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戰后,袁紹下令殺死了已經被關在大牢里的田豐。拋開那些云遮霧罩的歷史細節,我們就會發現,袁紹殺死田豐并沒有錯,如果當時換成你也會這么干。
田豐是三國最好的謀士之一,袁紹招攬了田豐做這謀士后,對他很是信任。靠著田豐的計謀,袁紹平定了整個河北,實力大增。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此時,經過多年的混戰,北方只剩下袁紹和曹操兩大軍事集團,袁紹為了一統北方勢必要吞并曹操。
田豐認為現在時機不成熟,建議休養生息,改以精銳部隊輪流出擊騷擾曹操的前方,以持久戰和消耗戰使曹軍疲于奔命,田豐做為一個謀士,在戰前把自己的滅曹之計獻給袁紹是應該的,可是,這一次,田豐卻最終給自己招來了殺身之禍。
袁紹一直把田豐當做自己的第一謀士,平時對田豐言從計行。可惜,田豐恃寵而驕,在多次決策中被袁紹否決后仍據理力爭,經常令袁紹下不了臺,袁紹慢慢疏遠了田豐。
這次田豐又一而再,再而三的自己和袁紹唱反調。而且還是公然的唱反調,這是對袁紹權威的公然挑戰,如果袁紹采納田豐的建議,則等于田豐是否定了袁紹的權力。這是任何在位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現象。
田豐見袁紹不采納自己的建議,一再發表沮喪士氣的言論,造成了軍心動搖。袁紹為此索然大怒,認為田豐是有意散布失敗情緒擾亂軍心,想拿他來祭旗,但被人勸住了,后來下令給田豐戴上腳鐐手銬囚禁起來。
公元199年,袁紹挑選精兵十萬,企圖南下進攻許都,官渡之戰序幕由此拉開。官渡之戰開始后,袁紹是一直攆著曹操打的,在袁紹眼看就要勝利的時刻,許攸因兒子貪污的事情被告發投奔曹操,他建議曹操輕兵奇襲烏巢,燒其輜重,曹操立即付諸實行,奇襲烏巢,并將其糧草全數燒毀。
袁紹軍隊聽到烏巢被破,隊伍馬上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導致了大軍崩潰。袁紹功虧一簣,倉惶帶八百騎兵退回河北。戰后,惱羞成怒的袁紹惱恨田豐動搖軍心致此大敗,馬上下令殺死了已經被他關在大牢里的田豐。
在做出重大決策時,團隊內部總會存在分歧,但是等做出決定后,所有的人都應該放棄分歧,努力把這件事做好,所以說,田豐死得并不冤,換了誰在袁紹那個位置都會處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