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白茶的主要品種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這些白茶的產地都是在福建的,而安吉白茶是在浙江,很多人會認為這一來白茶的原產地不能定為福建,因為名中帶有白茶就將其歸為白茶,那白茶是怎么制作的呢?相關的介紹如下!
白茶制作工藝
1、采摘
白茶根據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自然萎凋、復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
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福鼎白茶茶樹特征
福鼎大白茶原產于福鼎太姥山。
據傳說,太姥山古名才山,堯帝時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種蘭為業,為人樂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將其所種綠雪芽茶作為治療麻疹圣藥,救活很多小孩,人們感恩載德,把她奉為神明,稱她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到漢武帝時,派遣了侍中東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為太姥山,福鼎太姥山還留有相傳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綠雪芽古茶樹、太姥娘娘發現綠雪芽的山洞和澆灌綠雪芽的丹井。
距今150多年前(約1857年),有柏柳鄉竹欄頭村(現為點頭鎮過筧村竹欄頭自然村)陳煥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白茶的形態特征
福鼎大白茶樹高1.52米,幅寬1.62米,樹勢半開張,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節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
通常大125.4厘米,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脈明顯,711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尚軟。一芽二葉長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果率高,葉子大而飽滿。
發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產量比當地菜茶高。制成紅茶、綠茶、白茶品質均佳。采制銀針以芽潔白肥壯、茸毛多最為特色。
白茶怎樣存放
1、起首回收白茶餅專用的牛皮紙袋,每個袋子可以裝8到10個。
2、在包裝好的茶餅表面套上不見光的錫箔袋子。
3、傾軋袋子的多余氛圍,密封好表面的口袋,用繩子綁縛平穩。
4、把密封好的白茶餅放進柜子抽屜里存放好,柜子離地面有一段間隔,提防濕潤。
注意:
日常生活中,聽過鐵觀音有春茶與秋茶之分,但其它的茶似乎按春秋之分的比較少。白茶一般是春季采摘,沒有秋季采摘之說,所以說白茶沒有春茶與秋茶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