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粉絲私信小編,說她以前是在培訓機構兼職的,年前剛從私立學校辭職出來,準備全心投入到教培中。現在整頓教培,然后再清理私立,教十幾年的書,現在失業狀態。
其實三四線城市的教培機構的任課老師,好多都是大專和普通本科生,還有部分考不上教編的大學生。留下小縣城的同學基本上都在做培訓老師,特別是女孩子。現在基本上應該都失業了。
不少失業的教培老師吐槽說,你確定這是減負嗎?你確定這不是給以后增加負擔嗎?何不干脆一點,中考不分流?職校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培養電子廠廠工嗎?
現在稍微好一點的工作都是本科起步,不是本科的,學歷篩選直接過濾掉,機會都沒有。雙減,看起來好像是在減負,透過表象看本質呢?有錢的依然在一對一,沒錢的呢?小孩從小聰明都不用著急,那不聰明的那些呢?你還真當到初中開竅呀?
小時候不努力,以后就得吃小時候不努力的苦。除非小孩爸媽有幾套房,又有錢,不然,你憑什么不努力?
人家愿意努力的,難道不應該考得更好嗎?那些孩子犧牲了自己的時間,想要搏一個更好的出路,你周六周天在家休息睡大覺,你還挺冤的。別說什么沒有錢,沒有錢才更應該努力,別人輔導班高效學習1小時,你需要自己整理,那就2小時,這才是公平。缺少什么補什么,只要想要。
事實上學校里不負責又沒能力的老師大有人在,編制的老師一年就收那么多,教師行業競爭很激烈。本來教師資格證就很難考,可是考上了以后還是要看關系才能進學校。很大一部分更有水平的老師都沒有機會。
教培機構有很多優秀的老師,而且教學方式很受孩子喜歡。是否可以轉中小學校,提升一下中小學的師資力量,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公立中小學。公立學校除了編制管理,是不是也可以實行合同制改革,競爭上崗,提高教師待遇,吸引更多的優秀年輕人加入教師隊伍。
有時候感覺師資力量更好地反而在外面的輔導機構,把輔導機構砍掉也好,逼得想從事教育的人只能往學校去。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家長也不用花大價錢補課了。培訓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后來搞得不像話,資本進入就亂了,產業化掏空了家長的口袋,并讓所有家長焦慮。亂象太多。
網友李巍說:如果學校老師上課教的,孩子一節課都能吸收那最好。不能吸收,放學延遲點再鞏固一下,孩子和家長,老師再配合一下。我之前被叫去學校,到了辦公室上給每個老師打招呼點頭哈腰的。就說我一通,孩子作業都寫錯了,你們家長回家沒教嗎?我就尷尬一笑。當時是什么情況,去過學校的家長心里都明白。心里那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家長都會要老師干嘛呢?
沒這些培訓機構,以前的大學生家教一樣適合家長的需要。如今,這些資本把大學生資源壟斷了,錢被資本家賺了。關了也好,家長培訓費一年都是兩萬起步的交,壓力大。整個教育領跑家長學生,緊張的,孩子們也不快樂。
喜歡教學就去學校教,想掙錢就去掙錢。教育是教書育人,教培是商業。教培魚龍混雜,教育也不得完全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