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期
往年,小龍蝦淡季在10月。而今年,旺季在8月底就戛然而止。
◎ 餐飲老板內參 王艷艷
內參君在朋友圈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全國10萬家小龍蝦館“4個月賺,4個月平,4個月虧”。
走訪北京、深圳、成都、長沙、鄭州5個城市的十多位老板,內參君發現2018年的小龍蝦淡季比往年提早了兩個月,一場生死大逃殺早已悄然展開……
△ 一位老板發的朋友圈,過季之后,大家到底都怎么過?
1
“受價格、供應波動影響小,增長600%”
——深圳,墮落蝦李林渡
▽
今年整體還是賺錢的,增長了600%。上游有穩定的養殖和加工基地,雖然也漲價,但相對受影響小一點。
我們的模式(一家店一般60平米左右,2-3人就夠了,用秒凍鎖鮮食材)降低了房租和人工成本(只有同等規格餐廳的三分之一),旺季盈利能力強,淡季生存能力強,再加上不收加盟費,發展速度比較快。
門店數量是去年的三倍,目前超過1000家店,單店銷量是去年兩倍,所以總銷量是去年六倍。
“淡旺季同比提前,商場店比去年有160%的增幅”
——長沙,大鉗門·有間蝦鋪董事長高千鈞
▽
今年整體的感覺是,小龍蝦的旺淡季同比去年都有所提前。
世界杯提前點燃了小龍蝦的火爆,我們有街邊店,也有商超店,世界杯對街邊店沒有促進反而有降低,原因是城市管理導致不能外擺看球。
商超店倒是同比去年有160%的增幅。商超店是沒有宵夜時段的,我們通過湘川菜系的拉動得到了營業額的保障。
“世界杯期間生意太差,今年3家店做虧了2家”
——成都,某蝦店林先生
▽
3家店做虧了2家。今年真的不好做,蝦價不穩定,導致我們定價不好控制,但售價沒有變過,就一直虧。蝦的質量也不行。
今年成都做龍蝦基本沒幾個賺錢的,我還好,虧得少。白忙活了只能說。
世界杯期間生意太差了,銷售額是往年同期的一半。
人都不出來,全躲在家里點外賣。我們沒有外賣,主要做廣場的那種。
今年大牌子也干不過專門做外賣的小店,一鍋鹵水,賣25元一斤,還送上門,我們最低是45元一斤,已經到成本價了。
今年成都的年輕人都不怎么吃小龍蝦,而是鹵味、鴨頭感覺比較熱。
倒不是年輕人消費力不行了,而是消費觀念更理性了。去年剛接觸小龍蝦時,我們4個人吃3000多元都覺得沒什么。后來就發現,其實不需要花這么多錢去消費這個。
“今年也賺錢,就是賺得不多”
——鄭州,貓姑娘小龍蝦館創始人小無賴
▽
今年也賺錢,就是賺的不多,相比往年差一些。
大家都在說市場下滑,但我感覺自己也沒做好。入局者多,競爭激烈是客觀原因,自己的原因是沒有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今年有點消極,夏天掙冬天虧,有點想放棄。
沒辦法,能活著就不錯了。100多平的店夏天有15、6個人,現在只有5-6個,裁掉了幾個,也有人自己主動走了。
△ 數據來自美團點評發布的《大數據里的小龍蝦經濟學》
“盈利沒達到預期目標,這兩年供需失衡嚴重”
——成都,霸王蝦創始人袁燁
▽
今年像我們這樣的一些區域頭部品牌還是賺錢的,但盈利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沒有品牌力的小店就難說了。
今年7、8月蝦產量不穩定,但需求量在上升,導致價格甚至出現跳漲。8月初,小龍蝦高品質活蝦的價格已逼近60元。
蝦價漲、人員、房租的成本也都在上漲,再加上小龍蝦外賣的普及,很多不同類型的餐飲店都在賣小龍蝦,對小龍蝦專營店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世界杯期間,小龍蝦的消費場景和熱度被提前消耗”
——成都,豪俠傳創始人蔣毅
▽
今年對于龍蝦品類來說,比較艱難,旺季提前兩個月就結束了。
以前的小龍蝦店每天幾十家的增長,但從去年開始,一到夏天每天都是幾百上千家的增長。
今年世界杯期間,成都一下多出幾千個小龍蝦外賣店,可以說是積壓式的爆發。持續衍生下去,這將會消耗掉行業的熱度。
“客層年齡比前幾年較高,更關注性價比”
——鄭州,久如香創始人賈旭
▽
往年來我們店內消費的群體年齡層比較低,今年明顯感覺比前幾年的客層年齡較高,另外大家消費時比較關注性價比。
當然也不排除這幾年小龍蝦在市場普及和培育情況下,擴大了消費人群。
“小龍蝦消費分級,傳統小龍蝦餐廳要做自己”
——北京,大蝦來了創始人戴金勝
▽
消費升級和降級都是片面的,事實是消費分級,小龍蝦也是如此。
小龍蝦市場的版圖變大,消費人群變多,消費場景也增加,催生不同的產品線出現。
所謂旺季縮短,其實只是在傳統的消費力和場景、市場里。外賣和凍蝦,并沒有過多蠶食傳統的宵夜消費。據我觀察,小龍蝦新興的消費場景,將是市場的增量。
所以,對于傳統小龍蝦餐廳來說,不同區域、不同品牌調性,做不一樣消費力的顧客和消費場景。比如胡大做胡大的,龍蝦趴做龍蝦趴的。
2
調查了數十位小龍蝦經營者后,內參君發現,以銷售活蝦為主的成熟小龍蝦專營店,應對冬季的做法基本都是擴充產品線,增加比如蟹、牛蛙、燒烤、羊蝎子火鍋等冬季菜品。
也有的品牌仍然專注自身主打,比如松哥油燜大蝦還是繼續在蝦上下功夫,同時創新了營銷手段。
以墮落蝦為代表的,經營秒凍鎖鮮食材的商家,主要還依托供應鏈的優勢做其他海鮮產品。
- ? -
推出蛙、蟹、燒烤、
火鍋等冬季菜品,多元化經營
長沙,大鉗門·有間蝦鋪董事長高千鈞:
淡季我們推出夜宵搭配產品燒烤、蟹、牛蛙等產品,放大這類產品的占比,保持冬季優質小龍蝦的出品品質。而冬季門店合理的減少臃員與邊損是必然的。
站在品牌經營的角度開看市場,外賣和速凍小龍蝦只分流了一部分堂食的客群。
小龍蝦天生就是社交體驗型餐飲的產品屬性,聚會現場的體驗、社交情緒的互動宣泄,外賣與冷凍蝦是無法具備的。
成都,某蝦店林先生:
接下來我們會做蟹,是炭火蟹,不直接蒸。還有烤串,羊蝎子,反正(大家)都這么做的,我也弄唄。
羊蝎子在成都還挺有市場的,但我感覺做的人多了也就不行了。
成都,豪俠傳創始人蔣毅:
往年淡季為了避免虧損我們采取了歇業,但今年不打算這么做了。
我們得思考如何破局,比如說我們在測試一些鹵煮海鮮、熱鹵肥腸,包括牛蛙等新品。
增加產品線,是目前所有的龍蝦同行都在努力做的事兒,但這個戰略能不能順利地銜接上小龍蝦下滑的勢頭,這還是個未知數。
成都,霸王蝦創始人袁燁:
8月初我們嘗試推一個新品:蛙鍋,嘗試對淡季有一個銜接的作用。
每年淡季都在調整,常規的做法就是增加秋冬季的菜品,這個模式對淡季銷售促進并不是特別明顯。
所以我們也在探索品類適當的多元化一些,往復合的方式去改變。
- ? -
采用速凍鎖鮮產品
延續供應鏈優勢
深圳,墮落蝦李林渡:
今年我們新推出花雕熟醉大閘蟹,接下來要上皮皮蝦和海鮮大咖火鍋。
海鮮火鍋正在生產備貨中,估計下個月才能上市。都是工廠加工后液氮速凍鎖鮮。
我覺得速凍鎖鮮技術是整個食品餐飲行業的大趨勢,隨著液氮和冷鏈物流技術的成熟普及,對肉制品的保鮮、調味、品質、安全,都會逐漸超過鮮活現做模式。
- ? -
專注小龍蝦,創新營銷方式
深圳,松哥油燜大蝦創始人松哥:
今年我們的營業額增長了200%,外賣和堂食1:1。我們從來都是專注于小龍蝦,不做其他。
在產品策略上,近期,推出了南美白蝦、夏威夷皮皮蝦等,豐富了油燜系列產品。
另外,今年我們創新了上菜方式,剛推出用鏟子上菜+干冰制造煙霧繚繞的“仙境”效果,在抖音上反響還不錯。
- ? -
線上線下策略不同,線上聚焦小龍蝦用戶
線下聚焦中餐用戶
北京,大蝦來了創始人戴金勝:
我們線下店做湘菜,線上做龍蝦、螃蟹、牛蛙,因為我們不做凍蝦,所以寧愿品類集中一點也不因為淡季就大量擴充品類。
其實外賣和堂食的用戶,很多時候并不重復。小龍蝦用戶,關注的是龍蝦品質和口味;中餐用戶也有它的特性,消費力、菜品、營業時間、聚會要求。所以讓線上的歸線上,線下的歸線下。
這是在北京,如果是湖北,專門做龍蝦的品牌,淡季是不營業的。
3
堅守大不易。“現在消費者目的性消費和認知都太強了,知道你是小龍蝦店,那么其他時間他很少能想到你。”鄭州久如香創始人賈旭往年也會在冬季拓展品類,但效果一般。
轉身也無奈。“每年冬天就是這樣,熬。準備去成都、長沙轉轉看看,看看人家成功的都是怎么做的。我還準備轉做別的項目,做小龍蝦確實難受,我心量小,受不了。”鄭州貓姑娘小龍蝦館創始人小無賴和內參君感嘆道。
或許經營小龍蝦就像一種“抓錢”游戲,“人進入鋪滿錢的機器里,風把錢吹起,人伸手去抓,限定時間里抓到的都歸自己。”(久如香創始人賈旭)
聽起來主要靠運氣,但實際上也憑內功。能正確辨聽風向、眼疾手快的人肯定抓的更多。
如果說小龍蝦的經營是一場比賽,內參君認為,比拼的將是餐飲企業的經營內功,品牌、產品不斷迭代升級,營運及內控標準量化。
大家面臨的機遇和危機都是一樣的。當風口到來,銳不可當,肆意生長,無比開闊;當乍熱驟冷,泰然自若,步步為營,守得云開見月明。
· end ·
統籌|段明珠
編輯|王文婷 視覺|陳曉月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首席勾搭官1:1381186425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689669219(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