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四年除了要給學校交學費,給駕校交學費,給培訓班交學費,給騙子交學費以外,其實還要給社團交學費,這學費除了一點點入會費,更多的其實是時間成本。畢竟社團經歷是大學生活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當然這并不是必須的,像我的五個大學室友:其中一個人每天不是在教室里就是在圖書館、自習室,起早貪黑的就一個任務——學習,ta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考四六級證書以及考研;一個人屬于社交達人,ta還想有數不盡的朋友,每天吃了晚飯就出門見朋友,總是玩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宿舍;還有一個人是荷爾蒙旺盛的戀愛腦,每天都用社交app和各種各樣的人聊天,無論是陌陌、探探,還是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ta都駕輕就熟,遺憾的是曖昧的人不少,但談成了的卻沒一個;
最后剩下兩個人的日常非常的奇特,ta們不自習不去圖書館,早上的課也常常因為起不來而翹掉,ta們也不去網吧打游戲,也不看小說刷綜藝、影視劇,也不談戀愛,也不參加社團,也不參加學生會,也不出門。ta們最常干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刷手機。
而我算是全宿舍唯一一個熱衷于參加社團活動的人,可能大家參加社團活動的目的有很多:比如結交朋友,比如增加經驗和技能,比如興趣愛好,比如幫助他人(如公益類社團)。但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出于自己的興趣。
我在軍訓剛剛結束、社團大規模招新的時候,一口氣加了五個社團!有詩歌社、動漫社、文學社、輪滑社,還有一個公益社團。大學的前幾年,幾乎天天在外面跑,參加各種比賽,組織各種活動。
不得不說,社團真的是一個交朋友的好地方,大家因為同樣的興趣聚在一起,天然地就有聊不完的話題。往往比起因為莫名其妙選擇的專業而聚在一起的同學要更有凝聚力。
但是往往會有同學抱怨:參加社團就是浪費生命!整天就是和社團的那些“狐朋狗友”在外面吃吃喝喝、醉生夢死、吹牛打屁,好一點的能在社團里勾搭一個男/女朋友,但是又有什么意義呢?無非是扁了錢包、大了肚子。
可能對于抱著交友目的的人來說,吃吃喝喝的社交活動本身就是參加社團的意義,也的確有很多人在社團中除了“低效社交”外別無建樹。然而這不是社團的問題,而是自身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逾墮落逾快樂。
可仍然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既能在社團中不止認識了許多朋友,又能凝聚起大家的力量與愛好做出了一些了不起的事情(至少對于一個在校學生來說)。
同學A 是一個辯論愛好者,在辯論社里作為隊長帶領隊員們參加各種辯論比賽,隊員們平時的訓練也由她負責,她們的辯論隊拿到了辯論賽的第一名,而她本人也拿到了最佳辯手。
同學B 大一就在話劇社里做到了一出話劇的導演,大二就成為編導部部長,他導演的許多部戲都在學校的舞臺上演出,好多女演員都爭著要做女主角。
同學C 所在的社團聯合了全市好幾個高校的文學類社團舉辦起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節,文化節請來了江南、唐缺、小椴等知名作家,雖然她在其中只是參與活動執行的眾多成員之一,但也在這場活動中收獲了特別多的成長。
同學D 在社團里做編輯部部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征稿、排版,最終印刷出了屬于自己社團的刊物。
以上同學都不算是天資過人、或者有資源有背景的人,只是ta們愿意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且堅持下去,且在這個過程中想要做出一點有趣的有意義的令自己難忘的事情。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果”,也算是給自己的大學生活一個紀念甚至交代。
難道你可以說ta們的時間被浪費了嗎?
而大學只是給了他們一個自由的環境、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之上,大家的機會是均等的,區別只在于你是否有想要做事情的愿望與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