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校申請已經接近尾聲了今天給我們分享的是瘦腸同學,他在杜克夏校中學習的課程是Adolescence Psychology,并成功獲得了Professor Bonner的推薦信。
先來欣賞一下杜克的校園,再聽一下瘦腸是如何做到的吧!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玻璃食堂West Campus Union
杜克藍魔的主場 Cameron Indoor stadium
寫在前面:鍥而不舍
既然你點開了這篇文章,想必你已經很清楚夏校推薦信的重要性了,那獲取推薦信要注意什么呢?
我一直相信,推薦信絕不是在你最后向教授張口索取的那一瞬間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過程,所以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像我一開始與教授發郵件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對心理學的熱愛,洋洋灑灑寫了好幾百字的郵件,仔細檢查無誤后發了過去。得到的卻只是教授短短兩段的回復。
但我覺得這也是有意義的,起碼代表教授看了我的郵件,那我要她了解我這一目的就達成了。
在之后我每遇到問題或有了自己想法與她分享,她都會更加熱情的回復,以致在一次Office hour中主動向我提出推薦信的幫助。交流的過程就是相互熟悉的過程,即為教授提供素材得到過程。
提前了解課程與教授
一般了解課程與教授的方法有三個:從官網查詢,與夏校負責人郵件溝通,和Google (如rate my professor這樣的網站)。
大家可以在夏校開始之前就對課程有一定的了解,盡量選擇教授穩定、師生比例大的課程(每個老師帶的學生少),比如說杜克有一門課,一個月4位教授給40位學生上課,要到推薦信的幾率肯定極低了。
我和我的instructor professor Bonner
同時,你也可以提前與你夏校的教授通過郵件聯系,做一下自我介紹并表達自己對其課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一能幫助你日后的學習和課堂表現,二能給教授留下好印象。畢竟這時候她/他對大家還沒有什么概念,但此時就會多一些對你的關注。
比如說,我當時在給教授的郵件里,大概講了一下我對心理學的興趣以及我為什么有這樣的興趣,然后我又問了一些關于課程和相關材料的問題。
第一節課
就我參加的課程Adolescence Psychology而言,第一節課基本是以自我介紹為主(其實大多課程都是這樣的)。這是一個給教授以及同學留下好印象的機會。自我介紹可以新穎、有趣,展現自己的個性與興趣,但切忌showing off。
課后可以與教授郵件聯系、更詳細地進行自我介紹,這樣可以加深教授對自己的了解程度,方便以后給你更寫加個性化(更好用)的推薦信。當然,這封郵件不需要很刻意,尤其是在夏校前就簡單進行過自我介紹的同學。你的主題可以是詢問教授如何更好地準備這門課,你對某一個心理學現象的好奇發問,或者就是簡單的很高興認識大家希望以后能有個好的成績和學習體驗。
課上課下
就如前面所說,推薦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課堂表現,這是教授對你最最最直觀的印象。如果課上對教授的某個問題有了比較準確的答案,就一定要舉手發言。即使你對你的回答不是那么自信,也要認真聆聽他人的發言并以此獲取靈感,并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去。這與中國式的課堂很不同,即使回答得不好也不代表你會留下壞的印象,積極地參與往往更加重要。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你認真聽講。
課下你可以就某個課上的開放式話題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并與教授進一步分享你的看法。尤其是你在課上假如表現不是那么積極,這也是一個補救的好機會。課程進行到一段時間,也許你會對一個問題尤其感興趣,或者是你自己有了關于該學科的一些想法,想要做一個personal program或是research。
那么,當你積累到一定的素材之后,就可以與教授約Office hour。這是一個你與教授單獨交流的機會,比起往往是幾個人或幾十個人的課堂,教授此時所有的關注都聚焦于你。而你要做的,就是把你所想的和準備好的內容與教授分享,詢問她/他的建議。這不僅是學術交流的過程,也能加深教授對你的認識。
如果你并沒有在課程中期有什么很好的靈感,也可以在夏校快要結束的時候與教授交談,并在那時主動提出推薦信相關的內容(可以說明這封推薦信對你的重要性,你是多么多么喜歡這門課程以及教授);假如你已經給教授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那么教授一定會非常樂意答應你。
Quiz, Test, and Final
這個自然不必多說,就是要認真準備好每一次的測驗,不管是大是小。光靠嘴巴說喜歡是很蒼白的,取得優異的成績才是你對這門課對教授熱愛的最好詮釋。
夏校之后
夏校可以是開端卻不會是結束。在離開前,正如上面講到的,提前約一次office hour。除推薦信外,與教授探索更多的可能在日后交流的機會。比如教授近期有什么research需要人打下手,搜集整理一些簡單的資料等等。亦或是你的personal program可不可以在回去以后也得到教授的一些幫助(往往獲得的答案是肯定的)。在留下了自己國內的聯系方式以后,你就有了與教授持續交流的機會。因為即使教授已經答應給你寫推薦信了,離真正的申請季還有數月的距離(假設高二結束去夏校)。到時候教授對你的印象可能會有點模糊,而你們持續的聯系可以在你獲得各種鍛煉機會的同時,深化教授對你的印象,到申請季時給你寫的推薦信可能就更加完美。
在夏校結束之后,我跟professor Bonner提出了一個personal program的構想:我想把我的興趣(運動)和心理學相結合,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并不是physical的能力達不到,而更多的是心理狀況的影響。然后prof. Bonner給我推薦了很多資料并鼓勵我去繼續dig into it。包括進入申請季后,我還與教授保持著聯系,她還給我了一些關于選校的建議。??
-寫在后面-
?what if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有時很可能你已經盡力,卻因主觀或客觀的因素沒有得到那封推薦信。但我不認為這代表你的夏校之旅變得毫無意義。在此我想說,夏校并不是一個很多中介所說的純功利性質的活動。
因為比起一封rec,我更是
在邂逅Zion Williamson時掏出早已備在包里的馬克筆與球衣,從而獲得了他的親筆簽名球衣!(一旁同學只好在慌亂之中窘迫地遞出自己的中性筆和筆記本)
在籃球場,在教室或是自己的squad中結交了不少好友。我離開夏校后他們仍在我申請的環節中幫了不少忙
在課堂,遇見了為自己日后在心理學學習的相關問題上的悉心解答與出謀劃策的教授
更重要的是,在夏校,有了自己堅定不移的目標與信仰
最后祝大家在夏校中可以收獲滿滿!(當然順利獲得推薦信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