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醫行當盛行一種說辭叫“八綱辨證”,簡單、明了、易于教學,但是,不要忘了,人們易于接受的道理往往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謬誤,一種是無關緊要的道理。只要我們用“陰陽”的模型來思考問題,寒熱、虛實、表里這些歸根結底都是陰陽的問題,既然可以歸納為陰陽的問題,就不必另立名目(火神派就是這樣)。當然,這并不是說虛實、寒熱、表里等等這些屬性就不用區分了,而是說,要把這些屬性注入于六經、臟腑等辨證方法去理解六經、臟腑等辨證方法,不是僅僅依靠于八綱來解決問題。
常看到很多人說什么胃虛熱,什么是虛熱呢?胃是腑,腑里面沒有東西就是虛,沒有東西的時候發熱就是虛熱。看上去一點毛病都沒有是不是?是的。但是,仔細看看,“胃”描述的是位置,“虛”和“熱”描述的是屬性,所以并不是單用“八綱”。胃為什么會有虛熱?八綱辨證告訴你了沒?沒有!再比如,廣為人知的“腎陰虛”,了解點中醫皮毛的人都知道陰虛虛熱,如果是男同胞的話,再套上“口渴好飲、陰囊潮濕、早泄、盜汗”,立即開始聯想腎氣丸、知柏地黃丸……。這種思維對嗎?大有誤導!
中醫的很多說辭,往往都存在概念上的差異。就拿虛實來說,虛實起碼有三種理解方法。第一種,“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任何病都是正氣虛。邪氣表現為主要矛盾的時候,叫做實證。太陽傷寒就是實證,一切內傷疾病都是虛證;第二種,存在有形之物的積累叫做實證,沒有有形之物叫做虛證。如柴胡枳實炒藥甘草湯、承氣湯、十棗湯、抵擋湯、桂枝茯苓丸、澤瀉湯、五苓散等等,大體上,氣積、食積、水積、痰積、蓄血之類,皆是實證;第三種,功能亢盛謂之實,功能不足謂之虛。如陽強就是實證;陽痿就是虛證。
八綱可以用來描述癥狀和少數病證,如果要把“八綱”上升到“辨證”的層次,那就犯了“力小任重”的錯誤。我們看看六經辨證和臟腑辨證,這兩種辨證都是以病證所在的“位置”來命名(只不過六經辨證側重于“鏈”,臟腑辨證側重于“點”),也可以加上八綱來描述屬性。比如少陽病小柴胡湯證,少陽是小柴胡湯的作用位置,小柴胡湯的配伍是柴胡、人參、黃芩、半夏、甘草、大棗、生姜,柴胡入少陽清郁火,黃芩泄痞熱,生姜、半夏降肺胃之逆,人參合甘草、大棗補中。火、熱、逆,都是存在于具體的位置,如果沒有具體位置,單單一句“熱”,就好像有人打電話給火警說著火了,卻沒有告訴位置,根本就無從處置。如果說少陽有熱,那么小柴胡湯就很容易理解了,柴胡以發散的形式清郁火,黃芩以苦泄的形式清熱。少陽氣機不能順暢,就會克胃,造成肺胃的降機失調,那就要用半夏了。柴胡、黃芩、半夏就構成了小柴胡湯的主體,想都不用想,如果有小柴胡證但遇到藥味不齊的時候,只要有柴胡、黃芩、半夏三味就可以,再退一步,沒有半夏也可以,再退一步,沒有黃芩也能湊合。如果沒有柴胡單用黃芩可以不?不可以!沒有了柴胡,少陽病的根源就沒有辦法被解決。這個猜測對不對,試試看就知道了。
“八綱辨證”強化了屬性而弱化了運作規律,對中醫有極大的誤導。如果說疾病是整個森林,那么六經辨證是成片成片的看待問題,臟腑辨證是逐棵逐棵的看待問題,六經和臟腑都包含有群體或個體的運作規律,而八綱,就是一句“葉子黃了”,既不能描述位置,也不能表述原因,只能表述某種屬性。這就好比技工發現一部機器的某個零件壞了,他先會考慮到的是這個零件正常時候發揮的作用以及這個零件對于整個機器的作用,其次才是壞了的時候是個什么樣,最后才是針對損壞情況設置解決方案。用計算機程序語言(比如C++)來類比,整個機器就是一個類,零件的功能就是類的成員函數,零件的屬性就是類的成員變量,如果一個類只有變量而沒有函數,那么這個類只等同于一個結構體,屬性如果脫離了對屬性的運作,那么屬性就毫無意義。八綱觀念先入為主的人,很難接受如“圓運動”這樣的思想,就是因為八綱里面弱化了運作規律。八綱本身沒有對錯之分,而是說,加上了“辨證”兩個字,就把需要用道理、用規律來講述的事情,變成了用屬性來區分。讀讀歷史,“除暴安良”永遠是正確的,但是“劫富濟貧”就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除暴安良是按照正邪(干擾正常機能的原因)來區分的,而劫富濟貧則是按照屬性來區分的。富人一定都是壞人嗎?
另打個比方。如果我們在白紙上畫一個籃球,那么,白紙上的籃球是不是圓的?當然是!那么,白紙上的籃球不能拿來拍打?肯定不能!這兩者有什么關系呢?真實的籃球是個三維的事物,而畫的籃球是個兩維的事物,從三維降低到兩維,從實物變成圖案,其內部原理、其功能,最重要的信息因此而丟失!這就是八綱辨證的敗筆!八綱辨證,只能描述屬性,看似簡單易行(這就是很多人易于接受的原因),實則在表達上,忽略和弱化了事物的內在原理,把中醫帶進另一個死胡同。
目前,視頻直播軟件里面絕大多數人講述中醫都用“八綱辨證”,看到這些人招搖撞騙,我每每路過時都會上個差評,但是,奈何幾個人能明白其中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