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從左宗棠送曾國藩的挽聯說起

點擊"大荔文學"免費訂閱

392

從左宗棠送曾國藩的挽聯說起

原創/閆孟秋


曾國藩去世后,左宗棠送曾國藩挽聯,上聯是“謀國之忠,用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下聯是“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一副挽聯既道盡了晚清兩個重臣個性水火不容而現實又惺惺相惜的不二關系,同時又折射出兩個偉大歷史人物的高尚情懷。
       
是的,這樣的歷史人物之間可以對峙不服氣,可以心存芥蒂,但在緊要關頭,在大是大非面前,同心戮力,盡釋前嫌,這不僅僅是對現實的充分認識,對彼此歷史功績的折服,更多的是對對方高貴的生命內質的互相確認。
       
清代官員人才選拔分三大類:第一類是通過科舉取仕。一般情況下,漢人只能通過這種方法取仕當官。第二類是八旗在編人員或者皇室成員頂職取仕。這種渠道與漢人無關。第三類是通過高官舉薦為仕。漢人通過這種渠道入官幾率非常非常小。
       
曾左兩人相差一歲,屬同時代同一個歷史背景下的兩個人。二人雖然家庭情況大致相同,但由于受科舉制度的影響,兩個人的進階渠道截然不同,對彼此性格和處事方式也有大的影響。曾國藩順利從秀才到舉人到進士,最后進入翰林院接受精英環境的熏陶和教育,從思想和行為上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更系統更深刻,加之本人勤于反思,善于學習,在立圣人志的同時自律性強,表現在現實中較左宗棠更為持重,內斂,也更中規中矩。左宗棠在科舉路上止步于舉人,既失去了接受精英群體影響和完整傳統教育的機會,也失去了正常進階的渠道。因此,左的心里一直繞不開一個“科舉情節”,對曾國藩這種順利進階而個性較為木訥的人在多種場合多是嘲諷,而曾多是置之不理,一笑了之。在曾的心里有著更大的格局,裝著更大更廣闊的世界,他有著常人沒有的“圣人”志,有著左宗棠不能望其項背的忠臣情懷,不能與之并肩的人格力量,但同時,左宗棠又有著曾國藩也難以企及的硬錚個性,和陰柔深藏的軍事謀略。
       
于曾國藩而言,自認為肩負著鍛造一支有靈魂有信仰的軍隊來拯救岌岌可危朝廷的使命。一方面,他殫精竭慮,深謀遠思,把生命的一分一秒給了湘軍,給了這個破敗腐朽的朝廷。另一方面,他招賢納士,知人善用,用驚人的識人本領和寬闊的博大胸懷把大批優秀人才聚攏在一起。更讓世人和左宗棠折服的是,當太平天國大勢已去,左作為曾國藩湘軍的“鐵桿”支持者,他更敏銳地看到了清政府的無能和腐敗,他給曾國藩捎去書信一封,言“神所依憑,德將附焉;鼎之輕重,似可問矣”,曾國藩心知肚明,斷然將“似”改為“不”,即“鼎之輕重,不可問矣”,以此明志。隨后,又婉拒了湘軍核心力量中很多和左宗棠同樣舉足輕重的追隨者的明示和暗示,同時,在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后迅速上書朝廷自動裁撤湘軍,徹底消除朝廷“尾大不掉”的顧慮。這種“謀”是守住初心的“謀”,是謀一國之存亡,一民族之存亡,謀的是大利益,而非一己之利益,一集團之利益。這種“納”是肩負歷史使命之“納”,是光明磊落之“納”,而非朋黨比周之“納”,沆瀣一氣之“納”。

曾國藩一直秉持輕易不用人,用人堅決不疑人的原則,對所有的人,他一旦決定就會毫無保留地相信并委以重任。在對李鴻章淮軍組建、使用以及最后的保留上表現尤為突出。淮軍組建他給裝備,給強兵強將,對淮軍的管理李鴻章既吸取曾國藩湘軍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又有自己的管理特點,裁撤湘軍他絕對信任地建議朝廷保留了淮軍。沒有精準的識人能力是完全不可能建立起如此高度的信任感,更不可能打造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勇軍強軍。曾國藩帶領的湘軍涌現出了像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郭松濤、彭玉霖等等一大批優秀杰出的軍事人才,曾國藩帶領他們捍衛了朝廷的安全,堅守住了中國傳統文化陣地。故,左宗棠嘆“謀國之忠,用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左宗棠雖因個性或者“科舉”情節對曾國藩頗有微詞,但能清醒地認識清政府面臨的嚴峻形勢,更能充分認識湘軍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和曾國藩個人的理想追求以及根本的人格力量,因此,從輔佐曾國藩擔負起捍衛朝廷利益這個方面他沒有絲毫含糊和猶豫。他針對曾國藩的個性提出帶兵打仗的軍事建議,即“集眾思,廣忠益;寬小過,總大剛”;他在曾國藩靖港之戰失敗跳江自殺時痛斥其“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以此警醒曾國藩;在湘軍軍餉困頓時他積極多方籌措,等,從不存在人心隔肚皮一說。在指出對方缺點時他冷酷無情,言語犀利尖刻,戳到最疼處,打到最關鍵的地方,這樣才能幫助對方回歸清醒和理智,才能在紛亂的形勢下理清思路,制定正確的措施。雖然兩人有過交惡,但瑕不掩瑜。這樣的“對手”在某種程度上更勝過純粹的“諍友”,更具有挑戰性,更能和另一方碰撞出強烈的思想火花。故,左宗棠再嘆“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不負平生”。
      
《舊唐書·魏征傳》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左宗棠的這副挽聯是一副折射著人性光輝的挽聯,是一副在歷史長河里熠熠發光的挽聯。對于他們兩個人的是非功過歷史自有評判,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辨別中思考,在思考中吸收,在吸收中進步。作為人,要守住初心;作為朋友,要肝膽相照;作為對手,要光明磊落。也許,這,就是讀史的意義吧。
往期回顧:

【大荔文學·隨筆·閆孟秋】日子就像竹子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冬日

【大荔文學·詩詞·閆孟秋】詩覓《紅樓夢》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來的路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我家附近有雞叫聲

【大荔文學·詩詞·閆孟秋  王凌琴】今日小雪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初冬碎語

【大荔文學·書評·閆孟秋】一草一葉總關“情” ——薦讀譚文德老師散文集《草葉集》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渠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一條河,從遙遠的地方來,到更遙遠的地方去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在河邊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朗然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十月一燒寒衣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迎著生命里的那束光好好活著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想起我的圖畫王老師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食摞”門戶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渭水秋漲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勸慰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蒼穹之下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知了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借得酒家一壺酒,年年清明年年殤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立秋(同題1)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在山里:聽雨,賞竹,吃面

【大荔文學·黃河文化行·閆孟秋】黃河對岸的兩個男人

【大荔文學·散文詩·閆孟秋】淤泥說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你說的那些話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陽臺私語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說“觀復”與“嘟嘟 ——馬未都《觀復嘟嘟》讀后感

【大荔文學·散文詩·閆孟秋】六月最后的呢喃

【大荔文學·短篇小說·閆孟秋】“黑帥”老了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仲夏,想起冬天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二十四節氣雜寫(下)

【大荔文學·散文·孟秋】二十四節氣雜寫(上)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又到清明,父母總是在某一瞬間躍入腦海,揮之不去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漠北行

【大荔文學·游記·閆孟秋】東北之旅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走進西藏

【大荔文學·詩歌·閆孟秋】詩歌八首記《紅樓夢》人物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做飯和寫文章

【大荔文學·散文·閆孟秋】上會走


作者簡介

閆孟秋, 喜歡用文字記錄平淡的生活。有文字在《檢察日報》《西部法制報》《渭南日報》等媒體發表。

總編:夏春曉

副總編:邢根民

顧問:馬行健  張仕德

主編:李躍峰

編輯:張愛玲  高華麗

主辦單位:大荔縣作家協會

投稿郵箱:879101005@qq.com

備注: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

楊堅故里,美麗大荔。

原創高地,溫馨舒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左宗棠和曾國藩交惡,曾國藩死后左宗棠送來一幅挽聯,眾人都敬佩
左宗棠晚年為何要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國藩徹底決裂?
左宗棠一生都瞧不起曾國藩,為何曾死后千里送挽聯,說自愧不如?
曾國藩與左宗棠:相愛相恨,相期無負平生
曾國藩死后左宗棠送一幅挽聯;左宗棠死后李鴻章也送一幅挽聯
曾國藩和左宗棠吵架,曾國藩死后,左宗棠送了一幅挽聯,眾人緊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普安县| 乌鲁木齐县| 赤城县| 大洼县| 若尔盖县| 黄石市| 柳林县| 沁阳市| 靖远县| 上虞市| 长沙县| 刚察县| 克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大埔县| 青铜峡市| 朝阳市| 五家渠市| 江口县| 囊谦县| 融水| 泊头市| 朝阳市| 深水埗区| 方山县| 伊吾县| 沅江市| 盐亭县| 遵义市| 霍山县| 平阳县| 二连浩特市| 永顺县| 文登市| 烟台市| 龙游县| 德惠市| 德格县| 花垣县| 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