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分析: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篇回憶錄,通過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于1943年在父親被害十六年后回憶其父親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與敵人堅決斗爭的情景及被害后一家人的悲痛之情,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無比敬仰與深切懷念,文本中的許多語言文字含蓄耐嚼,細節描寫突出,人物形象鮮明,運用了首尾呼應、直接描寫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等和對比描寫不同人物的方法來表現李大釗的精神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來體會人物品質,以此落實“抓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品質”的語文要素;通過課前獨立查找資料、教師提供資料包、課上老師在難理解處給予資料支撐等形式,來落實“查閱資料,加深對課文理解“的語文要素。
學生情況分析:
在前測中的數據顯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通過關注人物的外貌、言行,體會人物品質的閱讀方法,只是在利用資料加深理解方面還有不足,需要老師的指導。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品讀描寫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三件事中有關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的關鍵語句,借助資料,感悟李大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形象。
2.學習閱讀鏈接,鞏固抓細節體會人物品質的學法。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品讀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關鍵詞句,感受李大釗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教學流程圖: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 自由讀課文,回憶課文內容。
2. 教師出示填空,復習舊知識: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一篇( ),作者是( ),她是李大釗的女兒。課文中回憶了關于李大釗的( )、( )、( )這幾件事情。
3. 帶入情景:你知道李大釗同志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展革命工作的嗎?
(1)學生交流課下了解到的背景資料。
(2)觀看相關視頻。
4.討論:李大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設計意圖】:通過填空題,為學生回顧梳理課文內容,建立學習上的框架。時代背景資料的引入,讓學生一下子回到那個兇險的年代,情感上受到觸動,為接下來體會李大釗高尚的品質做好鋪墊。
二、品析詞句、體會品質
(一)出示學習任務:
1.默讀課文2—29自然段,思考:李大釗同志有著怎樣的品質?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畫下來,寫一寫批注。
2.小組合作:組內確定一個感受深刻的品質準備匯報。
(二)匯報:
1.學生自由發言,結合找到的詞句談自己的初步感受。
2.捕捉學生有效回答,進行引導
(1)忠于革命,對工作負責的品質
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預設:
①堅決(人物的態度)——不容商量。
②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在對比中談感受
反問的語氣更能體現出雖身處危險當中,但李大釗態度堅決,對黨的工作高度負責任的品質。
③指導朗讀:幾人讀.(在這嚴峻的形勢下,父親是慷慨激昂地說嗎?父親在表白自己革命的決心,怎么讀?語氣可以低沉些,堅定些,慢一些。)
(2)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品質
“沒有什么,不要怕。星兒,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親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預設:
①“不慌不忙“——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體會到:面對抓捕,面對危險,父親沒有慌亂緊張,而是從容面對。他早就知道會有這樣一天,所以他有心理準備,敢于直面敵人。
②指導:李大釗面對的是怎樣的敵人?從文中找一找,讀出來。思考:為什么寫描寫李大釗同志的只有三句,而敵人的描寫卻這么多?
感受:側面烘托出李大釗的臨危不懼的品質。
③指導朗讀。
(3)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品質
“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①“亂蓬蓬”想到,李大釗在獄中受到了嚴刑拷打
資料:
李大釗從被捕到就義,在獄中共22天。敵人對他進行了多次審訊。為了逼迫李大釗招供,敵人對他施用了多種酷刑,電椅、老虎凳、用竹簽插手指……最后竟殘忍地拔去了他雙手的指甲。李大釗自始至終沒有向敵人泄露黨的任何機密。
敵人轉而采用軟化引誘的辦法。他們以同鄉的身份勸降李大釗:“李先生,只要你肯為張大帥、吳大帥效勞,保你官職在我之上。”李大釗輕蔑地回答:“張作霖是猙獰之子,吳佩孚是狼狽之兒,我豈能為他們效勞。大丈夫生于世間,寧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就是斷頭流血也要保持氣節!”
②體會到:李大釗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革命氣節。
(三)有感情朗讀重點句子。
教師用串聯的語言引讀重點句。
十六年前,當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越來越緊張的時候,他對母親說……
當敵人闖進家門,窮兇極惡地抓走父親時,他……
當我們在法庭上與他見最后一面時,我看到了他……
(四)小結:
從對李大釗外貌、言行的描寫中,我們體會到了他有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質。
【設計意圖】:在學情分析中不難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于“抓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品質”的方法已經掌握,在本課教學中,再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利用團隊優勢,把細節描寫的內容找齊全,這樣可以更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品質。教師利用對比閱讀、引入資料等教學策略,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促進對人物品質的深入理解。
三、總結學法,鞏固延伸
(一)過渡: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后繼,比如閱讀鏈接中的董存瑞。
1.教師語言描述過渡到課文。
2.出示學習任務(二):
默讀課文,找到描寫董存瑞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表現了他怎樣的品質?
預設:(1)語言:他抬頭眺望遠方,用盡力氣高喊著:“同志們,為了新中國,沖啊!”
(2)動作: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橋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3)神態: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白煙,閃著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銅鑄一般的臉。一秒鐘、兩秒鐘……他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
3.體會:董存瑞是一個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戰友的生命,不惜犧牲自己,英勇無畏的革命品質。
【設計意圖】:利用閱讀鏈接中的文本,鞏固所學——抓住人物的細節描寫,體會其品質的閱讀方法。
四、課堂總結
在今天課上,我們感受到了李大釗和董存瑞兩位先烈的革命品格。那么無論是革命時期還是當今社會,為了祖國的建設、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舍小家、為大家,這些英雄不僅會屹立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崇高的形象也將永遠屹立在我們的心中。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于英雄的品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這些英雄兒女更是心生敬意。他們深受感染的同時也必將會學習這樣的高尚品格,在未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力量!
板書設計:
教學特色:
1.本節課的教學,體現了“關注人物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和“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兩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
2.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和老師多種教學策略的引導中,進行了充分有效的學習。
3.學生在這節課上不僅收獲了評價人物的方法,而且在他們的心中樹立起了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為他們形成人生志向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資料包,篩選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這樣學生對于通過“查閱資料,加深對課文理解”的閱讀方法將落實得更扎實,學生的學習空間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