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jīng)到了夏季,是姑娘們穿裙子,展現(xiàn)身材的好季節(jié),卻有很多人苦于自己身材肺胖,不敢展露,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大家的苦惱呢?今天仲易就為大家介紹一個砭石療法治療肥胖癥的好方法。
肥胖癥是由于機(jī)體生化、生理改變而導(dǎo)致熱量攝入過多,體內(nèi)脂肪組織過量蓄積的疾病。肥胖可見于任何年齡,以40~50歲中年人多見,特別是婦女。可伴有食欲亢進(jìn)、疲乏無力、氣短多汗、嗜睡等。
臨床常分為以下四種證型。
(1)胃熱滯脾
臨床表現(xiàn):多食,消谷善饑,形體肥胖,脘腹脹滿,面色紅潤,心煩頭昏,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雜,得食則緩,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胃熱脾實,精微不化,膏脂瘀積,故多食、消谷善饑,形體肥胖、脘腹脹滿;胃熱則口干、口苦、胃脘灼痛、嘈雜;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為胃熱脾實之象。
(2)痰濕內(nèi)盛
臨床表現(xiàn):形體肥胖,身體重著,肢體困倦,胸膈痞滿,痰涎壅盛,頭暈?zāi)垦#诟啥挥嫞仁撤矢蚀季疲衿J扰P,苔白膩或白滑,脈滑。
證候分析:痰濕內(nèi)盛,困遏脾運,阻滯氣機(jī),故形體肥胖、身體重著、肢體困倦;痰濕內(nèi)盛,聚肺為痰,上蒙輕竅,故痰涎壅盛、頭暈?zāi)垦#惶禎駜?nèi)盛,阻滯氣機(jī),氣不布津,故口干而不欲飲;苔白膩或白滑、脈滑為痰濕內(nèi)盛之征。
(3)脾虛不運
臨床表現(xiàn):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身體困重,胸悶脘脹,四肢輕度浮腫,晨輕暮重,勞累后明顯,飲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飲暴食史,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xì)。
證候分析:脾胃虛弱,運化無權(quán),水濕內(nèi)停,故肥胖臃腫,神疲乏力,身體困重,胸悶脘脹,四肢輕度浮腫,晨輕暮重,勞累后明顯;暴飲暴食損傷脾胃,導(dǎo)致脾胃虛弱,脾失健運,小便不利,便溏或便秘;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細(xì)均為脾胃虛弱、水濕內(nèi)停之象。
(4)脾腎陽虛
臨床表現(xiàn):形體肥胖,顏面虛浮,神疲嗜臥,氣短乏力,腹脹便溏,自汗,氣喘,動則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尿晝少夜頻,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xì)。
證候分析:脾腎陽虛,氣化不行,水飲內(nèi)停,故形體肥胖,顏面虛浮,神疲嗜臥,氣短乏力,腹脹便溏;脾氣虛,則自汗;腎虛,納氣不足,故氣喘、動則更甚;脾腎陽虛,失其溫煦,故畏寒肢冷;陽虛氣不化水,故下肢浮腫、尿晝少夜頻;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xì)均為脾腎陽虛之征。
砭石療法
(1)治則:清胃瀉熱。健脾化濕。
(2)操作方法
涼法:將砭石用涼水浸泡后放在腹部做涼法15分鐘。
刺法:用砭具尖端點刺豐隆、公孫、足三里、陰陵泉健脾除濕。
摩法:用砭石順時針方向摩腹。
刮法:用砭具刮背部、腰部。
(3)方義:豐隆為化痰要穴。公孫為八脈交會穴,和胃化濕。足三里為胃經(jīng)合穴。陰陵泉為脾經(jīng)合穴,合治內(nèi)府,健運脾胃,化痰除濕。
今天為大家介紹了肥胖癥在中醫(yī)中的臨床證型,包括具體病癥及證型分析,最后介紹了利用砭石療法治療肥胖的方法。中醫(yī)砭石減肥法原理透徹,方法簡單又痛苦少,希望能為各位愛美人士解決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