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漢子:子路
師徒淵源:子路,又名仲由。孔子的頂梁大弟子。一是他年長,只小孔子幾歲;二是他剛強,孔子剛剛擺攤教書的時候并不如意,嘲諷的甚至欺負的都有。子路是一個地頭虎型的人物,本來是為了踢場子才去聽孔子的講座的,但是一聽馬上佩服的五體投地,甘愿拜師。可不要忽視子路的力量,孔子雖然個子高,但打斗不是很行,子路是高手,再說勢力很大,孔子得了他之后在社會上才象個樣子,“自得子路,惡聲不聞于耳”——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孔子不在,子路就是當家人,子路在老師面前最敢直言不諱。
尷尬場面:孔子周游列國,極其希望得到重用。為了創造機會,他不惜會見衛國的君夫人、大美人、名聲有問題的南子。子見南子,據說“環佩之聲”聞于外!子路老大不高興,盡管老師百般解釋自己是清白的,子路就是不信,最后逼的孔子發了毒誓: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如果我干了見不得人的事,天打雷劈! 天打雷劈!
評價:其實孔子和子路的感情是極其深厚的,《論語》里孔子責備、規勸子路的話很多,但都是用心良苦的良言,他知道子路剛烈鹵莽,怕他吃虧——他從內心深處喜歡這個大弟子。后來子路不幸,孔子悲痛不已,不久也就辭世了。
二、聰明鬼:宰予
師徒淵源:宰予是空子學生里治罪聰明的之一,但他既不象顏回那么敦厚,也不象子貢那么乖巧,而是喜歡耍小聰明,甚至出老師的洋相。
尷尬場面:孔子的“禮”講的太煩瑣,好多人提出過批評,但孔子很堅決。有一次宰予也探討性的提出:為父母服喪要3年,是不是太長了點,會不會影響工作?孔子說,人都是要講天良的,小孩子出生,一直到他3歲,都是在父母的懷抱里長大的,因此,兒子為父母服3年的喪,不是很合理嗎?不然,作為孝子,你自己能感安心嗎?
宰予回答的很簡練:能。
孔子 :………………!
評價:盡管宰予很讓孔子頭疼,比如宰予白天睡大覺,空子說他“”“朽木不可雕也”。但孔子對這個學生的看法還是客觀的,比如他在評價學生時說宰予是自己最有才的學生之一。
三、勢力小人:冉有
師徒淵源:冉有,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但這是個十足的俗人和勢利眼。
尷尬場面:冉有當季氏(魯國執政)的家臣,有一次季氏要干不道的事情——“季氏將伐顓臾”,孔子質問冉有為什么不諫阻,冉有說了一大堆這么干的理由,后來被孔子說的沒話可說了,塘塞說:這是季氏的注意,我也沒有辦法啊!孔子極其氣憤,罵他是“求”:)并對其他弟子說:
冉有非我徒也,汝等可鳴鐘鼓而攻之!
評價:儒家一開始就有俗不可耐的勢力小人,跟孔子學了點文雅的東西掩蓋自己,孔子稱其實這種人是“小人儒”。不是孔子瞎了眼,以后這種“小人儒”是越來越多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