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拍劇在行業內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比如第五代導演里,陳凱歌導演在拍完《黃土地》之后就拍了一部電視劇《強行起飛》,只是電視劇沒有太大水花,后來再次試水執導了《呂布與貂蟬》。
再比如拍出《大明宮詞》《橘子紅了》等一系列高口碑的李少紅導演,在拍劇之前也是電影導演,拍出過《血色清晨》《四十不惑》等,因為拍劇的巨大成功,李少紅也被稱為是國內最早成功轉型拍電視劇的導演之一。
到了第六代導演,轉型拍劇的電影導演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對電影創作懷有巨大的熱情,拍劇只是為了賺錢拍電影,典型的像管虎導演,北電畢業后,剛剛憑借《頭發亂了》《浪漫街頭》被貼上文藝片導演標簽的他轉而投向電視劇領域,執導了《黑洞》《冬至》等作品,09年再次殺回電影圈,執導了《廚子戲子痞子》《老炮兒》《我和我的祖國》等高口碑電影。
雖然電影導演拍劇的情況一直存在,但是對電影導演來說拍劇只是嘗試不同的創作手法,還有一種就是像上面說的拍劇賺錢反哺電影創作的,電影導演的重心和大本營都還是放在電影創作上。
19年疫情開始后,電影行業也深受疫情的影響,影片無法正常上映,電影撤檔等各大電影公司的票房損失慘重,電影行業經歷了過去兩年的殘酷挑戰后,電影導演和電影公司甚至電影明星都開始探索電視劇和網劇等不同領域的發展方向,早已在行業存在多年的電影導演拍劇風潮在當下又迎來一個小高潮。
消除影視行業鄙視鏈
弱化創作界限
過去影視行業一直都存在著一條隱形鄙視鏈,拍電影的不愿意碰電視劇,拍電視劇的不想做網劇。早年間張藝謀還勸章子怡專心演電影,不要接電視劇,今年張藝謀已經在籌拍電視劇《主角》,講秦腔名伶憶秦娥的浮沉史,帶出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落。
經過這兩年的疫情和網絡視頻的沖擊后,這種壁壘分明的影視行業的鄙視鏈已經模糊和弱化,現在更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劇集有名導演的加持在前期是能夠吸引一部分流量,但劇集的口碑和評分還是要靠劇集內容。
比如今年最有話題度的《北轍南轅》,這部劇是著名導演馮小剛時隔25年重回劇集領域,而且整個制作班底堪稱豪華:編劇陳枰代表作品《激情燃燒的歲月》《青衣》等,劇集攝影趙小丁,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奧斯卡金像獎等嘉獎及提名,馮小剛“御用美術指導”,《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非誠勿擾》等影片的美術指導石海鷹擔任美術工作,音樂制作人撈仔擅長多種類型風格,橫跨電影、電視劇、綜藝、音樂劇等。
然而這部劇豆瓣評分5分,主要講述當代女性都市女子群像,觀眾卻無法與之共鳴。
今年夏天的一部高口碑小成本網劇《御賜小仵作》,豆瓣評分8分,這已經是個很不錯的成績了。導演樓健也被推到了觀眾面前,樓健導演也是拍電影出身,電影和電視劇的水花不大,沒想到今年憑這部劇成功出圈了。
電影導演跨界到電視劇,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事實上,觀眾的需求一直都很明確,就是好作品,跟電影、電視劇或網劇之類的形式無關,這些內容的創作形式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新一代和老一代的導演們都在積極嘗試,加上現在觀眾的發聲渠道和口碑評分的影響,這些都會導向影視行業形成良性的創作,迎來中國影視行業的春天。
是導演格局的改變
也是電影公司發展格局的改變
導演拍劇的背后是電影公司的發展格局改變,現在的互聯網成為觀眾娛樂主陣地,網絡播放量的影響力和體量都是驚人的,視頻平臺甚至開發出了會員付費和超前點播這樣的模式,這也促使很多公司更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劇集等不同領域內容的發展方向。
老牌電影公司華誼、光線、萬達等其實一直將電視劇集當作發展的重點。比如華誼兄弟入局的《古董局中局2》,萬達參與的《龍嶺迷窟》《幸福,觸手可及!》,光線也官宣了《山河枕》《春日宴》等十幾個不同題材的劇集項目,耳東影業也公布了《烈火戰馬》《戀上喵星人》《人民的正義》等10個劇集項目。
部分電影公司參與劇集項目
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布局劇集項目從公司的層面出發,是回收周期較短且穩定的一類。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北京文化、萬達電影、博納影業五家頭部電影公司2020年的劇集計劃,劇集片單總數超過60部,其中大部分已進入制作環節,處在早期籌備階段的不到三成。
每家公司的風格偏好各有不同,但總體而言,都傾向于把劇集領域的開拓當做風險防范的手段和對電影主營業務的支持補充。有業內人士提到,過去電影公司產業單一,頭部幾乎完全依賴電影生存,在電視劇、網劇等方面的工作開展是很少的,在歷經疫情之后,多方向內容的開發和布局或許會成為很多“電影公司”的選擇。
為電視劇集輸入新鮮血液
打造“電影質感”劇集
中國電影導演雖然下凡拍劇的歷史雖然由來已久,但是對于劇集的創新并不大,因為最終精力還是會放在電影上,但是現在的劇集需要這些電影導演來完成畫面質感、制作和服化道等更方面的升級,未來電影導演和劇集會有更長的時間進行磨合。
其實,中國電影導演轉行劇的原生動力來自于網絡平臺發展,觀眾對優質內容的強烈需求,從內容風格來看,電影導演的入局也讓劇集逐漸有了新的面貌,我們評價一部劇集的標準也會用“電影質感”來夸贊一部劇集的畫面感。
電視劇《天盛長歌》劇照
一些觀眾喜歡看美劇,因為美劇節奏快,劇情緊湊,內容和畫面質感都不遜色于電影,但是美劇能夠取得諸多成功,也是因為美國電影導演加盟電視劇制作的情況早已有之,2013年以后參與網劇制作的案例越來越多,電影導演和劇集合作的模式也更為完善,中國電影導演則是近兩年才開始大規模進軍電視劇和網劇,也拍出了《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傳聞中的陳芊芊》《穿越火線》《隱秘的角落》等高質量劇集。
對于電影導演拍劇集,不管是電影公司的業務轉型還是市場和觀眾的需求,都是有積極影響和讓人期待的,因為電影的拍攝難度與電視劇相比較高,電影導演們在拍電影積累了大量拍片經驗和拍攝技巧,這些都給拍攝的劇集輸入了新鮮的血液,賦予劇集作品“電影質感”,強化劇集節奏的變化和內容的升級,同時憑借自身的號召力,這些導演往往也能為作品帶來更高的關注度和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