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少捕慎押慎訴政策,大概是從2018年開始,這三大因素塑造了刑事司法新局面,刑事辯護也是刑事司法的組成部分,都在大的政策范圍內,概莫能外。
因此我想以辯護律師的視角,和涉案人員的家屬介紹一下這三大因素。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顧名思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對罪名和刑罰都認,可以從寬處罰。
有必要強調,官方推出這樣一個制度,其目的不是為了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受”到從寬處罰,而是為了準確及時懲罰犯罪、推動刑事案件繁簡分流、節約司法資源、化解社會矛盾、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至于認罪認罰之后是否從寬,由司法機關根據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貫穿刑事訴訟全過程,適用于偵查、起訴、審判各個階段。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沒有適用罪名和可能判處刑罰的限制,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適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中的“認罰”,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誠悔罪,愿意接受處罰?!罢J罰”,在公安偵查階段表現為愿意接受處罰;在審查起訴階段表現為接受人民檢察院擬作出的起訴或不起訴決定,認可人民檢察院的量刑建議,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在審判階段表現為當庭確認自愿簽署具結書,愿意接受刑罰處罰。
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屬,最關心的可能還是從寬能有多寬?
原則上來說,主動認罪優于被動認罪,早認罪優于晚認罪,徹底認罪優于不徹底認罪,穩定認罪優于不穩定認罪。對罪行較輕、人身危險性較小的,特別是初犯、偶犯,從寬幅度可以大一些;罪行較重、人身危險性較大的,以及累犯、再犯,從寬幅度相對就小一點。
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
政策是配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制度保障之一就是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全覆蓋,這里的全覆蓋可以用三句話總結。
1、不論貧富、不論是否認罪認罰,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申請法律幫助、法律援助。
2、事實清楚、刑罰較輕的案件走刑事速裁程序,司法局會指派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幫助,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建議、申請變更強制措施等法律幫助。
3、符合法律援助辯護條件的,司法機關會通知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庭審辯護,許多地區也可以由本人或者家屬主動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刑事法律援助。
籠統來說,現在刑事案件法律援助的范圍是比較大的,沒有委托辯護律師的,司法機關有義務通知司法局的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幫助或者法律援助。
家屬不需要擔心的問題,這是公益免費的。
少捕慎押慎訴政策
家屬之前非常擔心人被帶走后一點消息也沒有,現在羈押率明顯降低,找律師去看守所會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在降低,說不定不用30天或37天,人就出來了。
少捕慎押這個政策的貫徹執行是非常明顯的,少捕是少逮捕,慎押是少羈押,也就是相較于過去的夠罪即捕而言,現在審判之前的羈押率較比過去是顯著下降的,
少捕慎押慎訴政策是自上而下的,各級都會有考核任務,各個辦案人員也有考核指標。就目前而言,這個政策的延續性還是非常好的。
這三大因素,不僅深刻影響了司法實踐,對于涉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家屬而言,好好考慮這些規定、政策,對于如何取舍、如何應對,是否認罪、是否委托律師等,都有積極意義。
這三大新因素可以總結為是政策導向,新的政策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基本現實,無法逃避,只能面對,而且要想辦法積極面對。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