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小刺 每日說
當人們恢復平靜的時候就不會記得曾經渴望過
當人們已經得到的時候就不會記得曾經追尋過
可以很長時間不出門,真的,只要能點外賣或有人給做飯,我可以一會看書一會追劇一會睡覺一會寫文一會剪視頻一會學習一會聊天一會發呆。每天循規蹈矩以上的習慣樂此不疲一輩子。
但不能很長時間不出門,因為總有愛我的人覺得這樣的我會發霉而拉我出門過看似充實,實則不過換種方式消遣時間的一天,可以晚上只要倒頭就能睡不再失眠。大家認為健康的成人方式就是按部就班按時按點的上班下班偶爾假期。
因此可以得出人與人的快樂并不徹底相通。想要一起感到快樂就需要彼此尊重而非彼此遷就。就像我們呆在同一個空間里,你穿著睡衣躺沙發玩你的消消樂,我化妝出門逛我的王府井,最后晚飯時間到了一起約餐廳就好。
可人類總以為愛與被愛的陪伴會產生一起快樂的公倍數,要么我和你窩一天玩消消樂,要么你陪我逛一天的王府井,最后在一起糾結出一家看似誰都滿意的餐廳的生活才是該po在朋友圈的快樂模樣。
好像
大家都在怕一個人吃飯時落單的身影顯尷尬
大家都在怕一個人逛街看電影的樣子太落寞
大家都在怕一個人的生活不符合人生的幸福
甚至
更多人在怕跟不上同齡人的節奏就是自己生活的失敗
更多人在怕做了真正的自己就會被世界和社會不尊重
更多人在怕自己擁有的幸福在大眾的眼里不配世俗過的好的標準
所以,就像即便生在雙職工家庭的我還是從小會十分羨慕會大大方方地在朋友圈po家里的堂屋小院和平房的紅磚的山里姑娘,我知道也從未質疑過農村生活并沒有不體面,可之前的人生很長時間我都沒法擁有這種坦蕩和自然。
社會的教育和生活的啟示讓我很早就自悟出一套體面幸福準則。比如擁有好的成績才是學生的幸福;比如擁有一份金飯碗的工作才是成年人的幸福;比如找到門當戶對的婚姻才是幸福的愛情;比如卡里的幾個零才該是人生底氣的數量;比如學歷上的學校全國的排名,工作單位在社會上的地位,以及自己身上穿戴的價格,住宅的地點都是一次又一次被命運的自尊心與虛榮心扼住自己生活咽喉不讓人坦蕩和自然的路障。
那些被歲月鍍金的青春回憶里的叛逆和開心都是擺不上臺面的故事,真正做了自己后的自由和舒適都是生活不體面的無能,就連朋友圈里發消極的感慨都是錯誤的給了他人權利猜測自己過得不好的證據。不被理解的生活方式隨時都可以被人誤會為不爭氣的樣子。把三觀建立在如此時代的背景之上的我們只能選擇把那些只能自己感受,他人不能體會的幸福都藏起來。
就像成年的你再愛吃高中早課偷吃的兩元面包,你都不可以在工資1w的時候還把它裝在包里任何時刻拿出來填飽。在你的早餐桌前應該出現的要么是點一份肯德基的早餐套餐,要么就該是一份星巴克的咖啡配壽司飯團才對。
你只能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吃從高中愛吃到現在的1元的北京方便面,你只敢一個人的時候帶起耳機聽初中就點了收藏喜歡的非主流歌曲,豆瓣低分的爛片電影你也只敢一個人在房間播放的時候才讓走心的淚落下。高雅文化瞧不上的言情還是修仙的小說你也只敢失眠的夜里一個人看到天朦朦的發亮。
那些隨著成長留下來的小習慣,那些不與生活匹配的小想法,那些不與世俗茍同的小快樂,都開始不再光明磊落的被展現。一切都開始被成人的模樣所隱藏,開始被生活的塵埃所遮蓋,開始被社會的濾鏡所虛化。
可我們就在這樣的變化里開始發現自己是躲不過那些庸人的煩惱,也無法輕易就逃離普通人的身份。只有活在這樣的命運迷宮里,我們才能一點一點的真實的感受到自己。
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理想并不等同所有人期待的模樣,真實的感受到自己很多的擁有到頭來可能就是一場無意義,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的快樂并不與世俗的快樂標準相一致。真實的感受到自己想要什么,厭惡什么,感受到自己的半斤與八兩,感受到自己的善與人性里自帶的小惡,
只有體會了這樣的感受,似乎我們才愿意卸下生活給的光環,承認與眾不同和光環讓人傷痕累累活的最沉重。也愿意撕下社會給的標簽,坦然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發現自己的美好。擦除自己帶上的時代欲望,找到與世界握手的舒適點。
才終于可以,不再被欲望偷窺,也不再被理想束縛。不再被世俗綁架,不再被自我欺騙,終于活的不敢承認的十分幸福。
END
但如果你還想看
點擊下方藍字:
往事回首:致23歲:我終于瞧得上眼前的一切了。
今日推薦:生活不允許普通人內向。
LOVE:聽說你有一場戀愛不敢談。
MONEY:錢是人的膽 | 不坐班零技能賺錢經歷分享。
TIME:在朋友圈打卡的正確姿勢
或者看書(這本是我最近特別喜歡的)
或看場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