約為4%。根據上述方案,中國將強化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建材、交通運輸、農業機械、建筑節能、以及商業和民用節能等領域的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在工業生產過程,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化鋼材節約、限制鋼鐵產品出口﹔開展建筑材料節約﹔推動生產企業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等國際合作。
方案指出,中國將大力加強能源立法工作,加快能源體制改革,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制建設。
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同時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五個原則,其中第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表示,中國“當前的首要任務依然是要發展經濟,消除貧困”。
針對國際間有關中國應加入發達國家行列自動承擔減排義務的呼吁,中國仍堅持自身與發達國家相比具有“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拒絕響應。
中國目前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有研究認為,中國很可能會在2009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污染國。馬凱強調中國人均排放量仍然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并批評要求中國承擔減排義務是“限制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另外他表示比較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不能只看本土排放,他指出發達國家公司在中國生產產品后賣往本國消費,或從中國購買焦炭和鋼材等生產過程會造成污染問題的材料,因此中國的部分污染也應被計算入這些國家的排放量中。
馬凱承認中國和美國在氣候問題上有分歧,但表示兩國間的共識在逐步擴大,而且已經開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開始合作。他對美國上周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方案表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