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三國演義》影響,很多人一提到曹操,腦海中浮現的還是那個“奸雄”的形象。但對于裊裊而言,曹操這個人,實在是一位超越時代的雄主。
在漢朝,選拔官吏不僅要求仁義孝悌,還要求被選拔的人有高貴的出身?!芭e孝廉”說起來好聽,但若真是貧苦百姓出身的,又哪里有可能得到舉薦呢。
到了東漢末年,即使是在亂世之中涌現出來的許多布衣名士,也不得不給自己尋找一個“出身”。比如董卓自稱董太后的遠房親戚,孫堅自稱是孫武后裔,而曹操也自稱是漢相曹參之后,沒個好出身,真會被其他人看輕幾分。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也為了給自己的政權建立優勢,曹操用人,從來不看出身,唯一的審查標準,就是是否有才。
曹操的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嵩雖官至太尉,但史書記載的也很誠實,這個官位,是他花錢買來的。
史書記載,公元187年,原來的太尉被罷免,曹嵩“捐錢一億萬”,成功拿下了太尉的位置,結果第二年就被罷免了。
雖說曹操給自己吹出了“漢相曹參后人”的出身,但在真正的世家子弟眼里,還真的不夠看。三國時期的袁家,荀家,陳家,沒幾個人出身不能碾壓他。
世家大族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避免朝政被世家所左右,曹操采取了任人唯賢的政策,先后三次向全天下下發“求賢令”,不論什么出身,只要有才華,就能得到重用。
設立“九品中正制”的陳群,出身著名的世家“潁川陳氏”。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繼位,被曹操壓制已久的世家勢力,終于又逮住機會猛地抬起了頭。
曹丕與曹操不同,他的目的是篡漢稱帝,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曹丕于是與世家達成了合作意向,任命陳群為吏部尚書,總領選官之事。以出身論高下的“九品中正制”從此登上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