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者,少典之子①,姓公孫,名曰軒轅②。生而神靈③,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齊⑤,長而敦敏⑥,成而聰明⑦。
【注釋】
①黃帝者,少典之子:黃帝,《集解》引徐廣曰:“號有熊。”《索隱》曰:“注'號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國君之子故也。亦號軒轅氏。”少典之子,少典,《索隱》曰:“諸侯國號,非人名也。又按《國語》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黃帝、炎帝。”然則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黃二帝雖則相承如《帝王代紀》,中間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 “少典”,是其父名,豈黃帝經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為天子乎,何其年之長也?又按《秦本紀》云'大業娶少典氏而生柏翳’,明'少典’是國號,非人名也。黃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孫。”《正義》曰:“黃帝,有熊國君,乃少典國君之次子,號曰有熊氏,又曰縉云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母曰附寶,之祁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月生黃帝于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兗州曲阜縣東北六里。生曰角龍顏,有景云之瑞。以土德王,故曰黃帝。”按,今神話學家袁珂曰黃帝“當如《呂刑》作皇帝意指上帝。后來漸變為'黃帝’,乃指諸天帝中某一天帝或下方的某一帝王,其義便由泛指而變為特稱了。”
②姓公孫,名曰軒轅:《索隱》曰:“皇甫謐云:黃帝生于壽丘,長于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是本姓公孫,長于姬水,因改姓姬。梁玉繩曰:“'公孫’,非姓也,黃帝乃少典國君之后,故稱'公孫軒轅’,是其號。《漢書·律歷志》:'黃帝始垂衣裳,有軒冕之服,故天下號軒轅氏。’然則黃帝何姓? 曰:姓姬。《國語》晉胥臣云:'黃帝以姬水成。’蓋炎帝之所賜也。黃帝何名?曰:不可考已。《路史》后紀載帝名字,皆讖緯雜說,不足信耳。”
③生而神靈:剛一降生就顯示出令人驚奇的聰明睿智。
④弱而能言:弱,幼小,指幾個月的時候。《索隱》曰:“弱謂幼弱時也,蓋未合能言之時而黃帝即言,所以為神異也。潘岳有《哀弱子》,其子未七旬曰弱。”
⑤幼而徇齊:幼,《正義佚文》曰:“謂七歲以下時也。”徇齊,《集解》 曰:“徇,疾;齊,速也,言圣德幼而疾速也。”謂思維敏捷,反應快。《孔子家語》與《大戴記》并作“敘齊”,一本作“慧齊”,“敘”、“慧” 都指智力,意思仍是思維敏捷、反應快。
⑥長而敦敏:長,年齡漸大,蓋謂少年時代。敦敏,舊注皆釋之為 “誠實”、“敏捷”二義,張家英以為“敦”、“敏”皆可釋“勉敦敏” 即“勤勉”。
⑦成而聰明:成,《正義》曰:“謂年二十冠,成人也。”聰明,指分辨能力、識別能力強。聰,善聽。明,善視。按,以上數句見《大戴記·五帝德》。
【譯文】
黃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孫,名軒轅。軒轅剛生下來就顯出與眾不同的靈異,幾個月就會說話,三五歲就表現出思維敏捷,反應很快,少年時代非常勤勉,成年以后識辨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