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考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學生們面臨的是空前慘烈的競爭。現實到底有多殘酷?思源資深教育專家傅老師指出,就2012年上海中考的情況來看,若想考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總分要在580分以上的水平,這就意味著數學、英語、理化合卷都只有5分的扣分余地,每門要145分以上,而且語文要超過130分;即便退一步選擇區重點,總分也要560分以上,那么除語文外每門要有140分以上的水平。市重點、區重點、普高之間的差異也就是各科的5分之差。由此可見,要想在中考中優勝,就要有充分的知識技能儲備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才能保證自己能夠穩定發揮。那么新學期伊始,初三生應對中考從何著手?傅老師建議首先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鞏固采分點,考什么就復習什么
歷年來,中考的考點主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干知識,一種是非主干知識。主干知識一般來說是年年考;非主干知識往往是輪流考。例如根據上海中考近三年英語真題卷考情分析,特殊疑問句與同義句轉換均為三年考查,是學生應該重點關注的知識。動詞詞組和固定搭配三年中有兩年考到,重要性偏低一些;而語法部分的倒裝句、虛擬語氣近三年都沒有考,所以為一般知識。
在中考復習中,思源老師圍繞這些考點幫助考生梳理知識,集中鞏固采分點,目標清晰明確,這樣的復習效率是非常高的。
第二件事:掌握應試技巧,怎么考就怎么備考
“怎么考就怎么備考”是將這些篩選出來的主要考點逐一進行深入的講解,把這些知識點融會貫通。思源名師在講解的同時,還會教學生高超的應試技巧。
這些應試技巧能讓考生在會做的情況下,知道如何解題又快又準;在不會做的前提下,知道如何想辦法找到正確答案,去拿到這個分。這個成功率也是相當高的。定時訓練也要從平時做起,對平時的作業和訓練都要求自己獨立、準時、快速、合理、規范。
第三件事:消滅丟分點,缺什么補什么
第三件事是要求考生掌握所有的考點,思源名師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掃除知識漏洞,快速攻克弱項,清除潛在丟分點,堅決不留死角。并結合考綱及歷年真題考情分析,精講精練,專項突破,提高學生的理解應用能力,讓學生看到題目就能迅速找到解題思路,而且答得對、答得全,書寫規范不丟分。
傅老師強調,中考對學生的考查是全面的,既有知識能力方面的,也有意志品質和學習習慣方面的。除做好上述三件事以外,初三生在學習習慣、答題規范、情緒調節等各方面都要做好適當的調整和改善,諸如計算錯誤、作答不全、考試情緒不穩的情況一定要避免。切記在中考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能做的要做好,薄弱的要提高,一步步前進直至實現目標。
中考語文常用術語解析
中考試題題干是解題的“線索”,它給考生指示答題方向、范圍、要求等。讀懂題干,才能從容抓分??v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中考語文試卷,不難發現題干中隱含著“常用術語”。總結起來有以下一些:
表達方式 語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 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 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夸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 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課外閱讀 指課本(教材)之外的閱讀內容。不管是課內讀的還是課外讀的內容。
感悟 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 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 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 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 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 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 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 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 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 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br style="LINE-HEIGHT: 32px"> 思想內容 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 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