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能力對訓練的敏感度很高,只要停止訓練,心肺的能力馬上會出現下降反應,哪怕這個停止的時間很短。”
前天文章中舉了一個“心肺負荷超量訓練”提示的截圖,有的朋友比較關懷老威,問這樣會不會有問題。
老威從來都把健康放在業余體育運動的首位,所以,對于這種情況,很重視,也很樂意通過親身踐行,來找到答案,佐證理論上的說法。
我一直奉行“漸進”的原則,而這個原則恰好是廠商鼓吹的逐步增強心肺耐受力的模式,所以,我幾乎從來沒有遇到過“心肺負荷超量”的提示。倒是有時候完成了當日運動量的定額,會得到“心肺負荷不足”,每次遇到這種時候,夫人就會逗趣我:得,又白跑了。
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事實上不會白跑。“完成定額卻顯示負荷不足”,是說明最近一周相對于過去四周的訓練,對提升心肺的刺激強度偏小,理由可能如時間縮短,或者強度減小。
我是每周按照既定課表踐行的,時間變短和強度變小的情況都不存在。實際上,最近出現這樣的提示,皆源于剛剛過去的管控期里,為了抗疫,足不出小區,維持了十天。這十天中,多數是在家練力量,而力量練習,對心肺的刺激極小。
一、心肺耐受力對停練很敏感
拳諺有云: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這固然是一句促人常抓不懈的鼓勵語言,但是同樣用在身體建設領域,可能對于有氧能力來說,真的適用,而且遠比原文所指的“功”適用——假如我們認為原話里這個“功”更多地是指手眼身法步的話。
對跑步而言,停練,最明顯受到影響的,就是心肺耐受力。
停練后再恢復,開始幾日,即使都達到或超過當日運動量,由于停練的影響,依然可能顯示“心肺負荷不足”。如下圖,6日是停練期間,9日是恢復首日,
但是連續執行課表后,由于停練期間導致耐受力降低,如果按照正常課表執行,很快就會顯示“心肺負荷超量”。
“超量”這個圖標很有意思,分兩檔,先是紅心警告,如果依然按照既定的強度執行,則出現一個創可貼,以示嚴重警告。再下去也許出現一個打pp的圖例,哈哈!
完成當日的運動量與心肺負荷狀態沒有一一對應關系。換言之,即使當日訓練量大,結束后,可能依然顯示心肺負荷不足,反之,當某天訓練量很小,卻顯示心肺負荷合適,或者過量。
我們說過,心肺負荷狀態是一個對比值,是一周以來的心肺刺激與過去四周的強度對比。
圖2是禁足后開放首日里完成一場半馬,相對平時量大一些,但還不能拉平心肺負荷,是因為禁足后,心肺耐受力和刺激力都下降了——分子分母都下降。
下圖中,在C點位置,是耐受力和壓力均衡的點,延伸到最近的訓練日,壓力點在A,而耐受力在B。A比B點高出一大截,所以,顯示為“過量”。
而A點得以高出平均線,也并非這單日的運動強度有多大,而是因為在之前那個低洼的禁足期,使得短期積累的壓力瞬間提高了。以C點為壓力和耐受相等的起始點,一方面壓力壓力線提高到A,一方面耐受力下降到B,所以才會顯示“過量”。
停練時間越長,耐受力下降得越厲害,而恢復訓練后,短期內積累的壓力也越大,兩者之間越容易呈現“心肺負荷過量”的特征。
停滯一段時間后重新開始,是非常容易遭遇“心肺負荷過量”的提示的。
我這里是舉的10天禁足期的例子,很短。如果時間更長的“荒廢”,心肺能力的衰落會更加明顯。
前面說了那么多案例和分析,不是主要的,一切都落實在老威經常鼓吹的那個觀點:一旦停止了一段時間后,重新開步時,要把自己當做小白來看,千萬不能托大,更不能盲目地以高手自視。即使是高手,如果超過一個月的停步,那么重新開始時,給自己一到兩周的“以小白的訓練狀態”來喚醒身體,也是必要的。
二、交叉訓練是很好的模式
有人看了關于慢跑話題的那篇《低心率區間跑步有什么效用?》,說,要把強度始終控制在心率1-2區。
但是,就訓練模式來說,我非常反對長年累月始終保持在一個強度和節奏里,沒有比這種習慣更令我反對的了。
故此,我要重申一下,“始終控制心率在1-2區”,這不是我寫《低心率區間跑步有什么效用?》這篇小文的本意。我的本意是說,這種強度的大量堆積,既有打有氧基礎之功,也有調節強度的好處。
但要想提高能力,全面發展,各種強度的訓練都是必要的。只是對于有志于跑長跑的愛好者來說,積累有氧代謝的功夫,是基本功里的基本功。
在“心肺負荷過量”時用低強度的有氧跑來降低強度,甚至干脆用力量訓練來作為交叉訓練,都未嘗不可。
力量訓練對于心肺的刺激很小,不會額外增加心肺負擔。同時,力量訓練不僅是健康建設所必須,也是跑好步所必須,理由是bla,bla,bla——說得太多了,不贅述了。
內容主要是徒手,強度不大。俯臥撐,卷腹,靜止水平蹲(就是武術里的馬步)。力量練習的心肺刺激非常小,卷腹等平躺的姿勢,心率幾乎與安靜平躺心率接近,下圖中最高心率,出現在以30個為一組的俯臥撐,做若干組的期間,其實這個心率也非常低。
力量訓練時受到的刺激,主要是肌肉刺激。所以主流說法,擼鐵對心腦血管方面沒有多大幫助,好處主要在骨骼肌肉方面。
由此也跑個題:在徐國峰教練和他們的RQ平臺的理念里,都提醒我們,躺平的安靜心率和站立的安靜心率相差較大,建議用站立安靜心率來計算儲備心率。
我的實際體會,姿勢對于心率的影響確實很大。做力量運動時,如果是平躺的姿勢,心率低到最大心率50%的程度都難。
力量訓練根本不必顧及心率,以及基于心率計算出來的熱量消耗。而是要關注自己的體感。
經過一天力量交叉訓練,今早做恢復測試的時候,立馬得到“已恢復”。數據顯示的原始狀態是長長的橫條,不容易看清,把頭尾那一小塊截下來拼到一起,所以,圖顯得有點模糊。
三、順勢而為始終是老威的運動觀
老威寫運動心得文章,原始的出發點是為了兩類人:
一是老威數十年的老同事們,起因于有的朋友在朋友圈里看到老威的發布(現在我已經完全不上朋友圈了),覺得很棒,想要跟老威一樣去做,但覺得無從入手。所以我把心得寫下來,希望對老同事們有個參考,也希望他們健康幸福。
二是為子侄輩們提供借鑒——老威自己有過從學生時代很棒的運動員狀態,到畢業后十幾年在業余時間基本上維持了學生時代的作息和訓練,到后來因為工作節奏的變化而使狀態有所荒廢,被人稱為“油膩”,再到重返良好的“年輕態”的過程。子侄輩們都是在職場上的當打之年,希望他們不要走老威曾經走過的“不小心荒廢了”的老路,而是盡量把健康建設的習慣持續下去。
此外,網絡時代,如果對前來圍觀的朋友們有所裨益,那我也樂見其成。
如果說,學生時代從事運動,有較強的競技心在內(因為要代表學校參加校外的比賽),那么現在老威鼓吹的運動,就是一切圍繞著健康。
追求健康,順勢而為非常重要,它是老威的基本運動觀。
任何時候,我都反對以下這些攀緣的情形——攀緣二字的本意,就是當“緣”(條件)不具備時,強行硬上的行為。
沒休息好時為了運動而運動;
能力不具備時盲目追求不現實的目標,包括速度,跑量,時長;
單純追逐高水平人的競技數據,而不是學習對方練習基本功的方法和邏輯,以至于多年后始終處在“基本功非常薄弱的老師傅”的狀態;
僅僅因為迷戀運動帶來的快感,而對運動上癮;
為了完成自己的運動定量,甚至不惜在工作時間破壞工作紀律去完成任務,或者為了自己的運動愛好而不顧及家人;
為了與人在網絡社交圈比拼、爭勝,而去積累數據;
…………
===================================
作者:老威修斯william,個人公眾號:老威小屋。運動大叔,跑步和健身愛好者,跑步是運動的其中一個手段。每月保持200至250公里的跑量。崇尚“科學訓練,合理飲食”的健身原則,倡導戒煙斷酒的生活方式。跑步以提高健康水平為主,以適當追求競技能力為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