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高層建筑在十樓,是旁人看來已經夠用的戶型,房主卻覺得舒適度不夠,于是他找來設計師來幫他重新改造。
初始平面圖 一層
初始平面圖 二層
原戶型是層高3.8m的精裝修邊套戶型,有令人羨慕的超大L型玻璃幕墻,與周邊建筑物距離寬,視野極佳。不足之處在于原有洗手間面積很小,客餐廚都是規矩的區域劃分,采光和視野受到了阻礙。房主希望將這里打造成一個兼做家和工作室兩種功能的空間,包括如何將采光優勢發揮到最大,都是設計師Rolling需要考慮的問題。
改造后戶型圖 一層
改造后戶型圖 二層
整個精裝修房被拆成了毛坯,改造不可謂不大,主要在三方面:
1、敞開廚房、餐廳、客廳和臥室,讓原戶型的采光得到最大化利用;
2、改動樓梯位置,擴大了洗手間面積,增加洗衣烘干功能;
3、將原戶型中巨大的柱子改造成壁爐+辦公區,化缺點為亮點。
除此之外,每一處精心選用的家具軟裝,也都為空間增添了豐富的層次。
通透的空間,各個功能區彼此串聯,自然光從兩扇大窗戶中恣意灑落,光線形成疊加,推門就是日光傾城既視感。由于上方做了隔層,層高偏低,天花用了線形光源來照亮。
充分利用衛生間門口的兩面墻,利用凹墻結構定制了玄關柜。
屋主應季的鞋子不多,柜體無需太大,中間留了一塊凹龕,用來放置零用品和裝飾品。
旁邊安裝了Zieta的紐扣掛鉤,可以懸掛包包、外套,也可以臨時收納隔壁廚房的圍裙。
進門右手邊是衛生間,左手邊是開放式的餐廚區,再往里是客廳和臥室&工作區。
整個空間大面積采用純凈的白色,搭配淺色的魚骨拼木地板,在太陽光的漫反射下,呈現出格外干凈、通透、整潔的質感。
從辦公區看入戶門這個視角可以看到各個功能區的關系。半開放式的二層,還有特意打通的小窗,保障了二層白天的明亮度。
再把視角聚焦到餐廚區。開放式餐廚區整體全部采用白色,白色大理石墻磚增添精致與輕奢調調。
一張帶儲物功能的島臺與廚房相連,既是功能區分界,又補充了操作臺面。
兩把簡單的吧椅不會占地方,平時坐在這里吃個簡餐、喝個茶,或者兼做臨時的辦公桌,對屋主來說足夠舒服又實用。
天氣晴朗時,藍天白云從窗外流過,入夜后,夜景和星空盡收眼底。
各個功能區之間沒什么物理阻隔,家具的擺放具有很大靈活性,屋主可以根據喜好和需求隨時調整。
來自宜家的DELAKTIG沙發作為中心,四周形成洄游動線,很適合小戶型。
ps:這款沙發靠背可以自由組合,改換坐臥朝向,可以說是很有趣了!
淺色的編織毯和茶幾,搭配Faye Toogood的Roly-Poly椅以及懶人沙發,組成了圍合型的會客區。
偶爾朋友們過來時,大家也可以席地而坐聊天,氛圍會更加親切隨意。
沙發左側定制了一整墻的柜體,衣柜和客廳儲物都整合在此。白色柜門采用了無把手設計,看上去像一面墻,清清爽爽不擁堵。
柜體最右側(靠近樓梯處)還藏著嵌入式冰箱,是不是看不出來?在定制柜體時要記得在柜底預留散熱孔哦。
沙發側后方的墻角位置是一根承重柱,很突兀又不能去除,不如利用起來,作為辦公區+壁爐+展示區。
朝向客廳的一面是壁爐+展示區,在墻柱下方砌墻,上方打木工板和石膏板,做了四個造型各異的壁龕。最下方最大的那個裝了酒精壁爐,除了取暖,還能觀賞和營造氛圍!
朝向辦公區的墻上,用Vitsoe606墻面置物架系統設置了一組小小的書架區。下方是可升降辦公桌,搭配馬塞爾布勞耶的賽思卡椅。
春天有陽光,冬天有壁爐,擺上造型簡潔卻藝術感很濃的裝飾,小小的辦公區兼顧了實用、舒適和情調。
旁邊放了置物架,既方便沙發區放咖啡和杯具,也能用來收納辦公區的書籍和雜物。
臥室位于會客區和辦公區背后,通過置物架形成功能分隔。
屋主特意把床布置在窗邊,窗簾只有一層紗+一層遮光布,就為了每天體驗被太陽光叫醒的感覺。
公寓的玻璃幕墻做了涂層防護,加上附近是居民區,沒有什么外墻反射,因此不用擔心光污染的問題。
對床的選擇是整個臥室最花心思的,墨綠色靠背柔軟厚實,靠上去會覺得安全感十足。裝飾畫來自意大利畫家Guido Pajetta,是屋主在歐洲拍到的心頭好。
床頭邊幾來自&Tradition。
二層層高較低,只有1.6m,因此主要作為儲物和小朋友的玩耍。利用墻體結構設計了頂天立地柜子,搭配會客區同款白色無把手柜門。
位于進門右手邊的衛生間,墻面和地面統一貼了灰色瓷磚,視覺上整體性更好,也比較耐臟。
公寓沒有陽臺,于是面積擴建后,將洗衣房也設置在此,解決了衣物晾曬的問題。通透的光影,別致的區域,點睛的家具,設計師在光、物、人之間,賦予了這個58 ㎡精裝Loft別樣的故事感。這令人羨慕的180°無敵窗景,每天直播陰晴雨雪和星海月光,這種幸福的生活,簡直太羨慕了!(來源:理想家)
(免責聲明:凡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您若對該稿件有任何質疑,請即與鳳凰網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