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忠誠協議,我先自問自答三個問題。
1、什么是忠誠協議?
我總結的:忠誠協議是夫妻雙方簽訂的,羅列若干婚姻不忠誠的行為,如重婚、出軌、一夜情等,并設置不忠誠條件成就后的婚姻關系處理、子女撫養、財產分配的一攬子協議。最典型的表達就是“出軌一方,凈身出戶”。
2、忠誠協議是否有效?
答:忠誠協議,不是法律術語,目前的立法沒有提到忠誠協議,在實踐中,法院和婚姻登記處對忠誠協議一般是不予認可的,但是有部分法院在訴訟中支持(或部分支持)忠誠協議中關于財產的分配約定。在江蘇,江蘇省高院發布的2019年度婚姻家庭典型案例,是不支持忠誠協議的。
3、忠誠協議以后是否有可能有效?
答:如果最高院發布關于忠誠協議的司法解釋,或者立法層面對現有的婚姻法進行修改,忠誠協議是可能有效的。但是,目前,我沒有聽到相關的消息。未來的法律,誰知道呢?
回答完三個問題后,我想說我的一個觀點:我對忠誠協議是否有效,持中立態度,官方認可,我就學習并且在工作中運用,官方不認可,我也沒轍。
忠誠協議目前來說,起到的是嚇唬人的作用。
另外,既然簽訂了忠誠協議,還違反忠誠協議,豈不是錯上加錯嗎?離婚訴訟時,忠誠協議也可以用來證明過錯方的過錯。
接著,我還要闡述第二個觀點:婚姻法是民法的一部分,義務自主是民法的精神和理念,婚姻法中也是這個道理,自愿離婚,自愿放棄財產,這是自己給自己設置,法律是允許的。離婚時,有人愿意按照忠誠協議來履行,自愿按照忠誠協議里關于婚姻關系、子女撫養、財產分配的約定來履行,忠誠協議轉化為離婚協議,沒有任何問題。
法律的魅力,很多時候體現在體系性和系統性。
從立法、司法、理論的角度,我想談一談,為什么忠誠協議目前不被認可?
從現有的婚姻法立法來看:
1、現有的婚姻法里沒有規定過“忠誠協議”,也就是說,忠誠協議不是一個規范術語。
還有比如“凈身出戶”這個常見詞,也不是規范術語。更通俗的講:現行法律中沒有“忠誠協議”和“凈身出戶”這兩個詞。補充說一個詞:自動離婚,婚姻法里也沒有“自動離婚”這個詞。
2、現行婚姻法中對于婚姻不忠誠行為,是有規定的,是有懲罰的,比如財產分割要照顧無過錯方,無過錯一方對過錯一方享有離婚損害賠償權。
更通俗的講:法律已經對嚴重的不忠誠行為,設置了懲罰的規定。
3、忠誠協議,一般都要提及離婚,模式常為“出軌”觸發“一方決定離婚,另一方無條件服從”,這樣的觸發模式,與現行的離婚規定是沖突的。
現有的離婚方式是兩種,一種是訴訟離婚,一種是協議離婚。
訴訟離婚中,法律對法官也是有要求的,要求法官查明夫妻雙方的感情是否“確已破裂,無和好可能”。忠誠協議和不忠誠行為,不能替代法官的審查。
協議離婚,協議離婚中的離婚協議,是夫妻雙方合意離婚,雙方協商關于子女撫養、財產分配等問題。離婚登記機關,也要按照現有法律規定,審查離婚登記時,夫妻雙方共同簽字提交的離婚協議。也就是說,婚姻登記機關不看忠誠協議,只看兩人到場時均簽字同意的那一份離婚協議。
從現行的離婚案件司法實踐來看:
1、現在沒有關于支持忠誠協議的法律規定。法院和法官都要遵循現行有效的法律的規定。
2、極少有判例,明確表示支持忠誠協議。我不否認有支持的判例,我也見過支持的判例。
例外情形能夠證明一般規則,即一般不支持忠誠協議。
3、上級法院對于下級法院的一般審理規則,是有要求的。最高院對其他所有法院的一般審理規則,也是有要求的。
最高院現在沒有發話支持忠誠協議,江蘇省高院現在是通過發布典型案例表示不支持忠誠協議。
從法學理論的角度來看:
任何協議,想要得到法律的認可,尤其是得到司法的認可,需要符合三條基本的要求:
1、具有初步的規范性,有術語有定義;
2、協議具有可規制性,即屬于法律調整的范圍內,畢竟法律與道德、情感是有界限的;
3、具有可操作性,能夠重復適用,能夠形成一般規則,法律條文之間也要協調。
就目前來看,忠誠協議,不是一個規范術語。但是,我們也看到,諸如“地溝油”、“套路貸”,不是也已經有了專門的司法解釋了嗎?
忠誠協議目前最受爭議的一點就是約定人身關系,并且,忠誠協議里揉合了情感、道德、法律三個方面的問題。
因為不具備規范性和可規制性,自然,司法中也就暫不具備可操作性。
我曾經找過兩個模型來和忠誠協議進行對比。一個是附條件的贈與,一個是對賭協議。
與“附條件的贈與”進行對比,忠誠協議里的條件就是一方不忠誠,自愿放棄全部或部分財產就是贈與。
與“對賭協議”進行對比,誰不忠誠,誰就輸了,輸了的一方就要履行忠誠協議中關于財產的安排。
當然,這兩個對比的模型,是不完全對比,是我聯想出來的。
最后,我想說:說不定哪天,忠誠協議也可能有效。
未來的事情,誰又能打包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