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殞汩羅千古恨,離騷絕唱永流芳
——芳苑詩友吟癸卯端午節專輯
本期作者:
王躍東 溫亞東 丁燕 儀述忠 金孝奎 姜卓俊 楊生郭通海 智少強 王三禹 王建勤 余奕彬 禹麗娟 王賢來 劉炳圻 牛學 雷世平 洪珉 陳志生 李進步 王健強 曹憲閣 劉志澄 陳玲靜 張兆嵩 劉林森 趙立吉 吳英環 梁玉滿 莊業松 彭瑞雄 羅國勇 范勤 羅小明 單士前 盧名通 何君 付春英 鄭占榮 李增山 范志曾 滕紹英 胡顯祥 王平 王繼權 鄭相豪 陳旭榜 郭廣世 蔡捷 李滿 趙俊良 劉喜軍 郝滿榮 苗鳳榮 黃新斌 張玉祥 劉守全 徐依武 宋有富 劉遠友 周致俊 侯明鐸 盧賢德 朱光國 張弘 史濟民 王勤禮 徐宜華 趙傳法 尹祖文 劉慶國 穆維華 朱梅香 陳春玲 李泉成 白春來 王禎安 周正權 李保田 李相虎 張九梅 喬長柱 馬惠珍 竇建中 陳秀玲 王志毅 董華 張希臣 陳爾柏 于占海 杜寶珩 李國昌 秦文 王三禹 趙洪軍 李進步 趙淑玲 廖志東 王魯秦 檀志 楊德義 孫向祝 湯道深 盧曉良 張華興 李為民 王力爭 陳素娜 周祥云 鄭慎德 蕭漢慶 趙明文 劉道海 王通路 吳國榮 陳國斌 賀律魁 朱桂樵 楊傳勝 彭瑞雄 朱威國 黃開獻 王升 張愛芹 周維 黃亞青 馬安田 關歌 崔大年 曹浩東 劉春岐 蔡大營 王子潁 王志中 韓洪友 楊生 傅衛國 張根虎 張殿軍 吳輝
王躍東(河北)
端午感懷
懷沙應可敬,憂憤或難平。
無限山河韻,汨羅江上生。
溫亞東(四川)
賽龍舟
響鼓徹云霄,龍舟逐浪滔。
人人惟恐后,高調詠離騷。
丁燕(河南)
端午祭屈原
水岸祭端陽,荷包粽子香。
離騷成絕唱,天問萬年長。
姜卓俊(山東)
端午清晨
露拭家人目,門飛艾草香。
彩絲纏米粽,小帚驅災殃。
楊生(遼寧)
端午
墨客詩端午,離騷浩氣揚。
神州香米粽,屈子永流芳。
儀述忠(山東)
愛國日時感
華夏三千卷,長風萬里歌。
今言臺海事,自信更堪多。
金孝奎(北京)
端午節
九域迎端午,離騷千古傳。
復興圓夢日,美酒敬群賢。
郭通海(北京)
端午二首
龍舟今又渡,黃酒酹屈公。
黍粽出棱角,無棱何楚雄?
天問傳千古,離騷世代昂。
縱觀天下水,尤敬汨羅江。
智少強(北京)
粽香
粽香飄端午,榴花憶始開。
兒時瓜架下,夢里母親來。
王三禹(北京)
端午祭屈原
屈子賦離騷,言辭犀利刀。
汨羅千古恨,天祭淚成濤。
王建勤(湖北)
端午懷屈子
江山留舊跡,四海盼平安。
懷念彌天合,哀吟匝地寒。
世傳騷賦節,魂寄汨羅寬。
忠國箴言在,嘆憐獨醒難。
余奕彬(廣東)
看龍舟賽有感
端午雨絲絲,龍舟揚戰旗。
鳴鑼添喜樂,擂鼓競飛馳。
風雅千秋賦,離騷第一詩。
人人能愛國,華夏展雄師。
禹麗娟(湖南)
寫在端午前
常儀渾似舊,佳節慶年年。
箬粽鍋中熟,艾蒲門上懸。
每逢仍酒饌,重過又詩篇。
休笑遺風俗,祈祥萬代延。
王賢來(湖北)
端午祭屈原
歲歲端陽節,家家糯粽香。
龍游江漢水,舟渡汨羅浪。
憂楚憂天問,悲哀悲國殤。
良臣雖已逝,品質永流芳。
劉炳圻(河北)
端午
七宿起南天,云崖月似船。
競舟嗟屈子,折粽慶盈年。
侫惡長曾有,乾坤已煥然。
離騷書所寄,今日九歌還。
牛學(北京)
端午懷屈原
庶眾敬靈均,騷壇第一人。
奉心高雅潔,秉性耿誠淳。
縱死別漁父,平生憂兆民。
汨羅流遺恨,千古耀寰塵。
雷世平(北京)
端午祭
世外英魂怨,人間祭夢圓。
汨羅尋古淚,泰岳寄冥天。
屈子含冤問,離騷絕唱宣。
龍舟旌鼓急,糯粽慰忠賢。
洪珉(北京)
端午佩香囊
潛心絲線繡,纖手藥花裝。
蒼術艾絨淡,椒蘭白芷芳。
識名憐草木,憶屈過端陽。
豈止詩騷美,香囊護福康。
陳志生(北京)
端午懷屈原
端午何其熱,千年自古流。
忠良崇萬代,奸佞臭千秋。
韻海湘天浪,儒林汨水幽。
靈均身已去,君子夢仍留。
李進步(北京)
端午敬祭屈原
踏嶺展天南,思君涌淚連。
神州端午祭,圣韻頌佳篇。
江海龍舟賽,民風虎粽傳。
中華懷壯士,靚宇拜屈原。
王健強(海南)
端午
楚俗流傳百感深,汨羅能把一魂尋。
世間風物何為貴,不朽千年愛國心。
曹憲閣(遼寧)
詠艾蒿
綠意蔥蘢野嶺旁,驅瘟療疾入偏方。
清芳散向民間去,過雨經風自帶香。
劉志澄(湖北)
端午節有感
民心若鏡勝神靈,清濁忠奸一照明。
歲歲端陽思屈子,無人祭奠楚王塋。
陳玲靜(浙江)
端午
今日重新賦楚騷,同操抗腐舉廉刀。
遠離奸佞聚賢士,共駕龍舟越巨濤。
張兆嵩(湖北)
端午有懷
時人樂道過端陽,莫把含冤屈子忘。
可恨當年家國破,忠魂還在水中央。
劉林森(重慶)
端午言粽
角尖米糯蛋黃圓,絲線游離清白牽。
萬子同心黏緊湊,忠魂一葉寄千年。
趙立吉(河南)
端午節吟
五月端陽粽葉青,汨羅長奠悼英靈。
離騷一部傳千古,莫忘屈原享太平。
吳英環(吉林)
端午節感吟
甜粽重拋又感傷,汩羅江吼喚忠良。
當年抱石猶懷志,未起波瀾驚帝王。
梁玉滿(廣東)
看龍舟競賽
擊水飛船逼浪高,隆隆戰鼓沸嗷嗷。
北江看罷龍舟賽,猶憶人君學屈騷。
莊業松(上海)
端午說楚
從此懷王別故樓,江山留給后人愁。
若施美政為長策,哪有秦強與楚囚。
彭瑞雄(江西)
吊屈原
忠心輔楚偉如何,直面抗秦遭貶磨。
一曲離騷天問后,汨羅身去萬江哦。
羅國勇(湖南)
端午感懷
競渡端陽懷屈子,詩囊泣向汨羅傾。
魂歸香草離騷客,付與滄波識姓名。
范勤(吉林)
嘆屈原
楚水悠悠暗涌漩,至今深悔歿忠賢。
數來屈子投江后,幾個詩人敢問天?
羅小明(江西)
洗粽葉即吟
何須片片洗純真,奴是冰清碧玉身。
不似郎心常失信,愛沾花露惹風塵。
單士前(江蘇)
泗陽縣詩協端午節話動有寄
載歌載舞震華堂,橘頌蘭馨風雅章。
家國情懷承一脈,汨羅泗水共流芳。
盧名通(河北)
農家端午(詩人)節
課堂角粽院盈香,爺講賢良屈子昌。
代代詩書莊戶院,稻花碩果入文光。
何君(湖北)
端陽節感吟
楚江許競渡龍舟,千載招魂搏急流。
不負詩心成絕唱,且看吾輩振神州。
付春英(吉林)
端午抒懷
屈原怒入泊羅江,愛國精神永古芳。
詩祖離騷奇彩絢,九歌天問放光芒。
鄭占榮(河北)
觀龍舟賽
歡慶端陽氣勢高,龍舟競渡逞英豪。
紅旗獵獵前開路,戰鼓聲聲震碧霄。
懷屈原
端午榴花似火燃,燃香供粽祭屈原。
離騷逐夢傳環宇,賡續征程敢問天。
李增山(北京)
端午觀賽龍舟
風輕云淡柳絲長,湖上天光接水光。
一片棹聲喧鬧里,潸然想起汨羅江。
范志曾(北京)
端午吟
疏雨瀟瀟望楚鄉,離騷寫破淚千行。
興亡大事天難管,遭諂靈均作國殤。
滕紹英(北京)
端午
青山隱隱水悠悠,一曲離騷唱不休。
更見菖蒲花有淚,滴滴點點總關愁。
胡顯祥(北京)
角黍
屈子當年去楚宮,千秋悲劇恨沙蟲。
思情一種無從寄,包在棵棵葦葉中。
王平(北京)
癸卯端午懷屈原
我欲乘舟逐逝波,與君酣醉唱憂歌。
愁心痛飲楚山雨,不許瀟瀟漲汨羅。
王繼權(北京)
端陽前夜讀離騷
手捧離騷讀到癡,無邊想像至當時。
時間果若能穿越,定向屈原問寫詩。
癸卯端午懷屈原
我欲乘舟逐逝波,與君酣醉唱憂歌。
愁心痛飲楚山雨,不許瀟瀟漲汨羅。
鄭相豪(北京)
懷念屈原
年年端午悼靈均,角黍沉江慰烈尊。
大義高風昭日月,招魂千載到如今。
陳旭榜(北京)
觀洣江龍舟競渡視頻
洣江流水快而清,競渡龍舟氣勢宏。
擂鼓喧天助威力,你追我趕似飛騰。
郭廣世(北京)
端午感懷
絕筆懷沙五月寒,華人楚粽記奇冤。
龍舟端午揚青史,焚紙燒香慰九泉。
蔡捷(北京)
漓江龍舟排陣巡游
巡游龍陣九曲彎,溢彩竹燈演大觀。
億眾端陽仰屈子,復興旗艦掛高帆。
李滿(北京)
端午祭屈原
百舸爭流畫鼓喧,雄黃沃酹奠騷魂。
汨羅江里投香粽,知是民間祭屈原。
趙俊良(北京)
端午漫詠
端午千秋尊屈子,龍舟競渡鼓精神。
壯懷天問今償愿,永續忠貞愛國魂。
劉喜軍(北京)
端午節祭屈原大夫
三閭逐水有詩篇,荊楚悠悠賽社船。
再讀離騷崇烈骨,中華大地敬君賢。
郝滿榮(北京)
端午節祭屈原
巨星隕落光輝耀,歌賦離騷天下名。
屈子厚德千古頌,翠蒿香粽賽舟騰。
苗鳳榮(北京)
端午節悼屈原
年年掛艾粽飄香,競渡龍舟鼓點忙。
屈子英靈昭日月,山川湖海共一觴。
黃新斌(北京)
端午節祭屈原
花木爭佳不勝嬌,端陽讀史意昭昭。
屈公千古忠魂耀,不盡情思向九霄。
張玉祥(北京)
端午掉屈原
竹葉包成粽米香,汨羅競艇祭忠良。
屈翁獨醒王臣醉,恨楚難興憤投江。
劉守全(北京)
憶童年端午吃粽
不問江邊鼙鼓鳴,坐聽煮粽沸騰聲。
饞涎三尺火熄去,急蘸白糖醉了情。
徐依武(北京)
詠屈原
志大才高赤子心,群魔亂舞怎容身?
憤悲寧赴清流水,不做醉生泥淖人。
宋有富(北京)
端午節懷屈君
汨羅江畔念君愁,帆競波吟哀悼悠。
艾草離騷歌不盡,問天驚地萬芳留。
劉遠友〈北京)
端午感懷
端午抒懷別樣情,五芳粽子救神靈。
龍舟習俗流芳遠,文化傳承雅韻濃。
周致俊(湖北)
端午
時逢午日起驪歌,艾影橫斜映汨羅。
素月寒山皆帶孝,愁云哀水盡揚波。
驚聞吊客吟詩賦,佇望飛舟競海河。
揮淚難平千載恨,洲頭酹酒祭巍峨。
侯明鐸(江蘇)
端午節
角粽菖蒲伴艾香,佳肴美食品雄黃。
兒童耍線荷包樂,少壯龍舟競渡忙。
千載相傳成習俗,今朝卻忘讀離章。
端陽到處聞歡笑,誰憶香溪哭屈郎。
盧賢德(青海)
龍舟故里吊屈原有寄
詩鄉涵泳已千年,世事推移幾變遷。
湘水難湔前主辱,艾香長佑子孫賢。
艦翻巨浪巡南海,夢寄飛舟探遠天。
社稷已交黔首手,看誰今日媚強權。
朱光國(湖北)
癸卯端午祭
時逢端午粽飄香,艾草菖蒲祭國殤。
天問悲吟存浩氣,九章求索斷人腸。
錚錚傲骨英名在,耿耿丹心日月長。
星殞汩羅千古恨,離騷絕唱永流芳。
張弘(吉林)
端午遐思
紫燕翩翩蕩綠梭,小齋獨坐思如何?
翻書問鼎懷屈子,舉酒怡情念汩羅。
欲寫滄桑筆無力,但悲慷慨意翻波。
離騷千古中華頌,糯粽飄香煮韻歌。
史濟民(上海)
端午懷屈原
裊裊清風下洞庭,滄浪之水慰英靈。
千秋大義懷心赤,一片孤忠照汗青。
愛國九歌如火炬,憂民天問對霜星。
而今競渡龍舟日,浩浩楚騷堪共聽。
王勤禮(山東)
端午祭
汨羅江水楚辭悠,縷縷粽香悲史謳。
翠柳垂枝萬川淚,離騷思賦一金甌。
結盟黃棘癡人夢,頌桔清流孺子牛。
偏信營私堪誤國,但將熱血為君酬?
徐宜華(湖北)
端午
五月端陽楚粽嘗,龍舟競渡戰旗揚。
拜神祭祖掛蒿草,驅鬼除邪飲酒漿。
魂出汨羅香萬里,月懸荊楚耀三湘。
公乘鶴去幾千載,回首家園正小康。
趙傳法(山東)
端午隨吟
步隨五月入端陽,戶戶風行舊俗忙。
葦葉滿包情與恨,絲綢細作帶和囊。
傳今古事屈原祭,習曲新聲愛國揚。
詩賽擂臺重搭起,神州文盛浪潮狂。
尹祖文(江蘇)
端午懷屈原
沉江千古國銜悲,景仰高辭拜祖師。
野艾盈門連昔日,龍舟爭渡壯今時。
通觀秦楚興衰業,重讀離騷遠近思。
猶有佳音相慰藉,神州崛起已無疑。
劉慶國(安徽)
端午祭屈原
媧皇特授補天志,大羿兼傳射日弓。
跳震山河出壯士,吟催李杜亮宏鐘。
江流呼嘯浪推浪,舟賽飛騰龍趕龍。
美粽飄香詩祖喜,同杯共醉祭群雄。
穆維華(江蘇)
端午抒懷
最喜兒時端午忙,籬邊采艾掛門旁。
天真小我戴符樂,賢惠阿娘煮粽香。
芳草悠悠飄宅院,炊煙裊裊漫村莊。
如今客地猶思念,美味依然在故鄉。
朱梅香(江西)
端午
佳節欣逢滿面光,年糕粽子慶端陽。
千家桌上雄黃醉,萬戶門前艾草香。
高唱離騷懷圣哲,低吟桔頌悼湖湘。
龍舟競賽歡聲蕩,愛國精神今古揚。
陳春玲(遼寧)
端午祭屈原
偏逢端午雨蒙蒙,無限思情感慨生。
競渡龍舟催戰鼓,誠拋角粽覓先蹤。
猶聞屈子良言諫,又仰忠臣赤膽呈。
豈向昏君垂皓首,一身正氣貫長虹。
李泉成(山東)
端午懷屈原
高陽帝子譜春秋,一卷離騷萬古愁。
天問昭昭明日月,國殤酹酹大荒流。
應憐罄竹招秦鬼,不棄南冠作楚囚。
鐵桶江山無處訴,空余水上泛龍舟。
王禎安(江蘇)
祭屈原
櫛風沐雨正冠袍,佩芷披蘭宿渚皋。
荊楚興亡成別緒,黎民苦難化離騷。
問天未有天皇應,投水焉無水鬼遭。
屈子今人何以慰,龍舟角黍汨羅濤。
周正權(貴州)
端午
粽子龍舟歲歲新。夏初艾草俗家屯。
離騷一曲有詩久,天問千行傳記真。
翠葉層層浮故事,香囊小小佩凡民。
我吟端午頻搔首,德念屈原氣節人。
李保田(河北)
祭江
錯把昏君當圣主,誰將汨水筑高丘。
墜江難報國家恨,懸筆牢書辭賦留。
粽子包心民意念,龍舟裂浪楚魂收。
千年期盼乾坤朗,喜看江山一錦甌。
李相虎(江蘇)
端午
山清湖碧蒹穿筏,花徑桃源臨紫闕。
小麥新鐮煮粽香,苗秧剛落蛙聲勃。
神舟銀漢賽龍舟,楚月瀟湘垂淚月。
欲借吟爐釀正陽,縱裁蒲艾煉詩骨。
張九梅(安徽)
端午話屈原
黍粽飄香端午臨,家家戶戶艾插門。
千年延續驅瘟疫,世代相傳祭怨魂。
一首離騷憂蠹政,滿腔熱血為黎民。
汨羅江水奔騰遠,無限哀思積淀深。
喬長柱(北京)
端午懷屈子
報國忠君心獨醒,污泥不染證芬芳。
汨羅揮淚千秋頌,屈子含冤萬古揚。
天問豪吟豐史冊,離騷悲壯著華章。
一腔浩氣沖霄漢,激濁揚清日月長。
王繼權(北京)
詠在端陽
歲月車輪向遠方,時間五五又成雙。
愧無豪氣蹈滄海,剩有詩詞祭國殤。
望汨羅江懷屈子,包菱角粽踢襄王。
中華已是端陽景,百姓齊家進小康。
郭通海(北京)
端午感懷
龍舟破浪壯旌幡,擊鼓難申屈子冤。
獨有忠良謀美政,何來妖孽助英賢。
吟毫紙透三江淚,把酒鐏斟百丈瀾。
留取離騷千古頌,更期國泰振華園。
馬惠珍(北京)
端午抒懷
汨羅一躍昭天地,悲水凄風慟楚湘。
縱使橘吟花似錦,奈何天問月無光。
世人皆醉嗟君醒,千古長懷嘆國殤。
九畹蘭溪漁父曲,離騷絕唱起端陽。
竇建中(北京)
端午抒懷
汨羅端午賽龍舟,鼎沸人聲車馬稠。
浪涌波飛爭勝負,群情振奮共加油。
離騷絕唱傳千古,橘頌深情詠萬秋。
特色興邦圓夙夢,中華崛起傲全球。
陳秀玲(北京)
端午游芽莊
端陽恰巧客芽莊,異域民俗一脈長。
艾草流香驅疫害,雄黃祭酹悼騷章。
龍舟掀起重重浪,戰鼓劈開浩浩江。
千古淵源同曰月,互通互契續輝煌。
注:芽莊為越南的旅游景點。
王志毅(北京)
話端午節
屈子投江楚國亡,平民河水倒雄黃。
龍舟奮力來援救,米粽深情去預防。
愛國詩人千古頌,忠臣義士一朝殤。
中華文化多悲壯,民族傳承萬代揚。
董華(北京)
端午寄懷
榴花初綻又端陽,插艾懸蒲溢暗香。
悲棹龍舟呼屈子,輕拋角粽祭魂殤。
俠肝義膽千秋頌,愛國憂民萬代揚。
一卷離騷傳盛世,但書神話耀東方。
張希臣(北京)
端午憶屈原
門楣端午菖蒲掛,楚水悲潺涌浪花。
長嘯九歌憂社稷,高吟天問抱云霞。
系情報國千秋頌,爭道丹心萬丈華。
傲骨直臣驚后世,忠魂貞士念無涯。
陳爾柏(北京)
端午祭
粽子飄香五月天,龍舟競渡祭英賢。
情懷家國一腔熱,愛滿山河九域牽。
橘頌離騷傳百世,精神不杇頌千年。
節逢眾把鮮花送,屈子高風北斗懸。
于占海(北京)
端午憶母
淚憶娘親棕米香,清新葦葉棗甜藏。
艾蒿采擷驅蚊害,折柳懸檐兆吉祥。
黃酒陳醇杯盞滿,彩包絢麗豆禾裝。
闔家團聚柴門樂,話古聊今幸福長。
杜寶珩(北京)
屈原祭
汨羅江上蕩龍舟,難忘屈卿赴凈流。
黃鶴悲歌飛苦海,杜鵑啼血落寒丘。
問天呼地無人應,撫眾憂國萬事休。
鐵骨懷沙沉碧水,離騷一曲震昏侯。
李國昌(北京)
端午悼屈原
污濁充斥郢王庭,唯有左徒獨自清。
千策籌謀空挽月,百官昏惰遍濡蟲。
壯懷激烈報國志,謫放荒涼舉楚旌。
一躍汨羅江水咽,每逢端午緬賢靈。
秦文(北京)
緬懷屈子
龍舟擺渡慶端陽,包粽驅邪采艾忙。
幾處鶯啼魚戲水,一邊燕舞鴨嬉塘。
高賢忠烈名千古,大眾民謠動八方。
古楚人文生發地,世遺歷歷泛崇光。
王三禹(北京)
哀祭屈原
汨羅江上龍舟蕩,鼓眾高歌誦楚騷。
忠烈情懷千古俊,敬民心意萬年豪。
九章舞劍斬瘟鬼,漁父揮刀鎮孽妖。
今日遂圓屈子夢,山川靈秀毓天驕。
趙洪軍(北京)
端午有寄
五月山河碧綠生,適逢重五抒豪情。
難忘往昔瘟神擾,放眼當今諸業榮。
競渡龍舟擂戰鼓,飄香鮮粽祭賢英。
百年變局迎頭上,破浪長風建太平。
李進步(北京)
端陽酒祭抒懷
敬捧尊詩把酒斟,端陽摯友棕香吟。
屈君品貴傳恒古,靚旭輝光艷紫云。
晚輩追學增壯氣,青年立志樹雄心。
江河破浪群舟競,仰祭中華大韻神。
趙淑玲(北京)
端午節祭忠良
五月端陽粽葉香,采來艾草掛門旁。
汨羅江上祭先圣,賈誼祠前悼國殤。
千古精神酬壯志,百年風骨永垂芳。
仰天長嘆成沉事,笑看中華已小康。
廖志東(北京)
端陽吟懷
角粽飄香端午至,龍舟競渡鼓聲綿。
千家艾酒哀思遠,九域騷壇痛憶賢。
天問明珠光燦爛,屈原快語意清鮮。
忠誠肝膽古今贊,文化傳承擔我肩。
王魯秦(北京)
端午節祭慰屈原
楚王奸翼虐忠良,抱恨投江屈子殤。
愛國情懷千古熠,吟詩意綣九州彰。
樽杯告慰清波影,天地欣明正氣揚。
縱有妖魔時隱現,纖新粽角更甜香。
檀志(北京)
端午嘆
日照平波尋遠夢,風拂垂柳蕩真情。
半窗竹影挑殘月,一盞壺天頌大鵬。
豪氣干云驚皓宇,忠心澄澈唱清明。
追思先烈鏗鏘語,行武吟文效雅風。
楊德義(北京)
逐夢星辰慰屈公
屈子昂空驚嘆問,銀河奧秘了無窮。
古今求索兩千載,上下追尋九萬穹。
樂見嫦娥攜玉兔,喜聞熒惑走神融。
天舟北斗行宮建,逐夢星辰慰乃公。
孫向祝(北京)
端午詠屈子
龍舟競棹覓冤魂,蒲艾飄香祛疫瘟。
斥惡諫君危楚挽,報國無路大江沉。
離騷泣血憐郢土,天問求真考宇人。
浪漫詩風新辟徑,鏗鏘賦韻燿古今。
湯道深(北京)
詩人節懷屈原
每讀離騷撼我心,長歌當哭緬靈均。
滋蘭九畹哀荒穢,放逐三湘怨楚君。
求索精神憑毅魄,崇高理想化埃塵。
為辭風骨堪模范,愛國情懷勵古今。
馥郁蕓編懸日月,凜然浩氣動乾坤。
汩羅水激千秋淚,旌蔽日兮招碧魂。
盧曉良(山東)
臨江仙·詩人節悼屈子
時值端陽迎夏節,神州一派雍融。百柯競發勝蛟龍。聲聲鑼鼓震,獵獵彩旗紅。 每詠離騷思屈子,千年悵恨飄蓬。吟懷難盡古今同。賦詩沉逝水,寄意達殤宮。
張華興(山西)
清平樂·觀長治市端午詩歌朗誦會
節逢端午,誰把詩詞譜。歌里潞州歡如故,自有離騷情愫。 老夫尋個開心,新人來點高吟。一道主持景致,添加瀟灑風襟。
李為民(甘肅)
江城子·端午
端午亦是家母誕辰日,母親生前,每逢此日,子孫滿堂,齊聚賀壽,其樂融融。慈母駕鶴,已兩春矣,綿綿思情,未盡絕也,今又端午,一闋《江城子》,誠寄思念之情。
粽香總是伴生辰,眾兒孫,賀聲頻。把酒分糕,祝壽敬親尊。應是前生詩債重,生端午,愛斯文。 一朝逝去絕音塵,老孤墳,已天人。夢斷汨羅,灑淚兩韶春。每把此辰當圣誕,思念意,總如新。
王力爭(重慶)
醉太平·端午感懷
千重水喧,百里江湍。汨羅代代悼忠賢,盡長嗟屈原。 九歌天問流名典,離騷漁父傳佳卷。為君擊節唱高篇,酹輕焚祭箋。
陳素娜(河南)
【黃鐘·人月圓】端午吟懷
門楣懸艾清香漾,舟楫競千江。云移澄宇,棹掀巨浪,粽祭忠良。【幺篇】赤心耿耿,英魂烈烈,汨水湯湯。香芷高懷,諍言卓識,永世流芳。
周祥云(江蘇)
巫山一段云·南京第九屆端午龍舟
初夏炎炎日,清泉汩汩流。端陽時節賽龍舟,萬眾樂悠悠。 鑼鼓喧天競,兒郎爭上游。碧波映照閱江樓,鳥雀盡啁啾。
鄭慎德(湖北)
南歌子·哀屈原
屈子朝天問,乾坤闔晦明。闕門角宿隱烏靈。始見薰風吹拂,艾青青。 太息長零涕,深哀眾庶生。蘭皋恨濁獨徐行。千載汨羅揚沸、起商聲。
蕭漢慶(湖北)
喝火令·讀《離騷》
鷙鳥寒江訣,蘭章曠古謳。信臣長嘯激千秋。忠志恤民修節,醒世總先憂。 守素心靈潔,尋根膽警遒。蹇辭叮問幾多愁。至愿興邦,至愿國魂留。至愿舉賢崇德,美政夢追求。
趙明文(海南)
唐多令·端陽
蘆葉岸邊香,新鮮糯米嘗。海沙灘、萬眾游場。碧水清風飛櫓棹,人喊叫、鼓聲長。 遙想汨羅傷,靈均抱石亡。楚辭歌、天問流芳。千古江山魂不滅,看今日、賽舟忙。
劉道海(湖北)
燭影搖紅·端午懷屈子
習俗千年,節交榴月逢端午。懸蒲掛艾飲雄黃,投粽江河處。 遙祭忠良情愫。遍華夏,龍舟競渡。離騷悲壯,國人警醒,強催征鼓。
王通路(河南)
滿江紅·祭屈原
端午驚雷,懷沙地、楚天悲慟。廉潔吏、恤民憂國,筆濡血涌。不朽雙千三百載,永垂無限春秋頌。左徒賢、三閭大夫仁,離騷痛。 吟天問,騰彩鳳。歌九野,難圓夢。對蒼茫明志,赤誠莊重。肝膽全拋昭日月,蕙蘭盡卻摧梁棟。流芳遠、黎庶識忠貞,龍舟共。
吳國榮(上海)
浣溪沙·端午
箬葉飄香棕草長,家門插艾穢邪降。龍舟爭進鼓鑼鏘。 目送楚天云渺渺,思隨湘汨水茫茫。一杯黃酒祭忠良。
陳國斌(安徽)
浪淘沙令·端午
五月又端陽,艾粽飄香。狂風驟雨浪翻江。滌盡忠魂多少恨,楚水茫茫。 把酒祭賢良,感慨難當。離騷一曲振心房。屈子丹心昭日月,千古名揚。
賀律魁(廣東)
蘇幕遮·端午節
眼初開,天欲曙。重五深悲,無解誰心苦。幽鳥啼花鳴在戶。前事千年,楚客時相顧。 未堪聞,難遣去。競渡飛舟,角粽牽情緒。波逝沅湘終不語。萬古風流,烈氣連煙樹。
朱桂樵(湖北)
蝶戀花·端午
端午千門懸艾葉,萬戶豪情,民頌離騷謁。愛國輸誠傳統勃,干秋氣節荊湘月。 幾葉龍舟湖水拂,兩岸人山,九曲悲歌咽。磊落橘心詩骨血,薰風拂柳屈卿杰。
楊傳勝(遼寧)
虞美人·端午感懷
楚辭浪漫屈原創,朝野欣歡唱。摯情橘頌九歌慷,天問離騷神往蘊悲傷。 詩詞錦繡多光彩,唐宋承其脈。祭賢端午泣仙神,華夏盛緣忠義九州魂。
彭瑞雄(江西)
長相思·端午感想
蒲葉青,艾葉青。爭渡龍舟天地驚。湘羅千載情。 九歌悲,九歌縈。報國無門天不平。長風萬里聲。
朱威國(遼寧)
如夢令·濃情端午
五月濃情端午,萬眾泛舟擊鼓。同紀念屈原,璀璨明珠奪目。無阻,無阻,不忘初心行篤。
黃開獻(湖北)
醉花陰·端午
五色新絲纏角粽,艾草香楣棟。湖畔看龍舟,釆得菖蒲,村釀清尊共。 汨羅空遠波濤涌,聽九歌醒夢。端午浴芳蘭,洗盡塵埃,千里騷音頌。
王升(安徽)
卜算子·癸卯端午讀毛主席《屈原》
又讀偉人詩,猶見江濤怒。生不逢時屈子心,剩有離騷苦。 后世緬千秋,是日龍舟渡。當惜清明擼袖呼,勿將時光誤!
胡顯祥(北京)
憶秦娥·屈原
七雄霸,左徒盡瘁懷王弼。懷王弼,宏圖初展,志若鑒石。 楚天忽報風云激,沅湘空鎖丹心碧。丹心碧,離騷聲赫,哀郢心赤。
憶秦娥·讀《橘頌》
傲然立,蒼松翠柏誰堪匹?誰堪匹,架海金梁,擎天龍脊。 后皇嘉樹自飄逸,橫而不徙根深植。根深植,楚辭魂魄,汨羅猶憶。
張愛芹(北京)
霜天曉角·端午憶屈原
端陽節律,屈子年年憶。悲壯義捐風骨,英魂去、江波急。 諫言書頁密,一抔肝膽碧。家國楚囊情重,乃可贊、書生力!
周維(北京)
鷓鴣天·端午祭
浪里裁花五月瀾,鹽梅佐鼎夢堯年。汨羅投賦凝詩夢,九畹逢春滋芷蘭。 懸皓月,倚青天。騷魂長抱水云眠。香菰脈脈馨端午,求索余音逐浪翻。
黃亞青(北京)
如夢令·祭屈公
千古離騷遺嘆,一曲懷沙悲怨。正氣蕩坤乾,錚骨英魂飛漫。懷遠,懷遠,拋粽競舟哀挽。
馬安田(北京)
唐多令·永定河龍舟競渡迎端午
擂鼓震天喧,麾旌奪錦歡。曉月湖、競渡爭先。蕩起盧溝波萬頃,新時代、激情燃。 滄海變桑田,人間正道寬。慰忠魂、屈子安眠。一代詩宗華夏敬,齊飛棹、續佳篇。
關歌(北京)
憶秦娥·祭屈原
騷體賦,先河浪漫開山袓。開山祖,九歌天問,危峰雄著。 美人香草頌嘉樹,鞭奸撻腐斥國蠹。斥國蠹,投江抱恨,汩羅千古。
崔大年(北京)
行香子·懷屈原
今古詩人,節祭靈均。兩千年、騷韻芳芬。滄浪蘸墨,運筆抒心。憶詠離騷,呼天問,賦招魂。 芷蘭九畹,傲骨忠貞。困羈臣、心帶愁痕。懷沙哀郢,魂鑄馀馨。祭濤聲豪,詩聲壯,愛聲殷。
曹浩東(北京)
憶秦娥·端午
天中節,香包楚粽棲情切。棲情切,讀騷酬酒,吟句懷烈。 虎臺步鼓號旗曄,龍舟波影江天雪。江天雪,棹歌競勇,槳呼爭越。
劉春岐(北京)
采桑子·端午
世人端午思屈子,粽味飄飄。門掛禳蒿,唯念安康頌楚騷。 疫情未滅心難悅,思緒滔滔。寄語條條,祈愿瘟神速遁消。
蔡大營(北京)
浣溪沙·河泊潭懷辭圣
潭水粼粼涌淚波,波波泣向汨羅河。懷沙一躍痛如昨。 千里湖湘銘壯烈,九州華夏已巍峨。先生當慰賦新歌。
王子潁(江蘇)
滿江紅·端午金陵望長江感懷
蒲艾驅符,近江尾、水猶清冽。取一瓢、濯吾纓絡,沐芳時節。流繞君山隨逝遠,潮吞云夢漸寥闊。拍石頭,負手誦離騷,孤聲噎。 山鬼曲,空明滅。漁父對,何凄切。料此中滌蕩,汨羅風骨。緣聚有滄溟嘯野,且飛作浪花浮沫。千萬朵、百轉到江南,翻如雪。
王志中(吉林)
瀟湘神·端午二首
甜棗香,粘米香,粽香彌漫溢廳堂。香氣遠飛南國去,文人遙祭汩羅江。
江水長,思念長,彩舟競渡激情狂。萬里浪濤何處涌,黎民心往古瀟湘。
韓洪友(江蘇)
【黃鐘·人月圓】端午感懷
熏風六月心歡暢,萬戶粽飄香。綠禾盈壟,青梅釀酒,黃麥歸倉。【幺篇】水游龍舸,門懸艾草,身掛香囊。楚騷吟世,中華追夢,家國隆昌。
楊生(遼寧)
如夢令·端午
水榭龍舟歌舞,米粽艾蒿菖蒲。九域祭忠魂,騷客深情詩賦。端午,端午。屈子英名千古。
傅衛國(安徽)
【雙調·水仙子】端午祭屈原
心悲正氣義沉江,懷棹忠魂故黍長。奔騰汨水天聲放,冰心百代揚。楚歌飛云甸留芳,離騷訴,艾草傷,澤畔牽腸。
張根虎(陜西)
相見歡·詩人節寄懷
千秋浩氣重重,貫長虹。悲憤汨羅咆哮、水長東。 投江恨,憑天問。酹英雄。但愿天容江色、共澄清。
張殿軍(內蒙古)
桂殿秋·端午節
包粽子,賽龍舟。屈原汨去怎挽留?門廊艾葉平安度,院里菖蒲馥郁幽。
吳輝(湖北)
水龍吟·端陽懷屈原
槳飛爭渡龍舟,端陽鑼鼓如雷過。雄辭桔頌,離騷詩壯,九歌威峨。淚灑波心,湘江遺恨,屈原稱賀。縱遭讒放逐,猶存高潔,悲歌咽,榴花火。 萬古英魂忠播。浴芳蘭、艾蒲香裹。心存社稷,三閭風骨,夢窗驚破。飲恨投江,一溝殘月,抒懷遭叵,記千秋氣節,憂民愛國,吊靈均么。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
《滿庭芳苑》編輯部成員
主 編
蔡大營(若水人生)
編 委
馬惠珍 王通路 牛 學
劉志峰 喬長柱 李為民
高慶森 符文彬 蔡大營
本期組稿
王通路
個人專輯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