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屬與別名】
扁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種子。又名: 藊豆。處方名: 扁豆、白扁豆、生扁豆、炒扁豆。
【性味、功效與主治】
味甘,性微溫。功效: 健脾胃,益肺腎。
主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大便溏薄、婦女帶下;肺虛久咳、腎虛遺精、小便頻數等病癥。
【傳統方劑】
(1) 驗方(《千金方》) 扁豆、香薷,治療吐利。
(2) 金豆丸(《本草綱目》) 白扁豆、研末,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為衣,天花粉汁下,治療消渴飲水。
(3) 其他 在著名方劑參苓白術散中,扁豆也是重要的藥物,以治療脾虛泄瀉。
【主要成分】
扁豆主要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以及酶類和血細胞凝集素等成分。
1. 營養成分
每100g扁豆中含蛋白質2.8g,脂肪0.2g,糖類5.4g,胡蘿卜素0.32mg,硫胺素0.07mg,核黃素0.07mg,尼克酸0.7mg,維生素C 13mg,鈣116mg,磷63mg,鐵1.5mg,以及鋅、鎂,淀粉、蔗糖、果糖、半乳糖、棉子糖、葡萄糖、水蘇糖、磷脂等。
2. 酶類
扁豆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淀粉酶抑制物。
3. 其他
扁豆還含血細胞凝集素A、B;豆甾醇、氰苷、酪氨酸酶等。
【藥理作用】
1. 增強免疫作用
扁豆含植物凝集素,為非特異性血球凝集素,具有球蛋白特性;與刀豆血球凝集素相似,對活性E-玫瑰花結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具有促進T細胞功能的作用。
2. 其他
(1) 抗病毒作用 扁豆對小鼠哥倫比亞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 抗腫瘤作用 凝集素可凝集腹水型淋巴瘤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3) 抗凝血作用 凝集素B可使枸櫞酸血漿凝固時間由20秒延長至60秒。
(4) 凝集素B 具有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臨床應用】
1) 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2) 治療夏天暑濕,惡心,嘔吐,腹瀉,胃腸炎之輕癥。
3) 治療腸癌手術后康復。
【劑量與用法】
(1) 藥典劑量 9~15g。
(2) 臨床常用劑量 9~15g。
(3) 大劑量 15~3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
【臨床體會】
1. 關于健脾化濕輔助之用
白扁豆、扁豆衣、扁豆花中藥房有配,都屬于健脾和胃化濕藥。在古方中作為君藥的著名方劑幾乎沒有。
扁豆雖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由于藥力較弱,在一些健脾益氣的方劑中只作為配伍藥而使用。扁豆衣、扁豆花的藥力更弱。
在這方面,前人已經有了記載。《本草新編》說:“白扁豆味輕氣薄,單用無功,必須同補氣之藥共用為佳。”
2. 關于影響食欲
白扁豆、扁豆衣、扁豆花,中醫傳統認為有和胃化濕功效,容易讓人理解為幫助消化,但中醫中藥書上并沒有說白扁豆能開胃增加食欲。這與藿香等和胃化濕,芳香開胃不同。
白扁豆含有抑制胰蛋白酶和抑制淀粉酶的成分,因此,能影響食欲和消化。
如果由于胃腸道炎癥而引起的惡心、嘔吐、腹瀉,白扁豆、扁豆衣、扁豆花只能作為輔助藥使用,白扁豆本身是解決不了炎癥和這些炎性癥狀的。
【保健與食療】
1. 扁豆的食用與食療
白扁豆是民間夏季的常食菜肴,口味較好,單味煮扁豆,扁豆炒肉片、雞片、魚片等。
白扁豆作為中藥的煎劑是喝湯的,一般沒有不適反應;作為食物,是吃豆的,少食和胃化濕,多食壅滯,會影響食欲。對消化功能較弱的人,不宜多食。
扁豆要煮熟煮爛,不但能增加其味道,而且可破壞其有毒成分。
2. 藥膳
扁豆味甘,飲片色淡,豆能吃,可制作食療藥膳甜羹與粥,放入同煮的中藥也必須能煮爛咀嚼,能咽下的。或者將帶有甜味的補益中藥,如枸杞子、麥門冬、西洋參、生曬參、黃芪、山藥等煎湯,去掉藥渣取汁,與扁豆同煮,吃豆。
扁豆制作藥膳也可僅取其汁水,而豆作圍邊。
3. 保健品
(1) 扁豆可制作食品 可制作成酒劑、顆粒劑、沖劑、膠囊、飲料等劑型,還可制作糕點、粥羹等食品。主要用以健脾化濕,改善大便稀薄、次數增多、小便頻多、婦女白帶等病癥。
(2) 飲料 扁豆略帶好聞的清香,可制作飲料,口感較好,但較為黏膩。
扁豆30g,山藥30g,烏梅12g,焦山楂12g,制成飲料1000~1500ml,每日服用30~50ml,用以改善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口干等病證。
4. 文件規定
扁豆為食物,屬于文件中的第一類。
【不良反應】
1. 古代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2. 毒理試驗
毒性反應: 扁豆凝集素A為扁豆粉中的有毒成分,不溶于水,混于食物中喂飼大鼠,可抑制生長,并可引起肝臟區域性壞死。加熱后凝集素A可破壞,毒性大為減弱。
3. 臨床觀察
熟扁豆、扁豆衣、扁豆花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水煎服也沒有明顯不良反應,這可能是由于在高溫的煎煮下扁豆凝集素A受到了破壞,而且在中藥復方中煎煮后是喝湯的,有毒成分,不溶于水。
扁豆衣、扁豆花不含有毒成分。
【禁忌證】
熟扁豆不宜經常食用,也不宜一次性大量食用。多食可能脹氣,也可能影響肝臟,尤其是有慢性肝病的人不宜食用。
生扁豆有小毒,不可生食,不宜制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