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槐湯
[組成] 麻黃4.5~9g,槐花9g,苦參6g,黃芩6g,甘草3g。水煎服。
[功效] 祛風涼血,除濕止痛
[臨床應用] 主治血熱生風所致的皮膚癢、風疹塊等證。如風疹塊急性發作,大便閉結者,可加生大黃(后下)3g;大便稀爛者,加用蒼術6g;血熱煩躁者,加石膏18g。如伴有高血壓,可根據高血壓情況,加重苦參、黃芩劑量。如屬舌淡、脈軟的虛證,加用生地、當歸、白芍各9g。麻槐湯兩味主藥中,麻黃辛溫微苦,發表利尿,治療風水水腫及風疹塊;槐花性味苦涼,能治皮膚風熱瘙癢。止癢必先祛風,所以麻槐湯有祛風、涼血、止癢等功效,對風疹塊的療效顯著。孕婦忌用本方。
二、參芪健脾湯
[組成] 黨參9g,黃芪9g,當歸9g,白芍6g,白術9g,茯苓12g,澤瀉6g,陳皮4.5g,水煎服,并用別直參粉1.5g吞服。
[功效] 益氣、養血、健脾。
[臨床應用] 主治氣血不足,脾虛濕勝,孕婦胎萎不長。脾胃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懷孕后胎兒的生長發育與孕婦的脾胃虛實密切相關。胎萎不長以脾虛濕勝、氣血不足最為多見,本方針對此病機而立,為養胎的要方。方中別直參粉可根據孕婦氣虛的具體情況而定,輕者僅用黨參亦可。
三、柴蔞湯
[組成] 柴胡6g,枳實9g,瓜蔞皮12g,桃仁6g,決明子12g,丹皮4.5g,遠志4.5g,甘草3g。水煎服。
[功效] 開結、滌痰、寬胸。
[臨床應用] 主治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胸悶早搏、心絞痛諸證。方中柴胡能通上焦,瓜蔞開胸化痰,桃仁、丹皮活血清熱,決明子、枳實通里。本方對痰濕阻滯、氣血失調的胸痹里實證最為合宜。
四、補中治咳湯
[組成] 黃芪6g,黨參9g,白術9g,當歸9g,陳皮4.5g,半夏9g,茯苓9g,遠志4.5g,象貝母9g,甘草2.4g。水煎服。
[功效] 補中益氣,止咳化痰。
[臨床應用] 主治中氣虛餒所引起的頭暈疲乏、咳嗽咳痰均有效果,而對饑時咳甚尤為見效。
五、地黃保胎湯
[組成] 熟地18g,當歸9g,白芍9g,黃芩4.5g,艾葉4.5g,陳皮4.5g,杜仲12g,菟絲子12g。水煎服。
[功效] 養血補氣,止漏保胎。
[臨床應用] 主治胎本不固,先兆流產。方中重用熟地,張景岳謂“補血以熟地為主,血虛者非熟地不可”。配歸、芍補血養胎,對血不足而胎不固,氣不足而胎漏者尤為合宜。
六、調經解痛丸
[組成] 生地9g,當歸9g,白芍9g,川芎6g,延胡索9g,生香附6g,木香3g,乳香、沒藥各4.5g。
以上藥味作丸劑,每服6g,每日2次,經前服10天。
[功效] 養血調經,理氣止痛。
[臨床應用] 主治月經不調,臨經少腹脹痛、腰骶酸楚。經前服10天,其效尤佳。如寒證重者,另用桂枝6g,吳茱黃3g,泡湯送服。如有瘀血癥者,可與桂枝茯苓丸同時服,對經水多而腹痛不甚者,不適用。本方作成丸劑,服用方便,可以推廣。
七、桂枝湯加當歸治凍瘡
[組成] 桂枝9g,赤芍9g,當歸12g,甘草4.5g,生姜4.5g,紅棗10枚。水煎服。
[功效] 溫經通脈活血。
[臨床應用] 主治寒邪凝滯血脈而呈寒冷疼痛諸證,如凍瘡、雷諾氏癥等。方中桂枝辛溫解表,調和營衛,又能溫經通脈。當歸與桂枝為伍,更發揮其調節血行作用。夏氏曾用此方治療6例凍瘡患者,未潰者5帖而愈,已潰者10帖而愈,且能耐冷,很少復發。
[組成] 柴胡6g,黃芩3g,太子參9g,半夏9g,炒甘草3g,生姜2片,紅棗5枚。水煎服。
[功效] 和解表里,清肝膽之熱。
[臨床應用] 主治肝旺汗出,和解少陽。《傷寒論》中談及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金匱要略》產婦郁冒中亦論及“頭汗大出,主用小柴胡湯”,所以頭汗出亦是柴胡證。夏氏由此發揮,用治神經緊張的多汗癥,取得較好療效。
九、丹梔小柴胡方
[組成] 柴胡9g,黃芩6g,半夏9g,炒甘草3g,丹皮4.5g,焦山梔4.5g,象貝母12g,牛蒡子6g,僵蠶6g。水煎服。
[功效] 清少陽之熱,疏理肝膽。
[臨床應用] 主治少陽實熱所引起的暴聾(突發性耳聾)。耳部為手足少陽經脈之循行部位,耳病多責之少陽邪實。《丹溪心法·耳聾》中指出“耳聾皆屬于熱”,并認為少陽厥陰患病而耳聾,亦是血熱,還有陰火動而耳聾,邪化火而耳聾等,即使大病后耳聾亦應降火。小柴胡湯去人參,其中柴胡配黃芩,更能發揮其清熱瀉火功用,加山梔與僵蠶、丹皮則去風清熱,象貝、牛蒡子清熱散結。
十、加味當歸芍藥散
[組成] 當歸4.5g,白芍9g,茯苓12g,白術9g,澤瀉9g,川芎4.5g,黃芪6g,桂枝4.5g,炒甘草2.4g。水煎服。
[功效] 養血活血,溫陽利水。
[臨床應用] 主治因血行不暢,水飲內聚所致的妊娠浮腫,羊水過多,婦女月經失調(子宮內膜異位癥)等。本方系《金匱要略》當歸芍藥散加桂枝、黃芪而成,是婦科常用方劑。陳無擇用以治崩中,日本湯本求真認為可以治療子宮諸疾患。方中川芎、當歸、白芍能活血養血,其中白芍又能緩急止痛。白術、茯苓、澤瀉可健脾利水,對水飲上泛,肌膚浮腫有效;再加桂枝、黃芪同用更有利于行水消腫。夏氏根據本方具有養血活血,溫陽利水的功效,除用于妊娠浮腫腹痛,還用于孕婦羊水過多、經前浮腫、子宮內膜異位癥,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