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導入多重理論原則
相當一部分農莊主是在房地產行業和流通行業中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看好休閑農業發展前景而轉投休閑農業的,對休閑農業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趨勢等缺乏深刻認識。在當前的各農莊規劃中,農莊主往往或根據經驗融合自己對休閑農業的體會自行設計,或照搬照抄先進地區代表作,建筑外觀雷同,內部布局失當,功能單一而接近,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審美疲勞,回頭率低。為走出這一怪圈,在規劃中,亟待導入以下理論:
植物群落學理論。植被是休閑農業存在的條件。在休閑農莊內,植被往往擔負著生產、娛樂、觀賞、生態等諸多功能,因此,對植被分布、組成結構及演替理論應有相當了解,避免植被單一、林相乏味。
景觀生態學理論。利用斑塊與廊道的景觀結構和功能原理,對園區進行科學規劃與管理,廊道與內部交通結合,更好地發揮其生態功能和使用功能。一個穩定的生態系統與物種的多樣性密切相關,而參與了人為活動的休閑農莊生態系統則往往比較脆弱。應用生物多樣性理論指導規劃有利于增強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演替理論。休閑農莊區內的植被,應被視作一種永續利用的資源。因此,須利用頂級理論創造與當地氣候環境相適應的頂級植物群落。這一理論對休閑農莊的建設管理,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環境規劃理論。規劃人員須具備生態倫理觀和規劃知識。景觀規劃就是一種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動,能保證人、植物、動物、及其生存所依賴的資源都有適宜的生境或存在的位置,就是協調人的利用與自然存在的關系。例如,當前許多農莊采用鏟除固有原生草坪鋪上進口草皮來覆蓋地面裸土的綠化方式,雖用草皮覆蓋裸土能減少揚塵源,愉悅視覺,但由于草皮草種單一,這種方式已被國際上的生態農莊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讓當地野花野草生長起來,形成景觀獨特的土生草坪。在這樣的自然草地中植物種類多樣,能為當地的昆蟲、鳥類等生物提供生存條件,有很好的保護當地生態的功能。
度假住房設施設計理論。主要是度假飯店設計、活動、功能組合問題。原因有:一則設計之初許多農莊主低估市場容量。正在擴建客房設施的農莊不在少數,多位近郊的農莊主提到“原本想著距離這么近,開車個把小時就回城了,應該沒有多少人愿意住到鄉下,可是現在住房實在太少了,看著生意上門都做不了”,可見一開始客房設計就沒有成為規劃重點。二則可能設計師缺少休閑農莊設計實踐經驗,缺乏基本的休閑體驗。自己沒有到休閑農莊度假的豐富經歷,以星級酒店設計為出發點結合主觀臆想完成設計,談不上充分了解、順應、預測休閑農業旅游者的需求。三是施工質量的問題。
2、主題創新原則
休閑農莊的設計,首先要有富有特色的主題。以鮮明特色展現規劃區域風貌,使之與周邊旅游風景資源有明顯異質性,利用原有的人文、自然資源創造獨特的景觀形象和游賞魅力。主題是表達規劃設計中心思想的名片,主題的確定,要突出特色,營造具有吸引力的氛圍。整個休閑農莊的規劃設計要時刻呼應主題,體現主題,突出特色農業文化內涵。
3、鄉土文化展示原則
休閑農莊的開發,要注重當地農業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挖掘,以文化來支撐旅游脈絡。規劃中,文化內涵在農莊中的分量,與農莊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閑農莊的主題必須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連。
4、生態優先原則
目前的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較為突出,鄉村景觀園林環境惡化現象日趨嚴重,許多近郊農莊也已不聞蛙鳴聲了。亟需采取措施加大建設力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改變現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發展生態農業,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并控制和防治農業環境污染,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生產綠色食品。這樣才能保證休閑農莊的可持續發展。
休閑意識有待培養;統一規劃和宏觀管理有待加強;模式雷同,缺乏特色;人工化傾向嚴重;商品意識不強;農莊規模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