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郁癥患者和精神分裂癥患者,他們在情緒上相當(dāng)敏感,不只是自己情緒容易波動,他們也會受別人的情緒影響。或者說他們的感知力更強,敏感的孩子都多愁善感。從小就膽小,容易哭鬧,當(dāng)父母批判孩子,孩子就學(xué)會了隱藏,孩子就需要壓抑情緒,麻木自己,當(dāng)外界的壓力足夠大的時候,孩子就會突然發(fā)病。
一、為什么越是懂事的孩子,越容易發(fā)病?實際上他想當(dāng)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有個女孩兒是精神分裂患者,正在讀高二。她咨詢的時候和我說,自己從小就特別敏感,身體也不好。不是發(fā)燒就是感冒,主要是也特別能哭,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咨詢中深入了解,她媽媽是一個老師,是一個非常嚴(yán)肅非常刻板的人,因為媽媽也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自己外公是一個特別講究規(guī)矩的人,所有的孩子必須遵守,這樣才能讓別人看到是一個書香門第,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家庭。
而且媽媽在結(jié)婚之后,總是覺得婆家人瞧不起自己,因為婆家人在當(dāng)?shù)厥呛苡忻模瑡寢層X得自己只是一個老師,在這個家里難免就會自卑。甚至?xí)X得家里的人都欺負自己,所以在懷孕期間也是特別怨恨婆婆,對自己的男人也是不滿。可是自己也需要忍耐,畢竟這個家庭不管是經(jīng)濟條件還是辦事能力都是自己需要的。
一個看不到自己情緒的媽媽,一定會忽略孩子的情緒,因為那個部分是被自己隱藏的。自己都沒有看到,怎么能夠看到孩子的呢?媽媽經(jīng)常跟她說,自己覺得不應(yīng)該結(jié)婚,不應(yīng)該生孩子,應(yīng)該上深山里出家才對。就是說媽媽遇到問題只是回避,而不是積極解決。那么孩子在媽媽這里只能學(xué)到回避,避免看到自己的情緒,多愁善感是被批判的。多愁善感的人就是脆弱,你必須堅強才對。
二、不是他們不想溝通而是他們溝通沒有人聽到,如果父母自以為是更是孩子的災(zāi)難。
讓一個敏感的人變得不敏感,就像讓一個遲鈍的人變得敏感一樣難。人不接受自己就在這里,敏感的人總是批判自己的敏感,羨慕那些比較遲鈍的人。因為遲鈍自己就不痛苦了,自己就感受不到了,否則自己看爸爸愁眉苦臉,自己也難受。看媽媽不開心,自己也要去拯救媽媽,讓媽媽開心。如果自己遲鈍一點兒,自己就能做真實的自己,否則自己要照顧到所有人的情緒。
相反,那些遲鈍的人,也不接受自己的遲鈍,他們會羨慕那些比較敏感的人。總覺得敏感的人機敏,頭腦靈活,能看別人臉色行事。別人高興了就可以繼續(xù)說,別人不高興了就停止。可是自己就像愣頭蔥一樣,給別人說不高興了,自己還不知道呢,然后自己拼命的讓自己變得聰明。所以這個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就會逼著自己懂事,否則自己又哭又鬧,所有人都煩她。只有她當(dāng)個懂事的人的時候,才會被贊美被肯定。隨著她上學(xué)成績越來越好,家人和老師就會給她更多的贊美。
當(dāng)一個媽媽既焦慮又死板,就像一個貧瘠冰冷的土地,對于什么植物在這里生長都是很艱難的。所以孩子從小就會孤獨,因為她的一切情感是不被看到的。在外邊找不到,就會上自己心里去找,所以這樣的孩子更關(guān)注自己的內(nèi)在,我自己滿足我自己。別人不能贊美我,我自己滿足我。慢慢就會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人,自己是最強的人,你是做什么都可以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就會夸大自己的能力。慢慢都會神話自己,有的人覺得自己可以永生,永遠不會死。
三、接納自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看到自己的自戀就療愈自己。
她們會把自己的想象視為生活,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越是自戀的人,小時候所受到的折磨和羞辱越多。當(dāng)然,溺愛也會導(dǎo)致自戀。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抑郁癥患者,或者說精神分裂癥患者,內(nèi)心非常僵化,一切都是自己的想象。因為她不會交流,也就根本聽不到別人真實的話語,就產(chǎn)生不了真實的回饋,所有的我認為都是自己的想象,我認為別人的需要可能也是假的,盡管會有一部分是真實的,因為一切都是在揣測。
她一方面覺得自己努力,就能夠取得好成績,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努力也沒有取得好成績。所以就開始害怕學(xué)習(xí),同時出現(xiàn)幻聽,被害妄想。認為班級上所有的人都在笑話她,甚至有的人會說她不要臉,勾引男生。住院之后雖然在吃藥,但是這個女孩兒說幻聽讓自己打媽媽,幻聽讓自己不要學(xué)習(xí)了,盡管自己不想打媽媽,自己非常愛學(xué)習(xí)。
自己想打媽媽對于一個有病的孩子來說,也是被譴責(zé)的。無論自己對媽媽多憤怒,自己都不應(yīng)該打媽媽,自己怎么能夠是這樣的人呢?那是自己的真實感受。就像自己不想學(xué)習(xí)一樣,自己從小到大都想考上最好的大學(xué),當(dāng)然知道考上大學(xué)才能改變命運。所以自己會借著換天的名義,表達真實的自己。所以接受真實表達真實,在咨詢中才是最難的。
所以鼓勵她表達自己的不滿,表達出自己的渴望,而不是麻痹自己,通過發(fā)病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重新看到和接納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敏感,難受了可以哭,有委屈了可以哭。有不滿可以發(fā)泄憤怒,用建設(shè)性地表達出來,不要覺得我不應(yīng)該說出來,我表達我的需要是可恥的。甚至覺得自己喜歡一個男生,是丟臉的,我們自己內(nèi)心批判自己,就會投射出來別人都在批判我們。

這個女孩兒一面吃藥,一面在這里咨詢了三個月。她的幻聽徹底消失了,她每次咨詢都會大聲的喊出來,我接受,我是個單純的人,我接受自己是一個不想長大的人。我接受,我是一個憤怒的人。我接受,我是一個可以喜歡男孩子的人。我允許自己堅強,也允許自己脆弱。允許自己成功,也允許自己失敗。我可以自傲,也可以自卑。我是一個活人,我活在一個框架里,本身就是對自己的扼殺。
最后女孩兒順利上學(xué)了,人能夠表達出來自己的需求和渴望,人家不會通過無意識表達。比如有的精神分裂患者會出現(xiàn)自言自語,實際上正是他平時想說,不敢說的。你有意識的壓抑,他就會通過無意識地表達出來。就像有很多的老實人平時壓抑著,喝酒之后就開始連吵帶罵,都是一樣的道理。看到就會療愈,你只需要看到。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國際催眠師,簽約作者,老師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guān)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