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hide]
【來源】為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的全草。產于我國長江流域下游至南部各省。夏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曬干;鮮用隨時可采。均切段生用。
我國所用紫花地丁,還有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的全草,為東北、華北、山東及江蘇等地習用;堇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犁頭草Viola jaoonica Langsd.或長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I.及白花堇菜Viola partinii DC.的全草,為甘肅、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地習用;罌粟科一年或二年生短小草本植物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ez.的全草,為長江以北習用;龍膽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華南龍膽Gentiana loureiri Griseb.和石龍膽Gentiana squar-rosa Ledeb.的全草,為浙江、云南習用;及遠志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的全草。
【處方用名】紫花地丁 地丁草
【性能概要】味苦、辛,性寒。歸心、肝經。本品苦泄辛散,寒以清熱,入血分,故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為治癰腫疔毒通用藥,而對疔腫功效尤良,內服外敷均宜;還可用治毒蛇咬傷。
用于癰疽發背、火毒疔瘡,可單用鮮品搗汁內服,渣敷患處即有良效;也可配銀花、蒲公英、野菊花等同用,如《醫宗金鑒》五味消毒飲。用于毒蛇咬傷,可單用鮮品搗汁內服,其渣少加雄黃外敷患處。
內服:6-15克;單味用30-60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本草綱目》:“治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癘,無名腫毒,惡瘡。"
《本草正義》:"地丁,專為癰腫疔毒通用之藥……然辛涼散腫,長于退熱,惟血熱壅滯,紅腫焮發之外瘍宜之,若謂通作治陰疽發背寒凝之證,殊是不妥。
成分:含苷類、黃酮類、蠟(為蠟酸及不飽和酸類的酯類)。
藥理:對結核桿菌及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并有清熱、消腫、消炎等作用。
臨床報道:治療急性皮膚感染,用鮮紫花地丁草20克,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早晚各換藥1次。治療64例,平均3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