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hide]
1 中藥烏藥圖片
2 烏藥的功效與作用
3 【烏藥的配伍應用】
4 【烏藥的用量用法】
5 【烏藥的使用注意及禁忌】
6 【烏藥的本草摘要】
7 【烏藥的現代研究】
【來源】為樟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Sims)Kos-term.的塊根。主產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8月采根,洗凈,切片,曬干。生用或麩炒用。
【處方用名】烏藥 臺烏藥 烏藥片
【性能概要】味辛,性溫。入肺、脾、腎、膀胱經。本品辛溫香竄,上走脾與肺,下達腎與膀胱,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之功。故適用于寒郁氣逆喘急、胸腹脹痛、寒疝作痛、經行腹痛以及膀胱虛冷,遺尿、尿頻等癥。雖藥力不甚猛烈,然亦屬辛溫走竄之品,用當注意。
木香、香附、烏藥均能行氣止痛。然木香溫燥,能升能降,可通利三焦,尤善行胃腸氣滯,常用治脘腹脹痛、瀉痢后重、不思飲食;香附藥性和平,偏于疏肝氣,解郁結,調經止痛,主要用治肝郁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烏藥辛溫,上入脾肺,理胸腹氣滯,治寒郁氣逆,胸腹脹痛,下行腎與膀胱,善除膀胱之冷氣,溫腎縮小便,還可用治少腹冷痛、寒疝尿頻。
1.用于七情郁結,復感寒邪,寒郁氣逆,上犯于肺,則氣逆喘急,橫擾于脾,則胸腹脹痛,本品常與檳榔、沉香、人參等同用,如《濟生方》四磨湯。用于寒疝腹痛,與木香、茴香、川楝子等同用,如《醫學發明》天臺烏藥散。用于氣滯血瘀,經行腹痛,又配香附、延胡索、木香等同用,即《濟陰綱目》加味烏藥湯。本品還常與香附同用,等份為末,即《乾坤秘蘊》香烏散,常可用治胸腹冷氣作痛、少腹冷痛,效果尤佳。
2.用于下元不足,膀胱虛冷,小便頻數及小兒遺尿等癥,常與益智仁、山藥同用,如《朱氏集驗方》縮泉丸。
內服:3~10克:或入丸、散。
本品能散氣耗血,故氣血虛而有內熱者不宜使用。
《本草拾遺》:“主中惡心腹痛...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膂,婦人血氣。”
《本草綱目》:“主中氣,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息,止小便頻數及白濁。”
《本草求真》:“凡一切病之屬于氣逆,而見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與木香、香附同為一類。但木香苦溫,入脾爽滯,每于食積則宜。香附辛苦,入肝膽二經,開郁散結,每于憂郁則妙。此則逆邪橫胸,無處不達,故用以為胸腹逆邪藥耳。”
成分:含烏藥醇、烏藥環氧內酯及多種生物堿。
藥理:有止血、抗炎、鎮痛、抗腫瘤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