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岳《景岳全書》:脅痛不獨責肝膽
《景岳全書·脅痛》“脅痛之病,本屬肝膽二絡,以二經之脈皆循脅肋故也。然而心肺脾胃腎與膀胱亦皆有脅痛之病。此非諸經皆有此證,但以邪氣在諸經,氣逆不解,必以此相傳,延及少陽厥陰,乃致脅肋疼痛。”
明代張景岳總攬其成,概括了明代以前醫家的認識,他認為脅痛不獨責于肝膽,“故凡以焦勞憂慮而致脅痛者,此心肺之所傳也;以飲食勞倦而致脅痛者,此脾胃之所傳也;以色欲內傷,水道壅閉而致脅痛者,此腎與膀胱之所傳也。傳至本經,則無非肝膽之病矣。至于忿怒疲勞,傷血傷氣傷筋,或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間,此自本經之病。病在本經者,本取本經;傳自他經者,必拔其所病之本,辨得其真,自無不愈矣。” 人體是一有機整體,某一臟腑發生病理改變時,每常累及其他臟腑,肝膽病尤其如此。按照五行生克規律,肝膽屬木,系腎水之子,而為心火之母;木能克脾土,而受制于肺金,故一旦肝膽有病就會影響其余四臟;然其余四臟有病,亦必影響于肝膽。他又認為:“脅痛有內傷外感之辨,凡寒邪在少陽經,乃病為脅通耳聾而嘔,然后有寒熱表證者,方是外感,如無表證,悉屬內傷。但內傷脅痛中,十居八九,外感脅痛則間有之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