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相信很多家長都被央視的《開學第一課》刷屏了。大家都沒想到,這個已經開播十年的節目居然變成了“廣告第一課”和“偶像第一課”…… 不論評價如何,這畢竟是面向學齡后孩子的《開學第一課》。和已經上學了、有明確的學習目的的哥哥姐姐們不同,對于還在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們來說,“上學”還是一個漸漸熟悉中的概念。在三年的幼兒園時光里,他們要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養成良好的習慣、適應不同的規則……這些都是未來多年學校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礎。 然而,電視臺似乎忘記給幼兒園的孩子們了(這也許也不是壞事),那么,今天船長就來分享一堂屬于小朋友的《開學第一課》吧。 我們先從一個輕松的小故事聽起: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上幼兒園初期的“分離期”非常緊張,甚至爸爸媽媽的“分離期焦慮”比孩子來得還要厲害。
其實,“分離期”或長或短,總會過去。對寶寶來說,上幼兒園帶來的變化不僅是要離開爸爸媽媽,更重要的是,孩子將第一次與陌生人長時間地相處。
如何學著與同齡小朋友交往,進行他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社交,就是孩子幼兒園的“開學第一課”,也是對他一生影響非常深遠的一課。
現在,每個孩子都是C位出生,在他們上幼兒園之前,始終是他所處環境的中心。等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時,早已習慣了周圍人對自己需求無微不至的關注。
當二十來個“小國王”聚在一起時,關注度的下降、自我需求得不到滿足或重視,自然會對孩子的情緒造成影響。無論內向或是外向的孩子,在幼兒園社交中都難免有碰壁的時刻。
在小朋友之間,學會分享和禮貌的開口,是良好社交的開始。然而,“分享”對小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件東西,小朋友也不愿意失去它。
這就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識地注意這一點,每天都可以進行一些鼓勵孩子分享的對話,比如:“你的冰淇淋可以給媽媽吃一點嗎?”、“這個玩具讓爸爸玩一會兒,可以嗎?”
孩子很可能不會因為“分享”而感到開心,也沒必要強求孩子每次都要同意分享的要求。但是,應該讓孩子了解到:“分享”是與人相處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別問孩子這四個問題,能讓孩子更好地與人相處
不要問:今天哭了沒有?
家長問這句話,當然是用來鼓勵孩子“不要哭”的前言……然而,這樣發問不會有好效果。
孩子在分離期中,經常會用哭鬧的方式來表達對幼兒園的抗拒。
但多數孩子在家長離開后,都表現得非常自如,因為幼兒園豐富的活動、玩具會馬上占領孩子們的注意力。
當家長詢問孩子“哭沒哭”的時候,其實在給孩子一種暗示——“有問題就找媽媽哭吧”,這對于孩子未來的社交與成長都有不利影響。
不要總問:有人欺負你嗎?
家長問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如果孩子沒有明顯的狀況,最好不要這樣發問。
學齡前的孩子太小,可能隨時會與小伙伴產生沖突,但卻不會記仇。如果家長經常問這個問題,就在無意中把孩子們放在了對立位置上,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
家長不如多問問孩子與小伙伴相處的怎么樣、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總之,家長要多說些鼓勵孩子與小朋友良好交往的話題,傳遞積極的社交情緒。
千萬不要問: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
自信是小朋友在早期社交中最需要培養的品質,而這樣的問題,對孩子的自信往往有負面影響。
孩子進入新環境,很多規矩都在養成中,被老師批評(或者老師直接微信家長進行批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家長除了要配合幼兒園進行引導之外,也不能讓孩子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影響孩子的自信。
對于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家長可以與老師更多溝通,而不是問孩子:“今天老師批評你沒有?”
不要總問:你喜歡哪個老師呀?
家長不宜經常引導孩子比較各位老師,以免影響老師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或者放大孩子對某位老師的依賴 / 抵觸情緒。
當然,一旦發現孩子明顯抵觸某位老師,家長一定要及時、冷靜地與孩子和老師交流,搞清楚原因。不要小看幼兒園階段的師生關系。
想聽更多有趣的故事和小知識?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故事飛船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