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25歲時就在精密陶瓷的專業領域發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成為科學家。從27歲時正式開啟創業生涯,花了整整40年的時間,先后成功創辦了京瓷和KDDI這兩家曾進入過世界500強的企業,后來又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讓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轉危為安,在他的帶領、引導和幫助下,日航重振旗鼓,在全球航空企業中實現最高利潤率,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不僅如此,為了向企業家們傾囊相授關于企業經營方法的稻盛哲學,稻盛和夫創辦了“盛和塾”,被人們稱之為徹底追求正確思考和正確行動的哲學家。稻盛和夫注重透過現象看問題本質,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作出了一系列正確的決策。在經營管理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和總結人生智慧,這些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世界上諸多企業的管理實踐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是,許多人在讀過稻盛和夫系列的書籍后,認為稻盛哲學沒有任何神秘的色彩,只是闡述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標準。其實,細細讀來,會慢慢感悟到在平實的稻盛哲學中,反映了大量領導科學方面的內容,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作者對于領導科學的深刻體會,需要讀者仔細品味稻盛和夫主張的這些領導者特質。
一、領導與領導者的概念認知
由于人們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對于“領導”和“領導者”的定義多達上百種。其中,約翰·紐斯特羅姆和基斯·戴維斯提出:“領導是影響和支持其他人為了達到目標而富有熱情地工作的過程。”在該定義中,我們可以發現,領導力來源于領導者對組織成員的影響,領導行為的目的是實現目標,領導的有效性依賴于組織成員自愿的努力程度。哈羅德·孔茨和海因茨·韋里克進一步指出:“領導是影響人們心甘情愿和滿懷熱情地為實現群體的目標而富有熱情地努力工作的過程。”也就是說,領導歸根到底是一種影響力,可以定義為一種影響一個群體實現目標的能力。在領導的整個過程中,權威的領導者通過實施領導行為來管理情境或領導環境,從而影響追隨者,最終完成組織的使命,實現明確的目標。在這里擁有權威的領導者是領導的重要構成要素之一。所謂領導者,就是指能看清組織發展趨勢,為組織指明發展方向,通過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引領大家實現組織目標的人。領導者的行動就在于把自己置身于組織之前,帶領組織前進,鼓舞組織為實現目標努力。關于領導者的定義,現代管理之父、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明確提出:“領導者的唯一定義就是其后面有追隨者。” 在現實生活中,導致追隨者追隨領導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領導者自身所特有的生理特質(如精力、外貌、身高等)、智慧特質、能力特質、個性特質(如適應性、進取心、積極性、自信心等)、工作特質(如成就欲、持久性、主動性等)、社會特質(如合作性、交際技巧、管理能力等),我們把這類因素歸類為領導者特質。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以影響或改變一個環境,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可以影響或改變一個組織,有效的領導者可以提升組織力,反之可能導致管理失敗。領導是一門科學,其中包含著許多科學的方法與規律。其中,組織目標的實現與使命的完成需要借助有效的領導來完成,有效的領導往往與一定的領導者特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果一個領導者具有令人欽佩的個人魅力即領導者特質,從而擁有領導權威,對他人或組織能產生改變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強大影響力,那他就更有可能實現組織目標,完成有效領導,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二、稻盛哲學主張的領導者特質
馬云曾對稻盛和夫評價道:“我把做企業,從當成一種樂趣,到做成事業,再把它當成做人一樣。這一路上,我學到了很多。我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尤為贊賞。” 稻盛哲學充滿了豐富的組織管理學和人生哲學的思想,事實上,不僅如此,它還充分體現了領導科學的內涵,反映了稻盛和夫身作為領導者自身的很多特質。稻盛哲學十分樸素、簡單和平實,在稻盛先生看來,它實際上是我們每個人在小學階段都曾學習過的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這種哲學,每位經營管理者甚至每個人都能理解,所以,從稻盛哲學中體現出來的稻盛和夫自身所擁有的領導者特質,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和借鑒意義。
(一)生理特質
這是一種基本的領導者特質,為完成有效領導提供了基本前提。在生理方面,除去外貌、身高等先天因素,領導者往往都對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事實上,精力旺盛和努力工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精力旺盛是努力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反過來,努力工作的過程又滋養了人的精力。稻盛哲學認為“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人生中最寶貴、最值得、最重要的勞動,有時工作雖然艱辛,但這份勞動的付出過程卻能給人帶來愉悅感、滿足感和尊貴感,并讓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感悟到生命的意義。在稻盛和夫看來,十分認真地、非常專業地、態度真誠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集中精力做好眼前的工作、精益求精,是培養人的精氣神、完善人格的重要方式之一。努力工作不僅能夠鍛煉心志,還能滋養精力,促進我們自身的成長。他認為,為了做好企業經營管理,無論做任何事,組織都需要有一個有著充沛的精力,能在組織中起核心作用的人物。稻盛和夫本人也是對工作充滿熱情,始終全身心投入工作,他把勞作當成是在耕耘心田、培養深厚人格的一種重要方式,在他看來,如同巖石般沉穩不動的厚重人格,恰恰是領導者最需要的資質。他還明確提出,看一個人是否適合做領導者,要著重看這個人是否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地努力工作。
(二)智慧特質
稻盛哲學中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是稻盛和夫自身人生的智慧結晶。在這里,智慧更多地是指一種“大聰明”,是一種“慧根”,究其根本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根”,即領導者有無關愛之心。組織的好壞取決于領導者的心。稻盛哲學明確提出,“心根”是領導者最根本、最重要的資質,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領導者的關鍵。稻盛和夫認為,經營者只要是身處領導者的立場,就必須讓自己擁有一顆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因為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會決定組織的存在方式。這些大智慧不是領導者一個人的東西,它們將決定整個組織的性質。好的領導者應該是以“大的關愛之心”即利他之心為基礎,能夠充分反映最廣大民意的領導者。小到領導者自身做工作的出發點,大到為組織確立更高的經營理念和使命,都要克制私心,始終從“為社會和世人做更多的貢獻”的角度出發去做每一個重要的決策和判斷。稻盛哲學從分析宇宙的起源入手,到分析人類的產生,又結合自然萬物生長的規律,最后闡述了宇宙中利他的本質和意志,提出了心的本質是真善美,從而教誨人在行為處事時抑制私心才能使事情進展得更順利。領導者要堅守符合宇宙意志的正道,構筑以關愛為基礎的文明,以善惡為標準來判斷事物,把善心作為判斷、決策的標尺,這才是領導者的大智慧。
(三)能力特質
稻盛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稻盛和夫自身具有很強的綜合能力。在這里,能力更多地是指領導者能夠承擔責任、履行職責的才能和力量。一個組織中的領導者,一般都肩負著政治、法律、倫理和工作等方面的責任。劉少奇曾經指出:“領導者和領導機關的職責,就是要實行正確的領導,就是要正確地了解情況,正確地抓住中心,提出任務,決定問題,正確地動員和組織群眾來實現自己的決定,正確地組織群眾來審查自己決定之實行的情形。”領導者怎樣才能做到承擔好責任、履行好職責、實現正確的領導呢?那就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一是找準目標和使命的能力。領導者必須以身作則,率先明確自己的經營管理理念,始終充滿關愛之心,從利他之心出發,站在最大的公共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匯集民意的基礎上做決定,找到符合宇宙利他意志的正確的理念。稻盛和夫指出,領導者要具有使命感,認真考慮一個組織能夠共同擁有的更鼓舞人心、更崇高、更有意義的企業目的,并找到和提出企業將要完成的使命,讓這種使命感為整個組織所共有,在實際行動中,能按照具體情況,果斷決策,始終與企業共同的理念保持一致,這是領導者首要的最基本的能力。
二是自省能力。領導者要始終保持自省能力,用謙虛之心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克制傲慢之心。歷史上,曾經有多少英雄好漢爭相崛起,而一旦成功,有的就驕傲自大。領導者要時刻懷有自省之心和感恩之心,不能把自己的成功歸功于是自己應得的,而是歸因為周遭的幫助、員工的努力和自己的使命使然。
三是理性思考的能力。稻盛哲學提到,要以理性抑制沒有必要的煩惱,學會理性思考,把有限的精力投向工作,不過分沉醉在消極情緒里,不與心術不正的人交往,二者都會分散自己的精力。要學會“精力善用”,基于利他之心使用自己的能力,將杰出的能力用在正當的方向上。領導者要分清大善和小善,把真正的大善作為理性思考判斷和行動的基準。明治維新之所以能獲得成功,是因為勤王志士們舉起了“大義”的錦旗,所謂“大義”,也就是站在為社會為世人的角度去革新。
四是樂觀的能力。在稻盛哲學里,選擇樂觀其實也是一種能力,要學會在工作的一次次小小成功中獲得樂趣,鼓勵自己。英國思想家詹姆斯·埃倫在其著作《原因與結果法則》一書中提到:“有一種傾向”,“不管是眼前的目標,還是人生的目的,心靈純潔的人總是遠比心靈骯臟的人更容易達成。心靈骯臟的人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涉足的領域,心靈純潔的人隨意踏入就輕易獲勝。” 既然我們以心靈純潔為基礎已經作出了正確的抉擇,那么,我們就要對自己堅持的正確的事情抱著樂觀的態度,無論是在構思階段還是在執行過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樂觀,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使命。
(四)個性特質
個性特質主要包括人格、適應性、進取心、積極性和自信心等。關于人格,稻盛哲學用“性格+哲學”這個算式來表達。哲學,通俗來講,就是一種思維方式。以一個人先天的性格為基礎,加上其思維方式,就能明白這個人是以什么樣的姿態來度過人生的,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稻盛和夫認為,具有優良人格的人,應該是能從現在到未來都一直虛心、勤奮努力、不會墮落的人。
適應性。適應急劇變化的經濟環境和飛速發展的技術環境,必須走創新之路,只有創新,才能增強領導者和企業的適應性,才能在組織或社會中形成強大的影響力。不斷地挑戰新事物,不斷提升企業適應性,樂觀自信,積極進取,這是作為領導者的必要條件。
進取心。哲學家中村天風曾說:“要成就新計劃,關鍵只在于不屈不撓的一顆心。因此,在干事創業的過程中,必須抱定信念、志氣高昂、堅韌不拔地干到底。” 在稻盛和夫看來,有了利他的美好心靈做根基,抱定信念、堅韌不拔干到底的決定也就更充滿實現的必然性和徹底性。所以,要堅持把一件事情做徹底、做成功,必須具備無論如何非達到目的不可的強烈愿望和進取心。他認為,這種愿望有時候甚至可以強大到進入人的“潛意識”,幫助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在工作上稻盛哲學主張追求完美主義,這樣才會通過增強有意注意,去精心對待細節,磨煉敏銳度,抓住一切進步的機會。
積極性。稻盛哲學提出,要學會帶著問題意識,懷著上進心去積極改良現狀,滿懷希望地朝著新的目標采取行動,只要每天都堅持刻苦鉆研和不斷創新,就能孕育出真正的成功。對此,領導者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充滿理想和希望,堅信自己的未來一片光明,在組織內部內部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
自信心。俗話說,螃蟹按照自己甲殼的大小打洞。組織的成長無法超越領導者的器量。領導者要有開拓者的冒險意識,為自己的團體盡心盡力,使組織的計劃能夠順利有效地運作起來,幫助組織盡其所能地實現目標。要達成雖然現在看來有難度但能在未來必然實現的高目標,領導者自身必須要有信心,在成功之前,相信自己,決不罷休。把通向成功路上的苛刻要求都當做迫使我們刻苦鉆研的好機會,不能認輸。領導者不能輕易給自己設限,要充滿信心地樂于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五)工作特質
工作特質具體表現為成就欲、持久性、主動性等。稻盛哲學認為,“偉大的事業”一般都是樸素、簡單、平實、枯燥的工作長期積累的成果,非凡往往是在平凡中產生的。稻盛和夫一直認認真真、孜孜不倦、持續努力地工作,專心研究自己的行業,埋頭苦干、不急功近利、不屈服于任何困難,用真誠的態度,直面生活、工作和經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絕不趨易避難,拿出干事創業的魄力,用意志和良知去應對解決。既通過創新,讓今天比昨天更進一步,在進步中體驗成就感,同時,又懷著堅不可摧的意志,堅持不懈,讓“持續地力量”成為領導事業成功的基石。在工作過程中,稻盛和夫始終堅持“天職由自己創造”的信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挑戰現狀,通過追求變化來尋找成長機會,不斷進行試驗和冒險,善于從錯誤中學習經驗,從一次次小小的成功,直至干出一番偉大事業。
(六)社會特質
社會特質主要包括合作性、交際技巧、管理能力等。領導者要做好領導決策和溝通協調,明確地向大家描述目標并帶領大家實現目標,離不開組織內部的合作。由于人們想知道他們的信念和問題是什么,為什么他們必須做這些事以及為什么他們會遇到當前的問題,領導者肩負著把這些問題向他們說清楚以促成內部更好地合作的責任。所以,領導者自身必須對工作有透徹的了解,能夠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能夠綜合運用各種有效的交際技巧做好宣導說明,置身于群體之前,引導群體前進,為最終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稻盛和夫在京瓷最初的企業經營時,就是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向單位員工不斷地描述偉大的目標,直至員工接受。稻盛和夫認為,領導者必須要向員工交代清楚目標的來龍去脈,從怎樣確立組織的目標,到闡明這個具體目標意味著什么,再到實現這個目標有什么意義,最后明確組織要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論,關于這些內容,領導者必須講解得透徹明了,確保使每一個員工覺得這是他們自己的事業,最后都能達到激情燃燒的地步,自覺成為“自燃型”的人,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主動作為的意識,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實際上,這也是激勵人心、鼓舞士氣、統一思想的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不僅可以讓組織內部的成員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更能促進他們團結一心、努力工作。領導者必須要利用一切機會,細心說服,讓全體干部和員工受教育,運用好交際技巧,促進合作、提高管理能力,實現組織目標。
〔本文作者:高英華,中國氣象局黨校講師,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