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茍起子、甜菜子、枸杞、青紅椒、狗奶子、地骨子、果杞、血杞子。
〔來 源〕為茄科枸杞屬植物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或枸杞Lycium chinenseMill.的果實。
〔成 分〕枸杞果實中含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菸酸、抗壞血酸,并分離出β-谷甾醇,亞油酸。
〔作 用〕
一、歷代經驗
有養血滋陰,益精明目作用。 《本草經集注》: “補益精氣,強盛陰道”。 《藥性論》:“能補益精諸不足,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 《食療本草》:“堅筋耐老,除風,補益筋骨,能益人,去虛勞”。 《本草綱目》: “滋腎, 潤肺,明目”。 《本草述》: “療肝風血虛,眼赤痛癢,昏翳”。“治中風眩暈,虛勞,諸見血證,咳嗽血,痿,厥,攣,消癉,傷燥,遺精,赤白濁,腳氣,鶴膝風”。
二、近代研究
1.抗脂肪肝作用:寧夏枸杞的浸出液(20%, 8毫升/天),對四氯化碳損害的小鼠,有輕度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沉積,促進肝細胞新生,有效成分為甜菜堿〔1~4〕。
2.擬膽堿樣作用:枸杞的水提取物靜脈注射,可引起兔血壓下降,呼吸興奮,心跳減緩,并能興奮腸管,其有效成分為甜菜堿以外的成分〔5~7〕。
3.降脂作用:枸杞有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并有輕度抗拒家兔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7〕。
4.降血糖作用:動物試驗證明枸杞有降低血糖作用〔8 〕。
此外,枸杞尚能顯著的促進乳酸菌素的生長及產酸作用〔9〕。
〔性 味〕甘,平。歸肝、腎經。
〔功 效〕補血養陰,益精明目。
〔主 治〕肝腎虧損,精血不足,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消渴等。
〔臨床應用〕
1.肝虛目昏:枸杞子常用治肝血不足,眼目昏花,視力減退,或目赤生翳,云翳遮睛,類似于視神經炎、視網膜炎、玻璃體混濁等,常配伍熟地黃、山藥、菊花、車前子等養血明目藥。方例《杞菊地黃湯》。如眼生翳膜可用《四神丸》。
2.肝腎陰虛:枸杞子常用于肝腎陰虛所見的腰酸膝軟、眼花耳鳴、遺精、早泄、盜汗等,類似于一般體弱,神經官能癥,性神經衰弱,老年體虛等。常配伍熟地黃、山茱萸、鹿角膠、當歸等補肝腎,益精血藥,方例《左歸丸》、 《枸杞丸》、 《枸杞酒》、《杞圓膏》。并可用治肝陰不足,肝氣犯胃所致的胸脘脅痛,吞酸吐苦,疝氣疼痛,咽喉干燥,舌光無津等,類似于胃腸神經官能癥,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慢性肝炎等。常配伍沙參、當歸、生地黃、川楝子等養血疏肝理氣藥,方例《一貫煎》。
此外,又常用治虛勞,下焦虛傷, 微渴,小便數等證,類似于糖尿病。常配伍黃芪、人參、當歸、白芍等補益氣血藥,方例《枸杞子散》。并可入復方中治療高血壓。
〔用 量〕 6~12克,丸散酌減。
〔用 法〕 生用,或酒浸曬干用。
〔禁 忌〕 外感實熱,脾虛濕滯,大便溏者忌用。
〔附 方〕
1.杞菊地黃湯(《醫級》):枸杞子、菊花、熟地黃、山藥、 山茱萸、 茯苓、澤瀉、牡丹皮。
2.四神丸(《瑞竹堂經驗方》):枸杞子、熟地黃、茯苓、白術。
3.左歸丸(《景岳全書》):熟地黃、山藥、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絲子、鹿角膠、龜板膠。
4.構杞丸(《古今錄驗方》): 枸杞子、干地黃、麥冬。
5.枸杞酒(《延年方》):構杞、酒浸服。
6.杞圓膏(《攝生秘剖》):枸杞子、桂圓肉。
7.一貫煎(《柳州醫話》):枸杞子、沙參、麥冬、當歸、生地黃、川楝子。
8.構杞子散(《圣惠方》):枸杞子、黃芪、人參、桂心、當歸、白芍、生姜、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