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8月25日,看到群里發鼓勵大家考社工師(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的簡稱)的通知,不僅蠢蠢欲動。為什么呢?因為考試合格初級師獎勵一千五,中級師獎勵三千。向師弟打聽了一下,去年輕輕松就考過了初級,還是蠻簡單的,都是選擇題,稍微看一書60分就過。這更增添了我的信心,好吧,直接報中級。
師弟建議說還是先報初級吧,先穩拿下一千五。我說這也太煩了,直接報中級拉倒。其實除了考試簡單,有錢獎勵。最主要的還是想挑戰一下自己,當年的自學考試、職稱考試、碩士考試、二級咨詢師考試都挺順利的,記憶力也不錯;后來很多年,除了指導幾位學生參加公務員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幾乎就沒有實戰了。現在年紀一大把,記憶力嚴重衰退.究竟衰退到什么程度呢,也許需要通過一場考試來驗證。說到底就是一場中年危機,中年焦慮,不愿意承認衰老罷了。
到了9月1號,其他朋友已經陸續從網上買到書開始復習了,我們的書卻遲遲沒到,有些著急。9月5號,書終于到手了。正開始制定詳細復習計劃,可是一看到書就有些后悔了。我的媽呀,厚厚三大本:《法規與政策》66萬字,《綜合能力》63萬字,《實務》69萬字,近200萬,要我在40天內看完(10月16號考試),這壓力還是挺大。
已經報了名,不管怎樣硬著頭皮要去,但是硬著頭皮去了,就不想浪費太多時間。雖然分數是兩年內有效,可以分兩次考,我給自己40天的機會,要么一次性全過,否則,哪怕過兩門下次也不考了。
上班只能利用零碎的時間復習,為了不影響家人休息,晚上必須10:00睡覺。于是我選擇早上6:00起床,好好利用大腦的空白時刻抓緊記憶。制定計劃:每本書十天時間完整看一遍,三本書大概一個月,剩下十天主要用來刷題。
最先看的是《法規與政策》,看得很細,很累,也記不住,腦子里老打架,知識點互相混淆。我到網上尋找資源想走捷徑,先是在知乎上搜索,最后花了幾十元購買資料。根據資料打印了每一章節的復習提綱。通過提綱及其知識點再來看書,效果好多了。
上班五天是零碎時間,周末有完整大塊的時間,這兩天必定是足不出戶,好好消化學習內容,利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反復強化。散步做運動的時候則聽視頻,然后再做試卷。早上6點到晚上11點,除了吃飯、午睡,大部分人都用來學習。《法規》中有些關于“時間”、“數字”的細節特別難記,我必定做好摘記,比如:城鄉醫療救助基金累計結余一般應不超過當年籌集資金總額的15%;農村村委會如換屆,10日內移交,1/5以上有選舉權或1/3村民代表,可提罷免;調解生效30日內申請司法確認;15日內答復信訪人(書面),60日辦結,延長不超過30日……
看書一定要很細了,每本書都要細看,看得過程中不要等忘了再看,就是反復,反復看,反復看,特別那些容易搞暈的知識點用小本本記下來,沒有小本本可以是草稿紙,隨時可以拿鞏固復習的草稿紙。
《法規》第一遍看了以后,學習《綜合》的時候,就覺得刷題不能太遲,寧可把《綜合》學習的腳步放慢,必須把《法規》鞏固,否則前功盡棄。于是見縫插針每兩天至少刷一套題,在某APP上反復刷題。有時也許三天刷一套題,但是刷到遺忘的知識點會花費時間重新復習。
看完《綜合》后,兩門課同時刷題,歷年真題刷完再刷模擬題。一開始都是50多分,后來刷到了60多分,漸漸有信心。刷題的同時可以做錯題。
三個多星期后,看《實務》相對輕松,因為前面的知識點熟悉了,實務和綜合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國慶節假期七天,又是完整時間。除了看書,大部分時間繼續刷《綜合》和《法規》,每天三套到四套。
最新資料加Xiahehhy注明社工初級、中級
最后剩下十天,除了刷題,還背誦《實務》的例題,模擬題。相比較而言,《實務》花的時間最少,但是結果呢,憑著自己較強的寫作功底,還有做心理咨詢案例,反而得分最高。考試的時候,五個主觀題洋洋灑灑寫了上萬字,兩個半小時沒停歇,寫到手抽筋。畢竟是主觀題,嚴格來說,我自認為回答沒有到位,也許老師評分標準比較寬松,比較仁慈。后來問了幾位考友,他們也沒好好復習,有的甚至裸考,其他兩門沒過,《實務》都過了。
看書、刷題,還有一大任務是看視頻,反復看或者反復聽,尤其是高頻考點。能充分利用整塊時間最好,沒有就要利用散步、鍛煉、休息、擠公交地鐵的點點滴滴。但是其實我只看(聽)了一個女老師的視頻,她對于知識點掌握得滾瓜爛熟,對歷年真題了如指掌,重點難點也處理很好,講課自成體系,聽起來特舒服。雖然相關部門也購買了免費的資料,看了之后覺得不好,不如自己看書。
這也是第一遍認真看書的好處,完整地看一遍書以后,會選擇、會鑒別,講課人的好差,水平的高低,三五分種就能篩選。比如一個男老師,雖然頭銜很大,他除了復述書上的知識點完全沒有自己的體系,就是一個復讀機,我實在是舍不得浪費我的寶貴時間,聽了五分鐘斷然離開。
總之,看書、刷題、選擇好老師看視頻,錯題滾動,反復記憶,其實沒什么捷徑。最終,我三門都過了實務72綜合64法規62。
花費不多,三門課50元不到。
22年3月順利拿到電子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