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子宮肌瘤和囊腫成為撕破女性美麗“衣裳”的剪刀手,成為現(xiàn)在女性好發(fā)的腫瘤之一。在治療過的患者中,最小的是19歲,最大的80歲。以40—50歲發(fā)生率最高。其發(fā)病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已成為婦科常見病之一。女人“艾”自己刻不容緩!
一、如何調理子宮肌瘤和囊腫?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么會長這個東西,其實就是虛和於的問題,虛了,什么虛,氣血虛了,久了就於了,虛於夾雜,或者是氣滯血瘀寒濁濕熱於阻,這叫於,於久了也必虛。子宮肌瘤,閉經(jīng)其實就是虛和於,虛無生化之源,於堵住了血出不來,長期的血於導致費血排不出來,附在子宮內膜壁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子宮肌瘤。女性很容易因寒涼而生病,寒邪進入身體后消耗掉女性體內本就不多的陽氣,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通。
艾灸可以迅速補充人之陽氣,使之氣血充足,以氣帶血,以血養(yǎng)氣、活血化瘀、溫經(jīng)通絡。
二、艾灸治療的取穴方法
1、關元穴
【標準定位】又名丹田,任脈之穴,在臍下三寸處。
【主治疾病】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潴留、尿道痛、痛經(jīng)、閉經(jīng)、遺精、陽痿。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2、氣海穴
【取穴方法】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主治疾病】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經(jīng)閉,崩漏,帶下,陰挺,產(chǎn)后惡露不止,胞衣不下,臟氣虛憊,形體羸瘦,四肢乏力、婦科病、腰痛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3、子宮穴
【標準定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病癥】子宮下垂,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癥等。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4、三陰交穴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主治疾病】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痿,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5-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5、足三里
【標準定位】小腿前外側,當犢鼻(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主治疾病】足三里有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6、八髎穴
【標準定位】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髎穴”。
【主治疾病】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癥。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5-20分鐘,用艾灸儀灸每穴施灸30-50分鐘。
三、艾灸的好轉反應
1、經(jīng)絡竄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xiàn)象。
2、感覺熱能到會陰,這是好的現(xiàn)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打通任脈。
3、做艾灸過程中,下腹種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并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jīng)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jīng)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的不同感覺就像是練氣功一樣。
4、做完艾灸后,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色斑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松 。
6、寒感,灸后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都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要多灸。
7、熱感,腹腔發(fā)熱到后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涌,經(jīng)絡通效果好。
8、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是因為氣血循環(huán)不暢經(jīng)絡不通。
9、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出體內的濁氣。
10、如果腹部或腰部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
11、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么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jīng)絡不通,身體比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