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小學六年級g班的見習中,筆者取得了多方面的收獲,下文從學校常規、課堂教學、班會活動、教學展演、教研活動五個方面,呈現在見習中的具體收獲。
在大學校園學習了兩年多的理論知識后,這學期終于迎來了見習,在N小學為期兩周的見習讓我收獲許多。不同于大學課堂中的專業知識學習,見習期間的學習更有實踐意義,讓我看到了真實的學校教學情境,也讓我看到了教師的日常工作。通過學校的環境我基本了解了N小學的基礎常規,進入班級后,我在教室前面的墻壁上了解了學校的作息時間和課后服務活動安排。除了學校環境和教師文化傳遞的學校常規,在見習第三天,我有幸參與到了六g班上午大課間跑操活動,也通過跑操活動了解了學校對于學生體育的一部分內容。
見習期間還趕上六年級的年級大會,主要是總結期中考試,表彰優秀學生,鼓勵學生奮發向上。通過年級大會我也了解到了N小學的獎勵制度,通過獎狀的數量和內容,我發現對于獎勵,學校盡量豐富類型,不僅僅局限于成績,而是進行多方面的表揚。但通過了解獎勵發放制度我發現由于是教師選定人選上報年級,獎狀的頒發還是會存在部分唯成績論。
見習第二天正好是六g班拍攝校歷的時間,我也借此了解到學校有一個每年給每個班級拍攝一張合影作為校歷的傳統,是一種維持同學間及教師學生間關系的紐帶,也便于以后尋找校友,相互聯系。這些學校常規和傳統讓我對N小學這所學校了解更加深入,也便于我在學校觀摩教學活動和參與教研活動,融入學校氛圍。
在了解學校常規后,最重要的就是觀摩課堂教學了。兩周多的見習我主要在N小學六年級g班觀摩了語文課和數學課、參與了一次六g班的體鍛課、一次書法課及每天的第一階段課后服務活動、觀摩了一次五年級英語教學組組織的教學示范課。此外,N小學線上上課期間,我參與了兩天下午的語數英答疑課。
見習過程中我基本一直坐在教室后排,觀摩教育教學,并批改學生的習字冊、作文本等,總體來說全面觀察到了學生學習狀態與教師教學過程,且聽課記錄涉及到了較為全面的學科。在觀摩課堂教學時,我也在認真完成聽課記錄本,一共完成了13篇語文、3篇數學以及1篇英語聽課記錄。每篇聽課記錄均基于課堂實錄進行了評價和建議。在完成聽課記錄后,我也再次翻看了聽課記錄進行反思總結,發現了一些教師課堂教學共同的閃光點。
首先是了解學生基礎、遵循學生發展規律,每一堂課都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內進行講授,遵循了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課程內容和講授方法既能夠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也不會學生認知范圍。教師課堂中的角色在講授者和引導者間切換自如。
其次是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方法得當,導入階段通過故事、音視頻、圖片、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授新階段通過講授法、對話法、討論法、問答法、觀看法等豐富課堂內容,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活躍課堂氣氛。
最后是重視復習回顧和總結反思,特別熟數學課,由于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系的,每節課講授前,教師都會先進行復習回顧,再進行新課講授,以更好地促進新知識的吸收理解。觀摩的課堂中有兩節課是語文試卷講評,任課教師很重視講評后學生對本次考試或者練習的反思。考試作為過程性評價,學生及時的反思,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這些課堂教學實錄帶給我對于教學的反思,也讓我學習到許多教學技巧,是我今后需要重點反復回顧的。
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我還觀摩了六g班一次簡短的班會課程,主題是“誠信”和“安全”均是基于該班學生最近狀態和班級內的問題制定的班會主題。由于我的帶教老師是六g班的班主任,在見習期間我還學習到了許多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策略和技能。班主任在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外,還需要關注班級其他事務、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帶動班級學習氛圍、重視與家長的溝通與配合。
班主任及時與家長的溝通是很重要的,間隙過程中我看到我的帶教老師經常與家長進行溝通,促進家校合作。學校的本質是育人,但是學生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學校,只有學校與家庭配合,才能促進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發展。及時與家長溝通,不單單是讓家長知曉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適時修正,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兩周的見習讓我看到了教師的日常工作不僅僅是教學,還有備課、教研等重要工作,如果是班主任,則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安全、習慣,注重與家長的溝通配合等。在見習中我跟著帶教的Y老師學到了很多,有所收獲有所得。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要當一名好的老師更不容易,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提醒了我如果想要當一名好老師,需要在校認真學習教育相關理論,筑牢理論基礎,珍惜每一次見習實習的機會,在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能力,促進自身進步,在堅定中抵達晴朗。
由于見習第二周正好趕上N小學的教學督導,我也恰好觀摩到語數英各一節公開課。教學公開課作為一種教研形式,能夠展示教師教學水平,也是教師交流教學經驗的機會。它的教學框架更清晰,教學設計也更加規范,也展示了授課教師的教學思想,可以看出,教學公開課不是一個表演課,是教師間相互交流教學思想、發現問題、反思教學水平并進行改良的機會。我也通過觀摩看到了教師們思想的碰撞,這也讓我思考教師教學思想的形成原因以及教師教育的相關論題。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要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條件就是做好備課工作,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做好詳細的記錄,認真寫教案,在上課前有備而來。只有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課堂上應變自如,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精彩的公開課讓我意識到,在下見習到來前,我需要在校首先夯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多閱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下次去學校見習或者實習時抓住上臺講課的機會,充分準備,同時積極向帶教老師進行提問,獲得更多的實踐經驗。
除了觀摩課堂教學、班會、公開課等教學活動,我還參與了一次六年級語文備課組關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備課活動,深入了解教師的備課工作。此前我都是以學生的角度參與教學活動,這是第一次深入教師備課活動,也讓我認識到教學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其背后的準備工作是需要思考的。在講授一節課前,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備課,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的學習基礎、教材的內容、培養目標、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教學方法等。此外,這次備課活動也讓我意識到教師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性,不同的教師對教學有不一樣的思想,在經過交流溝通后,教師間的教學思想進行碰撞。得出更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設計。
本次見習給我感觸最深的是我深刻理解了 “因材施教”并不只是嘴上說說,需要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在貫徹“因材施教”時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點,或許他在學習上不盡如人意,但在道德修養、藝術修養等其他方面有很大潛質。我們需要挖掘每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并因材施教。
見習讓我體會到教師角色的不易。教師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社會是不斷變化的,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職業,需要先將自己的知識能力裝備起來,才能對社會變化應對自如,做好教學工作。此外,教師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人,“教育是一顆心喚醒另一顆心,一盞燈點亮另一盞燈的過程。”所以教師自己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修養,并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滲透,做好德育工作。
高教課堂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